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用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71 浏览:156544
论文导读: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它的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是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数学教育转到素质轨道的重要措施,也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义务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数学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如何理解数学应用意识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刻画,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它提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切实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

3.能主动寻找知识的实际背景并探索其运用价值

学生只有主动寻求数学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运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运用价值,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写者头脑中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有着固有的起源。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切头去尾烧中段”,很少讲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这么做的后果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深刻。事实上,对学生来说,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让每个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能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使所学知识更加一体化。所以,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数学教学的理念,教师有必要通过讲授或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
例如:在讲《圆的周长》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率,教师可以准备三个圆:一个一元的硬币、一个自己剪的圆、一个圆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圆的周长和直径,来理解周长和直径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倍数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圆周率。这样的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讨、自己参与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2.课堂教学中要采撷生活实例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知识运用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运用能力。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事情也能成为数学课堂很好的素材。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的问题解决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在此类教学中,若能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到课堂中来,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与其说学生在解答数学题,不如说是在解决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也不会再为解题而解题,而会尝试用数学的思维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就是数学问题生活化带来的作用。其实不仅此类数学题可以创设情境,数的认识、几何知识等也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类似的场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的游戏,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扮演营业员、顾客,用一定数量的钱去购物,营业员找钱,其他学生判断营业员找回的钱是否正确。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如果把它放置课堂,则更能让学生感受论文导读: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如果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实践,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越高涨,学习的效果也越好。

3.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是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又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教室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量教室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支付,明确了这些以后,学生才能对粉刷教室的费用有一个初步的估计。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运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例如,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一位教师教学 “实际测量”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比较近,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两地距离。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很远,超过了卷尺或测绳的长度,应该怎么测量呢?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拿出标杆提示学生,马上就有学生想出利用标杆插在两地,再在中间多插几根标杆,使它们连成一条直线,再分别测出每相邻两根标杆之间的距离,最后把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较远的两地距离;接着这位教师带着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来证明这个方法是行得通的。然后他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的讲述,进一步证明这一点。他这么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但那位教师并未满足,他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没有测量工具或不要求测量结果十分精确时,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引发了学生的再思考。有的学生想到用手掌来测量;有的学生想到用伸开的手臂来测量;有的学生想到用眼睛测量或用脚步测量。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发现。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描述,找到其中与数学相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这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