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发展趋势大空间公共建筑进展走势与设计对策科研方法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05 浏览:75830
论文导读:,利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及相关设备设施的支持,提高空间系统整体的适应能力。具体设计时要区分“主空间”与“服侍空间”,“主空间”是指主要的功能空间(此部分设计为通用空间),“服侍空间”主要指服务于主要功能空间的辅助空间、设备空间等,这两类空间按各自的功能、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区别对待,从而达到“主空间”的通用。这一设
摘要:大空间公共建筑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已成为国际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纳入世界城市生活中,因此大空间公共建筑必将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与发展。本文探讨了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与设计对策。
关键词: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设计对策
所谓大空间公共建筑,乃是一种为大量人群的公共活动使用,能提供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类型。“大空间”是动态的、开放的、相对的概念,本身无法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大空间公共建筑不应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型,也不局限于对结构跨度的限制,它可以是单一的空间,如体育馆的比赛厅,也可以是复合建筑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文化中心、展览馆、商业建筑的中庭或门厅等。

一、大空间公共建筑存在的问题

1、供不应求与低微效益。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缺口很大,但一栋建筑建成不久又冷冷清清。据粗略统计,体育馆有观众的场次仅在5%一10%之间,上座率仅及30%, 电影院平均每天放映一两场,上座率也徘徊在30%左右。各单位的礼堂、俱乐部等,一年之中开不上几次大会,每周只演三两场电影,大部分时间是空在那里。

2、设计意图与使用现实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同原设计意图出入很大,甚至大相径庭。设计的主要活动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一些为副或未曾考虑的活动却处于多数地位。例如, 体育馆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比赛,但实际使用中比赛一般仅占1/3 一1/4 ,文艺演出却占2/3 一3/4,而且空闲时间占到80%一90%。向群众体育开放,使用时间则可大大增加达50%左右,于是这种仅作权宜之计的活动却填补了大部分时空,成为实际使用的主体。这种现象用图来表达可能更形象化。比赛只占一个顶尖,时间只及文艺的1/3,大量时间是锻炼和空闲。
文化宫、礼堂、俱乐部等也类似,演出活动少、群众自娱和学习活动多。游泳馆比赛无几,大部分时间是训练和锻炼,有些游泳馆则因向群众开放会遭致更多亏损而关门谢客。展览馆的展出时间也大大少于商品销售时间。
众多事实说明,大空间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占时最多的是训练、锻炼、排练、销售等活动, 是实际使用的主角,是某种意义的主副逆转,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3、功能单一与多种使用。我国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单一比较普遍,却作多种使用,因而质量不佳。矛盾之尖锐尤以电影院为突出,传统影院多为单厅,房间组成简单,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群众文化生活多样化需要,不得不走上改造之路。八十年代以来,全国三千五百多座影院已有一半以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由单厅变成多厅、由简陋向舒适方向发展、由单一经营转向多种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使影院恢复了一定生机。此外,还有不少厅堂建筑很难进行改造,如体育馆、剧场、礼堂等功能格局被大量固定座席所限制,做多总是用不过是勉强凑合是质量大打折扣。

二、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与设计对策

1、通用型大空间

建筑的功能周期与全寿命使用周期之间存在矛盾,建筑的功能周期短,一般二三十年,而建筑的全寿命使用周期长,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二者的不匹配是造成建筑短期老化和闲置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大空间建筑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衍生出“通用型大空间”的设计概念,意在创造一个更加灵活、更具适用性的空间,以适应多种功能的需求,使大空间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均得以充分利用。
为了达到空间通用的目标,设计应具有前瞻性,注重挖掘大空间建筑的功能潜力,通过把握空间系统各要素和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及相关设备设施的支持,提高空间系统整体的适应能力。具体设计时要区分“主空间”与“服侍空间”,“主空间”是指主要的功能空间(此部分设计为通用空间),“服侍空间”主要指服务于主要功能空间的辅助空间、设备空间等,这两类空间按各自的功能、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区别对待,从而达到“主空间”的通用。这一设计理念在北京奥运场馆规划设计中有所体现,如奥运中心区除设置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建筑,还设有40 万m2 的会展博览设施. 其中会展建筑设计成通用的大空间,平时作为展览馆赛时兼作比赛场馆。通用型大空间以其多用的特点,已成为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2、伸缩型大空间

“伸缩型大空间”的构想是由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问题而引发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为大型活动而设计建造,一般以最多论文导读:
使用人数的使用需求为设计依据,赛后往往会出现闲置或不能充分发挥空间作用的情况。学术界关于大空间多功能和复合功能的研究都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起到很大作用,但归根结底都是基于如何利用空间的考虑。如果从空间本身考虑,我们可以设想将大空间中的固定部分按照合理的使用规模设计,其他部分考虑伸缩设计。这一想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的设计中已经实现,体育场南、北两端可在赛时增加容纳3 万座席的临时看台,赛后即被拆除。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在此方面也作了精心考虑:一是展厅之间可灵活伸缩,既彼此独立又可连接成更大的展厅;二是通过打开室内展厅的外维护,与室外展场连接,实现展示空间的最大化伸缩。打破空间界限实现空间伸缩,是适应大空间使用容量变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涉及的问题相对复杂。体育场的“伸缩”较容易实现,而体育馆等室内大空间的“伸缩”涉及屋盖结构等技术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对此方面的探索已经开始,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自由伸缩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一定会出现。

3、活动型大空间

“活动型大空间”想法的提出,是受世外国馆会后拆卸的启发。大空间公共建筑并不一定都是百年建筑、固定不变。一种新型、可动的大空间建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从更深层面应和了可持续发展观,表达了人类对于环境的爱护,体现了“轻柔触摸大地”的生态思想。2005 年日本爱知县世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世结束后,会场内几乎所有的新建造物都被撤除,恢复了基地的原状。这种建设策略对于像世、园艺博览会等大型博览活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活动型大空间建筑可采用装配式结构,1851 年建成的位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展览馆,采用了装配花房技术,这座主要由钢与玻璃构成的建筑在9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建设,展会结束后被移至锡德纳姆(1936 年毁于一场大火)。美国最杰出的工程师和建筑师富勒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探索和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在1967 年设计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览会美国馆球体的直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径为76m,因为使用两种简单的、可以随时安装或者拆卸的金属构件,非常容易制造和安装。
另外,借助可折叠展开的空间结构也可创建活动型大空间建筑。所示某自成型的游泳馆生成过程,其结构方案同样适用于临时性大空间。目前建筑界对于活动型大空间的探索刚刚开始,建筑实例大多仅是一次性拆迁,可重复拆迁的活动型大空间建筑将是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建筑类型。
上述三种大空间模式虽然有的只是设想,有的刚刚起步,而且实施将受技术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认同的制约,但却给我们很大启迪,预示出未来大空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马涛,凌云琪.大空间公共建筑[J]. 林业科技情报. 2003(01)
蔡军,张健,玄峰.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与传统文化表达[J]. 建筑师. 2006(04)
[3] 周铁军,苏星,林岭.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与技术探讨——以应对恐怖袭击为例[J]. 城市建筑.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