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有道探而有道抓文而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38 浏览:107216
论文导读: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来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如2010年江苏卷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这里明确指出从内容与艺术表现两个角度分析作品的深刻思想感情,当属定向探究性的题目。这一题在实战中学生得分很低,原因一是没有把握文章的情感,二是没能就两个方面对应情感进行分析。答案:以水比喻“上善
所谓探究,就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江苏省从2008年高考开始,在文学类文本中正式出现探究题(2007年的第17题已有探究意味),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出题类型基本上围绕考试说明所圈定的能力点。2013年考试说明对探究题的的要求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本指一种思维方法,也指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这种能力的,而且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贯穿于整个解题思维的过程中。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不同的角度”指从广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从多侧面思考,明白其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层面”指从深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意思说清楚,说透彻。这里的角度是针对具体文本而言的,有的要求从内容角度,有的从手法角度,也有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探究的。探讨民族心理,常常是由此及彼,通过文学类作品的“这一个”,见出那一“类”、那一批,从而揭示出文本中具体形象的典型意义。探讨人文精神,往往是由小见大,对相关内容进行升华,从而折射出人物事理的本质特征。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不能就人说人,就事论事。常见的切入角度有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
1.从文章表现手法及材料安排角度探究。如2010年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但很多学生未能理清两位人物的关系,导致答案失误过多。此题答案为: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2.从语句内涵角度探究。如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里的“你的理解”不是指个性化的回答,而是要求从不同的层面“挖掘”词语的丰富意蕴。这里的“鲜亮”在文中包含三层意思,“滋味”在文中包含两层意思。正确答案为:鲜亮,指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滋味,指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这是单纯从内容上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的。
3.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来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如2010年江苏卷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这里明确指出从内容与艺术表现两个角度分析作品的深刻思想感情,当属定向探究性的题目。这一题在实战中学生得分很低,原因一是没有把握文章的情感,二是没能就两个方面对应情感进行分析。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4.探讨民族心理及人文精神。如2012年南京三摸试卷第14题“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这一题可从不同角度探究,除了主题表达、形象刻画外,若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角度进行探究。答案可以是天子坟高大如山;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这种精神在子孙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再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第14题“小说描写了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这道题就是要结合文本的内容,从人物形象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出典型形象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民族心理,探究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答案:(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二、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如2012年江苏高考试卷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溜索》是阿城在特定背景写的一篇小说,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意图。此道题目,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可以从文章整体把握,领队和汉子们,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我”和领队等角度探讨文章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趋向与意图。但是考生不能从整体分析、多角度切入,因而得分不佳。答案可以为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值得注意的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新增的内容,从近两年的高考情况及各地的模拟题来看,考查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要引起重视,在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上加强指导,争取拿高分。

三、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如2012年南通二摸试卷第14题“请探究‘黄河入海流’的生命轨迹蕴含了哪些人生启示。”这一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式的探究。答案可以是①百川归宗、生命有终的生存法则;②生死轮回、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③淡泊宁静、顺应融合的生活态度;④博大宽广、宠辱不惊的胸襟气度;⑤乐于奉献、牺牲自我的人格操守;⑥积累凝聚、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再如2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7ctime.com
007年海南、宁夏卷第14题“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送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论文导读:的林冲,投入牢营后不得不遵守牢营的规矩,加上其行事一贯谨慎小心,生性有些软弱怕事,遇事总想息事宁人,所以,冷静地对待差拨的辱骂,等其发作过了,再陪笑献上银两,正是林冲谨慎小心性格的必然反映。答案3:林冲曾是禁军教头,虽入牢营,还有一帮上流社会的朋友关照,林冲对日后的前途抱有幻想,对高太尉等人的陷害没有清醒的认识
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里的“身份”既指其实在的身份,也指其特有的性格乃至独特的心理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性格和心理,各人又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小说的节选部分,可以见出林冲的两种身份:一种是配军,一种是教头。如果只是探究林冲某一身份,本题将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答案。
答案1:林冲曾是禁军教头,自然不在乎一个小小的差拨,所以,虽听“一般罪人”介绍牢营内情,并不急于做出回应,而是让差拨发作过了,看其表演完后,方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送上,足见其沉着冷静的个性。
答案2:作为配军的林冲,投入牢营后不得不遵守牢营的规矩,加上其行事一贯谨慎小心,生性有些软弱怕事,遇事总想息事宁人,所以,冷静地对待差拨的辱骂,等其发作过了,再陪笑献上银两,正是林冲谨慎小心性格的必然反映。
答案3:林冲曾是禁军教头,虽入牢营,还有一帮上流社会的朋友关照,林冲对日后的前途抱有幻想,对高太尉等人的陷害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遇事还是能忍则忍,面对差拨的淫威,他始终抱着隐忍顺从的态度。此处的描写恰是这种心理的写照。
答案4:林冲曾是禁军教头,在意官场的等级,现为配军身份,也很在意自己的颜面,所以在“一般罪人”面前,他任由差拨辱骂,等到众人散了,差拨也发作过了,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献上,这正见出其顾及颜面的心理。
……
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回答问题要力争有点新意。有创意,鼓励的是创新思维。有时题干中会根据文本的意思提供一个说法,要求对之做出评价或谈谈自己的见解。这类探究题要求选定目标,确定特色,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评价的对象,被选定对象包括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同时在分析提炼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一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的看法。
总之,探究题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比较强,就是这种超强的综合性使得探究题难度明显大。所以,考生在做探究类题目时一定要有整体意识。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法,都不能割裂开来。
(李国兵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810008;江苏省姜堰市溱潼中学 22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