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外交辞令外交辞令中模糊性语言语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99 浏览:22829
论文导读:

1.语言的模糊性与外交辞令

美国控制论学者札德在模糊集合论的理论框架下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性问题,提出将人类语言的概念分为模糊性语言和非模糊性语言,开创了对模糊语言学的新研究。在我国,伍铁平教授是模糊语言学这一新领域的开拓者, 他投身于模糊语言学的研究, 对模糊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指出, “语言打破客观事物或概念的界限, 用一个词表达各种不同的感觉, 就可以大大节省语言单位, 这是语言模糊性质存在的内在因素。”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性。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因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不是十分客观因而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
外交是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即为外交辞令。众所周知外交辞令是正式、谨慎、准确的语言,但是准确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运用。在许多情况下,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维护国家利益不辱外交使命。模糊性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委婉,因而在发布公告、回答敏感性问题或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变得不可或缺。

2.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功能

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功能首先表现为得体性。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当一个国家在外交场合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与别国在过去的争端与冲突时,为了表现出得体和以大局为重,就需要用到含蓄模糊的表达。如周恩来总理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接待宴会上发表致辞时说道:“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往来中断了许多年。”周总理在讲话中没有明确说出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是含糊其词笼统地说“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一得体礼貌的表达方式减少了双方的矛盾,增进了相互的距离,使双方的相处更为融洽,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诚意与礼貌。
外交语言模糊性具有委婉性和掩饰性功能。外交场合中外交官员代表国家发表立场时常用模糊委婉语言为彼此留下余地,既阐明自己的立场又不失友好和谐的氛围。比如一国外交官告知另一国官员本国不能对某国际争端“保持冷漠态度”,另一国代表就很清楚这位外交官是在声明他们一定会插手干预此事。如果这位外交官说的是“本国政府极其关注”则意为本国政府会对此事采取强硬立场。如果他说:“在此事件中,我国政府感到有必要仔细地考虑两国之间的关系”即在暗示两国关系可能会从友好转为敌对。通过谨慎地采用模糊却有差别的语言,外交官才可以在和谐气氛中准确地传递信息。外交语言模糊的掩饰性体现在外交活动中遇到一些不愿或不能回答的问题时,模糊性语言的掩饰作用。台湾大选前三天,有记者提问朱镕基总理中国大陆会否像1996年一样搞一次军事演习来发挥影响力,朱总理回答道“请你等着瞧,不要着急,只有两天”,军事演习涉及到国家机密是不可能随意公开的,总理运用了模糊语言的掩饰功能机智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模糊外交辞令具有折中性。外交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大多数情况下外交斗争一般总是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因而外交语言也有折中的功能。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台湾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绝不能接受的。《上海公报》在表述我方立场时,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尼克松迫于国内外反对派的强大压力无法接受如此直截了当的措辞。为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目的,需要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灵活表述,于是《上海公报》在表述美方的态度时使用了这样的语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对此无异议。”措辞言语模糊“台湾海峡两岸”既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未承认“中华民国”。同时,这句又可理解为论文下载中心www.7ctime.com
美方承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存有这样的认识,但这一“认识”正确与否未加表述。这种含义模糊的措辞,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经过仔细推敲和双方协商有意识地写成的,促使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实现了政治目的。
此外,外交辞令的模糊性还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假如之前所说的话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日后做了与之前表态相反的举动,模糊性语言的运用会产生保护或者逃避责任的作用。在一些情况下,说话者是有意利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辩护推脱责任,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论文导读:geEducationPress,2000.Leech,G.N.PrinciplesofPragmatics.NewYork:LongmanGroupLimited,1983.Nicholson,Diplomac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50.何自然.浅谈语用含糊.外国语,1990(3):28-4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张乔.模糊语义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例如,在伊拉克问题上,布什政府曾用“武器项目”代替“武器”的说法。在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他们不断地指出萨达姆隐藏有大量的生物武器而且证据充分。但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后,当国际社会要求布什政府交出萨达姆藏有大量生化武器的证据时,他们就开始用“武器项目”来代替“武器” 的表述。“武器”一词本身意义明确,但在加上了“项目”一词之后,整个语言的表述就变得模糊了。这一模糊化的表述方式正是布什政府为了避免因拿不出证据而产生的尴尬局面而采用的语用策略。
3.结语
各种社交活动的需要是运用模糊语言的原因之一。外交活动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且性质特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因而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灵活恰当运用尤为重要,模糊性在外交语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领导向外国领导人发出邀请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欢迎阁下在您认为方便的时候到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这里模糊的表达“方便的时候”比具体的表达时间要灵活得多,同时给予了对方主动权和选择的余地显示出礼貌和尊重。类似的表述有许多,由此可见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对外交活动的正常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研究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Channel,J.Vague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
[3]Nicholson,Diplomac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0.
[4]何自然.浅谈语用含糊[J].外国语,1990(3):28-41.
[5]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