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副刊沦陷初期(1931-1937)东北文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96 浏览:156758
论文导读:报纸文学副刊的检视,完全可以窥见其时东北文学的大致影像。本论文的探讨采取原始资料抽样浅析和文学作品主题归纳的策略,以沦陷初期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地具有代表性的三家报纸文学副刊入手,选取其所刊载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浅析,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伪满统治集团的殖民文化政策,以及东北文学创作队伍的形成与进
摘要:本论文主要想解决的是这样一个不足——沦陷初期东北文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体现出了哪些有作用的特点,如何来重新评价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论文选取东北沦陷初期文学作品的主要承载地——几个重要的报纸副刊来进行探讨,通过尽可能全面的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本的梳理,结合相关社会历史背景的浅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以报纸副刊为主要阵地,以特殊的方式和迂回的体现,主体上坚守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反抗意识,以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论文主要选取的是《盛京时报》、《大同报》、《国际协报》这三种在东北沦陷时期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报纸副刊。这三种报纸办报时间较长、覆盖范围较广,不仅其报纸本身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其文学副刊在沦陷初期的东北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在沦陷区文学的整体有着中各自代表了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式的文学进展。根据文学自身的进展特点及政治因素的制约,本论文把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为沦陷初期;以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到1941年《艺文指导要纲》颁布前为沦陷中期;以《艺文指导要纲》颁布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沦陷后期。就沦陷初期而言,这一阶段由于伪满洲国刚刚建立,日伪统治集团全面侵略政策的实施,首先是以军事侵略为主,对相关文化以及文学的殖民统治尚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由此为沦陷初期东北文学的进展留出了相对可能的空间。根据沦陷初期东北文学进展的载体和空间,本论文对这一时期文学探讨的主要切入点在当时的报纸文学副刊上。因为在现代的作用上,报纸作为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与其文学副刊一起,始终是文学生成及传播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并在迅疾连接起作者与读者、快捷营造团队与影响的作用上,有着与其他媒介和载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通过对沦陷初期部分报纸文学副刊的检视,完全可以窥见其时东北文学的大致影像。本论文的探讨采取原始资料抽样浅析和文学作品主题归纳的策略,以沦陷初期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地具有代表性的三家报纸文学副刊入手,选取其所刊载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浅析,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伪满统治集团的殖民文化政策,以及东北文学创作队伍的形成与进展等等,通过史实的梳理和作品的浅析,力求全面地把握住沦陷初期东北文学的进展样貌和主体特点:首先,“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文学,由于受到突如其来的变故地打击,呈现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苦闷与彷徨,刚刚接受新文学影响不久的东北文学创作被日伪统治集团扼杀在摇篮中,文学作品体现出杂乱无章的叙事与抒情状态。其次,自1933年初开始,随着几家报纸的相继复刊及日伪统治集团对副刊管制的相对“宽松”,东北文学迎来了短暂的“繁荣”,此时的文学作品主要体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关注底层百姓生活疾苦,描写真实,暴露黑暗;二是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顽强地与日伪统治集团进行抗争。当然,除了进步的文学作品之外,此时的东北文坛还有一些附庸文学的作品,但无论是进步文学还是附庸文学,都对沦陷时期东北文坛的进展创造了多种可能性。第三,以1935年末开始,由于反抗副刊的锋芒太露,使得日伪当局加大了对新闻纸的管制力度,由此,刚刚开始繁荣的东北文学又再次受到打压,呈现为一种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文学创作状态。同时在以上历程的梳理中,本论文相对集中地探讨了以《夜哨》和《文艺》等为代表的进步文学副刊出现的文学史作用,以较为完整的史料梳理和内容总结,为重新定位沦陷初期东北文学的历史价值提供了扎实的依据。本论调,沦陷初期这些以报纸文学副刊为依托的进步文学,是以抗战文学的先声和主力姿态进入东北沦陷区文坛的,最早把东北沦陷区血淋淋的现实呈现给全国人民,撕下了日伪统治的所谓“大同、共荣”的伪善面具,及时而猛烈地发出了不甘做奴隶的最强音,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对于东北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忧虑以及感情上的共鸣,使那些已经觉醒和正在觉醒的人民能够以旧的废墟中走出来,看到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本质,开始寻找并迎接未来的曙光。由此,沦陷初期的东北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坛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并以一种异样的风采延续着与中国现代文学共生互融的联系。关键词:东北文学论文沦陷初期论文报纸副刊论文论文导读:
进步文学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9
目录9-12
引言12-24

一、 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12-15

二、 走进现代的东北文化与文学15-18

三、 生长在副刊上的东北新文学18-21

四、 探讨的空间与作用21-24

第一章 民族危难中的艰难前行——“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学(1931-1932)24-44
第一节 沦陷中的东北社会与文化24-32

一、 军事侵略与文化殖民24-28

1. 军事侵略与殖民统治24-26

2. 新闻侵略与文化殖民26-28

二、 热闹的报刊与无语的文学28-32

第二节 异色统治下的文学进展32-44

一、 风雨飘摇中的阵地与队伍32-36

二、 铁蹄下的与歌哭36-41

1. 艰难挣扎中的日常生活36-37

2. 大众的口味与追求37-39

3. 民族的情感与初露的抗争39-41

三、 杂乱无章的叙事与抒情41-44

1. 尚未自觉的文学意识与艺术41-42

2. 地域文化中的深思与探寻42-44

第二章 高压政策下短暂的成熟与繁盛——1933-1935 年的东北文学44-68
第一节 寒冬里绽开的鲜花44-60

一、 紧密的军事侵略与暂时“宽松”的东北文坛44-48

二、 暗——明的希求与征候48-60

1. 与报刊相辅相生的文学社团48-50

2. 以报纸副刊为代表的沦陷区文学——进步文学50-57

3. 以报纸副刊为代表的沦陷区文学——附庸文学57-60

第二节 高扬的民族情感与东北文坛的希冀60-68

一、 沦陷民族的高声“呐喊”——东北作家群60-62

二、 文学的“本真”与“本真”的文学62-68

1. 提升的民族情感63-65

2. 内心深处细腻的触碰65-68

第三章 黑土地孕育的坚毅生命——“

七、七”事变前夕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5 年末-1937)68-87

第一节 阴霾天空下的孤寂与冷清68-78

一、 威逼下的无奈屈以68-72

二、 文学的饥馑与荒芜72-78

1. 被遏制的反抗声音72-75

2. 曲折求生的文学队伍75-78

第二节 沉重枷锁下无法遏制的反抗声音78-87

一、 质朴土壤下的坚实花果78-83

1. 凸显的反抗意图——顽强抵抗的副刊文学78-81

2. 民族强力的迂回表达——报纸副刊向文学期刊的转变81-83

二、 寒风中抖动的小草83-87

1. 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83-85

2. 文艺派别与文学论争85-87

第四章 被冰封的脚步——抗战全面爆发后的东北文学(1937 年后)87-102
第一节 阴云密布的东北文坛87-93

一、 文艺外部“治理”87-90

二、 文艺自身受控90-93

第二节 迂回曲折的东北沦陷区文学93-102

一、 凋零的东北文坛93-98

二、 潜行的民族意识98-102

第五章 独特有着的沦陷初期东北文学102-122
第一节 特殊的时空与艰难的脚步102-116

一、 沦陷初期东北文学的特殊语境102-112

1. 艰难的跋涉与存活102-104

2. 迂回前行的东北文学104-109

3. 报纸副刊独特的文学作用109-112

二、 沦陷初期东北文学的独特价值112-116

1. 强烈的民族性与反抗性共生112-113

2. 岩缝中跳动的坚毅生命113-116

第二节 游走在时代大潮中的东北文学116-122

一、 时代的脉搏与东北地域文化底蕴的共鸣116-117

二、 沦陷区文学与东北文学的共生联系117-119

三、 中国现代文学史视野中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19-122

结语122-124
参考文献124-130
附录130-134
后记:那灰的世界带来的新风景134-137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