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浅析城市化与中国新型贫困理由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6 浏览:20115
论文导读: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居住于农村地区,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农村贫困人口迅速降低的同时,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和比例却在迅速增长, 出现“贫困人口城市化”现象,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贫困和新的挑战。在减缓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上,中国需要合理的城市化政策,还需要反贫困的新思维。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贫困现状反贫困对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持续增长20年,2011年更达到9.2%的增长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长期高速增长潜力的国家来说,城市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通过城市化,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收入差别,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环境等问题,期中最为凸显的就是城市贫困问题。
1城市化与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

1.1 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都市化,是英文词Urbanization的不同译法。对于城市化的涵义,不同学科分别依据各自的角度而又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城市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1.2 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城市贫困

城市在传统上一直是穷人提高福利和改变命运的机遇之源,是移民实现梦想的地方。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迅速城市化,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城市贫困人口比农村贫困人口面临更多的风险,更容易受到歧视和社会排斥。
首先,城市穷人比农村穷人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面临更多的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一般而言,在一个社会里,穷人往往是面临风险最多的人。疾病、灾害、失业、物价上涨、年老等危机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在穷人身上,穷人实际上时时处在各种风险的笼罩之下。然而,城市穷人由于收入微薄,缺乏财产,当风险来临时,他们又是最脆弱的群体。
其次,城市穷人比农村穷人更容易受到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和边缘化。在现代城市社会里,传统的社会网络关系日趋削弱,人们的社区共同体感和社区团结感也逐渐淡漠。现代城市里人们不仅在收入和财富上差距悬殊,而且在居住地点和社会交往上也明显分裂和隔绝开来,其结果是世界上各个城市表现出贫富极度分化,社会高度分裂的景象。
2 城市化中贫困现象形成的原因

2.1 城市贫困输入现象突出

中国的城乡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别,城市无论在经济来源与生活水准上都与乡村有着较大区别。经济上的差距加上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构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势差。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由于受教育水平、技能等的限制,很多人虽然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但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

2.2 城市就业压力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2010年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已达70.15%,但未就业劳动力人口却不断增加。未就业劳动力人口,对城市就业岗位本来就构成巨大的压力,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入,无疑使这一压力变得更大。

2.3 城市经济结构变化

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城市时人口集中需求的重要因素。由于非国有经济和非正规就业方式的存在,使城镇的就业既表现出高市场化和灵活性,同时也表现出低成本与临时性,这虽然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时于城市就业人口却产生了某种不利影响。

3.2 中国城市反贫困的新思维

3.

2.1 扩大城市贫困人口参与发展的能力和权利

反贫困的新思维注重民众的参与,强调各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发展决策,并在其中拥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尤其要吸纳城市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参与决策,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符合民众的利益,使发展的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3.

2.2 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网络

城市经济的市场化和分工程度比农村高。在城市,人们面临的机会比农村多,但面临的风险也大。为了避免各种风险对穷人的打击,政府需要实行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但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无法消除。因此,政府需要为城市居民建立正规的社会保障论文导读:人们开始认识到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是能用来摆脱贫困的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有人称之为“社会资本”。因此,政府应参与并支持穷人的社会网络,并使之与机构、市场及公共机构相联系,帮助他们积累社会资本,防止对穷人的歧视和社会排斥。3.

2.4增加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城市就业方式以雇佣劳动为主,城市工人一旦

网络,增强穷人应对风险的能力。
3.

2.3 扶持城市贫困人口积累社会资本,发展非正规社会网络

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是能用来摆脱贫困的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有人称之为“社会资本”。因此,政府应参与并支持穷人的社会网络,并使之与机构、市场及公共机构相联系,帮助他们积累社会资本,防止对穷人的歧视和社会排斥。
3.

2.4 增加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

城市就业方式以雇佣劳动为主,城市工人一旦失业,就很可能陷入贫困境地。要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首先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扶持劳动密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其次要加快城市贫困人口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城市贫困人口只有提高自身的技能,才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分享经济增长给他们带来的机会。
参考文献:
关信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贫困问题及反贫困行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5)
成德宁 中国“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与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
杨钢,王丽娟新的世纪与新的贫困--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1)
李少春城市化中的贫困现象与和谐发展光明日报/200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