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试论资产减值内制约度完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05 浏览:142972
论文导读:让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体现会计核算的公允性和客观性。3、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其业务摘自: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因此,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既
【摘要】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避免制度性虚盈实亏, 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为经营者的审慎经营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但目前, 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主观随意性较大。
【关键词】资产减值内控制度完善

在一些上市公司中, 特别是面临着被“ST”或“终止上市”的公司, 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财政部于2006 年2月15 号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专门有一项就是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第8 号准则, 新准则在借鉴IAS36 的基础上又考虑到了我国的具体情况, 它的实施对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 提高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是, 准则中的一些相关规定在实务运用过程中是否真的可行仍是个问题, 为了保证准则的顺利实施, 应积极创造必要的内外部条件, 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规范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

企业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会计报表粉饰的内在动因主要来自于外界对其经营业绩的考评要求。为此, 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 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只重视结果( 如利润), 而不重视考察形成结果的程序和过程的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利润操纵的严重问题, 并有助于引导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进一步健全信息、等市场机制

通过信息市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信息资料, 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依据。同时, 健全和发展不完善的信息市场和市场由于我国的信息市场和市场尚不完善, 无导致计提工作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因此, 只有完善信息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 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反映, 让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 体现会计核算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提高其业务摘自: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
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因此, 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既要大力宣传和解释新制度、新准则的要点, 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 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随着证券市场、金融系统、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职业队伍的壮大,应在适时进行会计制度的创新, 真正解决企业高估资产, 操纵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4、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

从《企业会计制度( 2001)》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相当的难度。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和我国会计制度本质上都要求对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采用成本与实际可收回价值( Recoverable Amount) 孰低的原则。我国会计制度将资产界定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见, 资产的实质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即未来实际可收回价值, 而不是其成本。实际可收回价值的确定是资产期末计价的关键, 国际会计准则将其定义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二者之中的较高者”。要准确评价资产的可收回价值, 首先必须明确“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 前者指在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之间自愿进行的正常交易中, 通过销售资产而取得的, 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后者是预期从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期限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估计未来流量的现值。这两者都必须结合企业内外部条件、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来确定: 从企业内部来看, 主要涉及该项资产的经营业绩、使用方式或程度及其维护状况、管理者对该项资产处置的态度, 以此确定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其使用期限是否结束以及相关处置费用的金额大小; 从外部而言, 则须联系当时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 确定销售该项资产所能取得的金额, 并结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资产使用价值的市场利率或市场其他投资报酬率, 决定企业计算资产使用价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 而现值计算本身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上述诸多环节须依靠有关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完成,论文导读:
使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确定不可避免地掺入主观因素, 无法进行纯客观的操作, 而这恰好提供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因此, 企业必须对于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工作中的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并主要落实于如下两个层次:第一层, 将测算、审计和审批三个关键控制点分离。测算出的数据只有经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审计, 方可依据减值准备额的大小报有关管理层审批, 并作为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第二层, 对担任测算工作的各部门做进一步分工。由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业务在操作中存在很高难度, 企业必须从技术和财务两个方面对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和金额进行测算, 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 由不同部门合理分工、共同负责测算。例如,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 应由生产部门提供关于其日常使用和维护情况的原始资料,由财务部门依据生产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经董事会批准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对期末固定资产预计出售净额、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流量的现值进行评估, 计算出减值准备额, 设备管理部门则负责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始数据、减值准备的测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复核。只有经过复核后的资产减值准备额才可报经审计和审批。

5、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与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内控系统中肩负着监督和纠偏的功能。在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中, 内部审计监督要贯穿减值准备计提、记录和信息披露全过程, 找出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帮助企业建立相对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以强化相应的内部管理。在1300家上市公司中,除极少数公司未建立审计委员会外, 绝大部分公司都建立了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三个层次的审计监督机构。它们分别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 同时三者存在着业务指导关系, 并在履行职责中做好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业务的相关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应发挥如下职能:
(1) 由各部门相互牵制而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中, 涉及到授权总经理审批的, 主要由审计部履行监督职能, 确保其客观与正确性; 超出总经理管理权限、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的, 主要由审计委员会在审计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审计; 超出董事会权限范围的, 则由监事会负责审核与监督;
(2) 在整个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过程中,上一层次的审计监督机构必须对下一层次的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及时发现资产减值内控制度以及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纠编措施。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业务内部审计监督流程如图1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只设审计部而未建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 审计部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在公司治理的制约机制中, 董事会是决策机构, 肩负着保证公司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可信性职责。从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看,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以及不设审计委员会时、审计部对董事会而不是总经理负责的安排, 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局面。另外, 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
参考文献:
白明伟.从公司治理角度谈内部控制的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1)
孔宪鹏.论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J]. 中国市场. 2010(19)
[3] 马志娟.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J]. 现代管理科学. 2006(10)
[4] 朱水英.浅议资产减值准备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06)
[5] 郭庆凤.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