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颅脑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存活质量影响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86 浏览:74714
论文导读:,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是神经康复理论的基础。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因此,在昏迷期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即应进行康复护理,给予肢体良肢位的摆放和被动功能运动,避免废用状态的进一步发展,为醒后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促醒后及早用主动训练取代被动运动,可促
1672-3783(2013)04-0040-01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根据Glasgow预后标准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Glasgow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康复护理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的颅脑损伤,起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死残率高,伤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识、语言及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功能障碍甚至植物生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为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患者及家属所期待的,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均有外伤史,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GCS评分0.05)。
1.2 方法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48小时,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把训练程序写在护嘱上,由专人负责执行,保证训练的质量,同时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鼓励家属参与。具体措施如下:

1.2.1 昏迷期的康复

1.2.1.1 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持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平卧时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枕头上肩外展50°,内旋15°,屈4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足下放置垫枕,膝下垫软枕,双足跟垫软圆圈垫;健侧卧位时,头部保持自然舒适,健侧上肢自由摆放,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上肢放在前面一枕头上呈抱枕状,腕指伸直,患侧下肢放于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底部放一软枕。患侧卧位时,后背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尽量减少患侧卧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
1.2.1.2 按摩和被动活动 被动运动前先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是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按摩应缓慢进行,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扶性的推摩,使其放松。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上肢做肩关节外展外旋前臂后旋及肘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下肢做髋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屈及足趾的屈伸运动。每个关节做5-10遍/次,3-4次/日。做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注意手法柔和,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应小于或者等于90°,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
1.2.1.3 促醒护理 (1)声音刺激及音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乐疗法。患者亲人在其耳边呼唤其姓名,提起患者难忘的事,读患者平时最喜欢的书籍,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等。做任何护理操作时均反复呼唤患者姓名并告知患者;(2)皮肤刺激。用质地柔软的毛刷轻轻的刷动四肢皮肤,由肢体远端至近端,每天三次,每次3-5分钟。(3)针灸治疗。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百会、印堂、十宣等,每天一次,由轻刺激逐渐到强刺激[3]。(4)高压氧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排除颅内活动性出血及心肺器质性病变,3-7天即予高压氧治疗。1次/天,连续2-3个疗程。
1.2.1.4 营养支持 早期胃肠道营养能增加胃肠道供血,改善意识和增加体质。伤后48小时按医嘱给予鼻饲营养丰富的均浆饮食,每天4-6次,每次不超过200ml,视患者消化情况而定。持续至患者主动进食。

1.2.2 清醒患者的康复

1.2.2.1 心理护理 首先要耐心、诚恳地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尽快适应实际的健康状态,介绍成功的康复病例,树立患者完全康复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工作,并将康复知识、护理方法交给家属,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训练。当康复训练过程出现效果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导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进行主动训练。如果训练短期内无效,更应耐心解释和安慰,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1.2.2.2 运动训练 首先进行床上动作训练,如上肢举、握、拉,下肢抬、蹬至翻身等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待患者坐位能耐受30分钟时尽早离床活动,进行站立平衡、迈步和上阶训练。
1.2.2.3 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强化口语训练,开始先教其喉发音,从啊开始发音,数数字,念自己的名字及一些简单的会话,由拼音到单词、句子循序渐进地进行鼓励家属与患者交流。加强听读训练,让患者听广播、音乐,阅读报纸、书刊。
1.2.2.4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2.2.5 作业疗法 让患者用手指快速指鼻、对指、拍手、画图、写字翻纸牌等,加强手的精细、协调和控制能力。
1.3 疗效评价 根据Glasgow预后标准:一级 恢复良好,能完全独立生活;二级 恢复一般,有智力和神经功能损伤; 严重残疾,神志清楚,生活需要照顾;四级 植物生存;五级 死亡。我们把预后为1-2级的病人作为显效,3-5级作为无效,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常立即陷入昏迷状态,苏醒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尽早苏醒以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患者及家属的迫切要求,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是神经康复理论的基础。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因此,在昏迷期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即应进行康复护理,给予肢体良肢位的摆放和被动功能运动,避免废用状态的进一步发展,为醒后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促醒后及早用主动训练取代被动运动,可促进肢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采用高压氧治疗可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提高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保护了脑电活动,促进昏迷患者觉醒和机体功能活动的恢复。针灸、声光等刺激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性,降低患者的觉醒阈值,从而调节大脑皮层网状系统不正常的抑制状态,改善意识障碍,保护正常脑细胞和脑干功能,促进患者的苏醒,针灸疗法对人的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刺还可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本研究表明,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对患者的促醒和功能运动的恢复优于对照组。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即介入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44.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
[3] 贾敬俊,孙建,韩建兰.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22.
[4] 张翠霞,王珍,李学新.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5,11(1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