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浅谈微博监督功能及影响因素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33 浏览:120875
论文导读:指大众传媒能够通过信息报道和议题安排来影响人们关注哪些事件和对周围事件重要性的认识,此理论起源于李普曼的《公共舆论》一书,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
【摘 要】从“宜黄拆迁事件”到“表叔事件”等,微博成为舆论监督的阵地,一时间围观就是力量成为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本文对微博监督的功能做简要的分析,以期微博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工具。
【关键词】微博 舆论监督 效果分析
随着网络社会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民众获取信息乃至社交方式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媒体,以其终端的多样、发布的简易、内容的短小、转发的便捷,迅速成为用户基数庞大的网络平台。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微博用户数与活跃用户数保持稳定增长。本作为社交媒体运营的微博,却意外的成为监督利器,人们对之抱以极大的期望,希望微博能够成为虚拟平台上的公共空间和真理的自由争辩场。然而,微博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特点,其能否有效的发挥监督功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多元主体、参与式网络、公众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媒能够通过信息报道和议题安排来影响人们关注哪些事件和对周围事件重要性的认识,此理论起源于李普曼的《公共舆论》一书,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新技术丰富了资讯内容,也使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变得多样化。与此同时,快捷、易用、互动的传播科技也使用户自制内容大为增加,用户同时扮演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新浪微博为用户提供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140字的简短内容发布和转发都极为便捷;传统媒体在微博上设置账户,提供免费的各种应用,第一时间向广大用户发布新鲜内容;企业在微博上进行各种线上活动和在线营销来推销产品;各级政府机关纷纷开通政务微博用来发布公共信息和沟通民意。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多元化的媒介生产和使用主体,延伸了信息生产和使用的社会范围。在微博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性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公众的互动、响应、协作的增强,微博成为一个参与性极高的网络平台。
由于多元化的主体、极高的参与性,微博上的信息发布并不像传统媒体有把关人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对新闻进行取舍,而是由用户自主发布,根据自己的需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求跟进,形成信息和舆论热点,由于微博上用户主主体的多元化,用户需求的差异化,信息和舆论关注点的形成也是多点散落式,并且热点性质不

一、被称为公众议程设置。

二、微博平台与公共领域

19世纪的英国思想家穆勒主张通过自由辩论探寻真理,探寻真相,增加新知,推进人类智力进步。他主张即使是虚假、错误、荒谬的论点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真理只有跟谬误相对立才能显示出真理;压制、扼杀谬误以及谬误的言论,必将导致真理隐晦不彰,甚至导致真理萎缩、失传,或导致真理变成谬误。
所谓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空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新浪微博的单方关注和互加粉丝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普遍的接近性,简单便捷的操作使每个人都得以有发声的机会,公共话题的出现也为大家提供了讨论的平台,为公共辩论提供了空间。对微博监督持正面态度的专家、用户等等期望利用微博的全民参与性来监督法律的修改、权力的运行、对个人权利的维护,通过公众的转发、讨论来形成舆论来形成现实的压力。微博开始运营来的几年实践也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模式:用户发布—名人转发呼吁—形成舆论—传统媒体跟进—机构介入—问题解决。微博监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数量不菲的成功案例。

三、影响微博监督的负面因素

我们不应夸大微博监督的缺陷,也不应该夸大微博监督的作用,而是应该对之作一个理性的分析。微博监督的主体是广大网民,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纠正和制止国家行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目前这几方面都有着不利于微博监督功能实现的负面因素。
微博监论文导读:空白。微博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纠正和制止国家行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但目前微博监督针对的多是个案和个人,没有对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的反思。而且微博监督虽然是在虚拟平台上进行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影响社会现实,但到目前为止,从微博监督到现实中的有关部门的行动仍然有着一系列的阻碍。新浪微博平台
督的主体应该是拥有基本媒介素养,有着较为普遍政治共识的公民。目前在微博上,广大用户针对热点事件,往往出现的是情绪化的表达,而非理性的思辨。公共领域出现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自由而理性的思辨空间。虽然微博的及时性和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共同话题,但是其中的非实名用户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感情宣泄,而不是客观中立的分析事件。由于为了快速的消化海量信息,微博用户往往标签化事件和其他用户,例如“公知”和“五毛”等等。并且用户出现明显的分派现象,往往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遇到和自己理念不合的用户时,往往以嘲讽和谩骂开场,以恶毒的人身攻击收尾。
在监管方面,国家设置了网监部门,对民众对互联网的使用加以监管,微博设置了关键词屏蔽等措施来对信息进行过滤。虽然出现了《互联网使用条例》等相关法律,但有关微博使用的细节方面却仍是空白。
微博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纠正和制止国家行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但目前微博监督针对的多是个案和个人,没有对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的反思。而且微博监督虽然是在虚拟平台上进行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影响社会现实,但到目前为止,从微博监督到现实中的有关部门的行动仍然有着一系列的阻碍。
新浪微博平台所提供的普遍接近性,公众关注的议题,几近无限的辩论空间为微博监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微博的及时性、交互性、参与性为行使监督提供了便捷的方式。由于目前现实社会中监督机制的缺乏,人们对微博监督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但由于用户主体、监督客体、监督过程中一系列不利的因素,微博监督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斌,《从多元主体到参与式网络:媒介生产的空间扩散》,《新闻大学》,2011(2)
②张英斐,《我国网络社会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分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3)
③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④徐秀勇、杨嘉,《网络监督:成因、局限及政府应对》,《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1)
(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