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素养培养运算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电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1 浏览:9607
论文导读: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素养
数与运算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数学知识,因此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运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运算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情境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使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263-198时,先从实物展示2箱橘子各100个和另一箱63个橘子引入,让学生从中取出198个,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取出的方法,然后结合实物操作交流不同的取法. 教师再提问:从263个橘子中取出198个,还剩多少个?你会列式吗?怎样运算更简便呢?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运算是由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努力寻求新知的“生长点”. 让学生感悟到:在面对一个运算问题时,解决的策略是多样的. 在比较不同的取法之后,进而发现和想到哪种方法更方便、更简化. 这样便能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活动一:学生从学具袋中拿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出8根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看可以摆几个,并把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活动二: 用8根小棒摆独立的三角形,也把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而后引入新课:用8根小棒摆三角形,摆后有余下的,怎样用除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由“没有剩余”引出“有剩余”,初步建立了余数的概念.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有余数的除法”来源于实际,学习这一新知识,可以帮助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两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深刻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算理.
此外,在一些计算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将“比一比谁第一”、“猜一猜你真行”等生动的游戏形式融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提高运算能力.

二、架桥铺路,透彻理解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重视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 因为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 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算法,因为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 作为教师,最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桥铺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同时提高运算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11 × 6时,我结合初始竖式,分别用教具、学具演示操作过程,突出数形对应,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1 × 6 = 6,十位上1是1个十,10 × 6 = 60,6 + 60 = 66,此时,我并没有急于抽象出一般算法,而是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再计算几道题,在实际计算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些初始竖式的共同点,进而产生简化竖式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简化模式.
又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师先让学生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竖式运算方法,计算几道初始竖式题后,自己尝试计算例题368 ÷ 2论文导读:
,不必过早抽象出一般算法,而是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些题的共同点;再让学生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在学生交流笔算过程时,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明确:先用百位上的3除以2,商1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余1个百和十位上的6合起来,用16个十除以2,商8个十;就在十位上写8,再用8个1除以2得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这样的方法看似“笨拙”,但却能给学生留下十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尤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也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学会了运算的技能.

三、突出实践,牢固掌握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要突出实践,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得到的数学知识,会理解和掌握得更牢固.
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先让学生根据实物图,直观形象地领悟了竖式的算理,列出54 × 4的竖式进行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与方法之后,把“54”变成“354”,让学生说说54 × 4与354 × 4的不同,并设疑:“多了3个百 × 4该怎样算了?”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与刚才计算54 × 4有什么不同?请同学相互说说运算过程和算理. 思考:4乘百位上的3所得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和百位上的3对齐?
在这里,运算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运算方法是大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生成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导和主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了学生足够的探讨空间去体验、去领悟. 这样教学,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自主寻找新旧知识的区别,通过比较,发现共性,辨别差异,掌握算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