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开放中考开放题之“伪开放”性及其消极影响透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08 浏览:19070
论文导读:
摘 要: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考评价中往往以开放题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任重而道远的开放题耗费命题者大量心血,试图让考生在方寸之间能表达真挚情感、表明真实态度、表达个性化的价值观。所谓“伪开放”在于这些开放题在选材、题型、题干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呈现丰富多彩的答案。这些“伪开放”的试题不仅未完全达成测试目的,而且造成一些始料未及的后果:评价标准的不够科学加剧了一线教师的功利意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产生消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背离新课改之理想,而某些“伪开放”试题的选材及设题角度也可能对学生的人文理念、价值判断产生误导。旨在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来对命题者发表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一线教学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评价标准;伪开放;消极影响;人文理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老师、学生的喜欢。各地中考试卷中开放性试题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大。所谓开放性试题,最大的命题特点就基于“开放”二字,从题型的设计、内容的选定、题干的表述、评分的标准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开放的程度是多样的、多面的,并具有多创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中考开放题,因其文本选材的不够妥当、命题角度的过分主观、题干语言表述的过多限制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够科学,使中考开放题呈现出“伪开放”性,局限了考生自由灵活的表达,不利于考生展现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产生消极作用,违背命题者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新课改理念。

一、命题选材的“伪开放”局限了考生的自由表达

也许是出于命题者个人的审美喜好及价值理念,有些阅读选材的内容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虚假反映社会现实,或者不具备典型意义,这样的选材或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或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感,或不利于他们对哲学的正确理解。一旦出现这样的情绪体验,那么根据“知情交融”的原理,学生的情绪体验首先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也就是“不动情”,就“不晓理”,其次影响学生的做题动力,对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产生阻碍作用,这都局限了学生回答开放题的自由表达。例如2011年某市中考阅读开放题:“文中作者说‘越长大,越成熟,就越亲近故乡’。请结合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体会。”文章的作者估计中年以上,文本所叙述的材料大多是作者的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同样2011年某市中考阅读语段《好好活着就是爱》,材料内容为诗人海子卧轨,母亲痛苦终生,主题是珍爱生命。最后一道开放题要求“结合文章题目及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十五、六岁的孩子如何去理解爷爷奶奶辈的情感,许多学生甚至从未旅游过,他们又如何穿越时空来得出这样的答案:“年轻时血气方刚、斗志昂扬,因此总想离开家乡。长大了,成熟了,能够体会自己对故土的情感了……”。即使有部分学生回答出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根据老师的指导,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剪贴而成,而非真实想法。因此前一个命题选材产生的消极影响有两个:一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寻找答案,对文本阅读造成割裂;二是看不懂文本的学生胡编乱造,降低了考试的效度。后一个命题选材选择了不具备典型意义的材料来谈论貌似普世价值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哲学思维容易产生误导:艺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术家对待生与死的态度有其特殊性,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命题,不能和世俗的情感混为一谈。其次,还有众多的父爱、母爱、师生情谊的选材,细节虚假,主题成人化,脱离学生实际,同样对学生的自由表达形成障碍。

二、命题角度的过分主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

因为语文学科本身浓厚的人文色彩以及所承担的教育使命,命题者绞尽脑汁选择命题角度以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由于命题者本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局限,貌似开放的命题角度其实指向的答案只有一个方向:单调乏味甚至有消极的暗示作用。2011年重庆卷第7题的第3小题:“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1)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_________(2)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_________”。答案似乎是丰富的,每个学生的说话内容都会不一样。但明眼人一看便一目了然的,它必然指向对象的身份、说话的口吻、注意口头语和书面语,其本质是一样的。考试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我们的一线教师都依此进行指导,将给学生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学生明白了,老大爷和宣传部长的身份、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对待他们的口气态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我们承认现实,但世界并不完全如此:马英九下基层得跟农民大爷寒暄闽南语,小布什回到耶鲁照样被人揶揄智商低下。台湾学生、美国学子何曾以言获罪。这种貌似开放的情景交际题,其实暴露了一些问题。

三、题干语言表述的过多限制错失百家争鸣的良好时机

有些命题选材,原本是很好的一则材料,可欣赏可批判,百家争鸣,只要无伤大雅,便可以真正体现课改理念,但可惜的是由于题干语言表述的过多限制,而错失了学生表达观点“百花齐放”的时机。2011年长春卷第16题:“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为人所称道,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来,这应该是很好的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在分析文本后,从多种角度来提炼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个性看法。但是因为题干中的“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为人所称道”这句话,答案便指向一个:胸襟开阔。我们来看看文本。首先,选文中曹练亭和陈鹏年关系不和,估计是政敌,但陈鹏年被朝廷治罪时,曹练亭悄悄为他说了好话。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出很多思想来佐证这种“为人所称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以和为贵、以德报怨、予人恩惠不可让人知等。我们常常陶醉于这种大国风范,于是能忍下任何耻辱、任何挑衅,甚至不计前嫌送爱心与温暖。其次,曹练亭因为百姓一见到他就起立敬礼而心生不安,于是每逢出行便以书遮面,一时人皆误以为他好学。这实在是矫情的一幕。“以书遮面”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与其“以书遮面”不如下轿走入民间。因此,如果把题干改为:“文中说曹练亭‘为人所重’,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曹练亭的看法。”那么,这样的题干表述,更体现了阅读的真正本质和价值,源于文本并高于文本,传承传统更反思传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四、评价标准的不够科学伤害考试的公平性

在开放题出现初始,由于开放题的开放力度较大,命题者很难估计出考生千奇百怪的答案,往往在拟参时,写上“略”“意思对即可”。至于“意思对”到什么程度如何赋分则避而不谈。于是题目的开放性带来答案的“多元性”,答案的“多元性”带来评分标准的“模糊性”,评分标准的“模糊性”带来阅卷者的“随意性”,最后结果是平庸者占“便宜”,优秀者不冒尖,违背了命题者出卷的初衷。这种评价标准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伤害了考试的公平性,其次使教者无所适从或者完全藐视这类题目。
以南京卷第20题为例:要求在阅读《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一文后,回答是否同意那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废弃‘但是’,改用‘同时’的主张”,并要求阐明理由。此题4分,有创见的可论文导读:,这不过是语言游戏所造成的结果,或者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结果,其实也是作者为达成文旨的选择结果。我们可以换一种说话方式:“这女孩皮肤是黑了些,但是身材很不错。”基于这样的效果变化,“但是”还有必要改成“同时”吗?如果学生能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那么它体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会小于所谓的辩证性思维吗?这种思维方式
加1~2分。该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同意类”,最高得3分;第二类是不同意类,最高得4分;第三类是“既同意又不同意类”,最高可得6分。每一类又根据举例是否恰当理由、是否阐述清楚分为三个档次来赋分。首先,如此设定评分标准的理由是因为第一类答案只要趋同性思维即可,第二类要运用逆反思维,第三类要运用辩证思维。针对思维方式与思维力度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分值。这看似一大进步,阅卷者的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区分度有望实现。但过于归纳及细腻的评分标准刺激了一线教师的功利神经,教师开始训练学生“既同意又不同意类”的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可运用的题型不少,口语交际部分、综合性学习部分、阅读理解体验感悟部分都有机会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操练。训练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抛弃了真实的想法(完全赞同或完全不赞同),用老气横秋、稳重深沉的口气貌似无懈可击的阐述观点。我们有理由担心,这样的训练会使我们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小滑头、小大人,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本真(血性、个性甚至幼稚和莽撞)。
其次,三种思维方式所对应的分值明显缺乏科学依据,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不同意类”的思维价值。只要细看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会发现她在举“但是”之例时就已失之偏颇。所列举的句子都是前褒后贬,如“这女孩身材很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然而,这不过是语言游戏所造成的结果,或者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结果,其实也是作者为达成文旨的选择结果。我们可以换一种说话方式:“这女孩皮肤是黑了些,但是身材很不错。”基于这样的效果变化,“但是”还有必要改成“同时”吗?如果学生能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那么它体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会小于所谓的辩证性思维吗?这种思维方式不是更具个性更可贵吗?
开放题的评分标准从粗到细的变化过程,表面上体现的是命题者为维持开放题的存在、保护考试的公平性、彰显语文学科的教育使命所做的努力,实际上恰恰暴露了现今语文学科评价方式的窘境:带着镣铐的舞蹈。

五、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避免部分开放题的“伪开放”窘境呢?我不是专业命题者,但愿意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供一点浅薄的建议。
首先,开放题评价标准力求更加科学,这方面可以借鉴PISA的评价标准。我国中考开放题的评分标准是累积式计分,即把总分分成若干个得分点,完成一个得分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它的优点是方便灵活,便于操作。其缺陷在于:(1)误导教学走向对操作的策略研究,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有些分数属于白送,对考查学生能力的作用为零。例如,观点分和语言分。PISA的评分标准是水平式计分,即只要达到测量水平,就可以得满分或部分得分。因此,提出两个建议:(1)精简开放题测量的能力项,每道开放题测量的能力点尽量指向简单明确。(2)难度等级的定位要科学精确,尽量少采用“1∶1∶8”这种模糊的传统的测量方式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借鉴PISA测试的优点,依托专业机构,准确定位试题难度,建立自己的试题库。其次,命题选材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命题角度尽量不掺杂命题者主观喜好、题干表述力求更加开放,也是命题者可改进的方向。
总之,中考开放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显而易见,命题者要做到叫好又叫座,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正因其“任重”才“道远”。
参考文献:
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姜鸿翔.怎样制定语文开放题的评分标准.考试:中考版,2002.
[3]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新探.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4]乔建中.道德教育的情绪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