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浅谈我眼中农村教育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6 浏览:8256
论文导读:
[摘要]“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我国的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为主,想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未来的发展,理所当然的应当以教育在先,以教育为重。
[关键词]农村 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
“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我国的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为主,想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未来的发展,理所当然的应当以教育在先,以教育为重。
目前,从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来看,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好。从新的统计数据来年看,农村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并读完大学的人数,仅为总人数的15%。大多数农村的孩子都要回到农村中。“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这个当今高呼的口号,其根基就在于发展教育,而其中,农村教育即是当务之急。
身处少数民族地区,身担农村教育之重任。我更深的体会到的是农村教育的难度,同时,我也深爱着这份神圣的工作。我们影响教育,教育影响未来。教育一是培养个人的自尊,二是引领民族的自信心。但在我眼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着实还存在不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容乐观的种种问题。
从城市与农村比较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的问题。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文盲,中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却是世界上最少的,位列倒数。而且与整个国民经济相比,呈畸形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这里的文盲数目庞大,许多孩子的父母、以及更老的一辈皆为文盲。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全家可能都以务农为生。对于孩子,他们都以随心所欲、任其成长的教育方式。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大多数父母很多时间都为了生计疲于奔命,许多学龄儿童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学就不上,只要某村有喜事、丧事,此村的学生大部分就不来上学了。农忙季节多数孩子为了帮家里干活不上学,这些现象都普遍存在,有很多农村孩子因此没有得到好的教育。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没有读书的青年很早的选择了结婚,生下孩子又没钱供养,便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则外出打工。这部分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开始进学校读书,有很多的孩子还没有到读书的年龄,便被送入学校。他们没有时间来看管孩子,认为学校是安全的、放心的地方,出意外事故还可以找学校讨个说法,学校便成了家长们理想的“托儿所”。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头脑还没有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教育和智力开发,缺少对学习的重视,大部分的孩子又不懂汉语,让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样一来,新的知识接受不了,旧的知识理解不够,很难跟上学习的进度。孩子家长在家又帮助不了孩子的学习,这样一拖再拖,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根本就学习不到什么知识。而在城市,城市孩子的父母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观念上与农村父母们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做了一定的学前教育,智力、脑力都得以开发,并利用较多的时间陪同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小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具有很明显的学习优势。如此,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水平渐渐拉大,农村教育的难度更加大。
其次,农村教育的硬件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很多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很多设备、设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人负责。如“自然实验”、“远程教育”、“图书室”等,许多设施、器材,只不过是摆设而已,目的只在于应付上级的检查。农村的孩子不能达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育、也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器材,更没有海量的课外阅读书本。很多学生读不懂课本里的新内容,他们的视野短浅,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只能在有限的场地内你追我赶,相互打闹,让“智、体、美”的教育增加了难度。孩子们没有从根本上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乐教”失去了少许色彩,让孩子们的“乐学”也失去了少许味道。
第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条件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骨干教师缺少,教师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有的学校不断聘请代课教师,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安居乐教的现象少。总论文导读:
之,由于多种因素,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难上加难。
于是一种教育领域的集中现象出现了,小学各种优势资源向县城小学集中,设备优势、师资优势、资金优势,这样许多学习好的同学就想到县上的好学校读书。
在农村流行一种观念:“送孩子读书不如早点送去打工”,孩子们也因为有这样的思想,以为外面是“花花世界”,更加不愿好好学习。身处这样尴尬的工作环境中,作为一名少数民放地区的乡村教师,我多想改变这些状况,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人”,我一直把新课标的要求牢记在心,适应教育形势变革,追求自我教学风格,应当树立爱岗敬业、培育新理念、规范教育流程、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品质。要对现状有独特见解,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理解,才可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到学生中去,给学生需要的帮助、爱护、关心。
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乡村教师在其中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重要而又庞大的群体,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和支持。近年来,报刊、电视里都有许多优秀的乡村教师,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现状是残酷的,但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不能有一丝松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利用各种各样的专业外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要利用各种资源,变无为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一直铭记的警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给学生关爱。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师爱有时甚至比渊博的知识更好。农村的孩子则更需要这样的师爱。即使有再多困难,我们也要一一克服。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在我们的努力下,我相信,前途会是光明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洛县新市坝镇柳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