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熟读深思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89 浏览:15015
论文导读:煜、柳永、易安之词;如果心情悒郁、心胸狭窄,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多读李白诗、边塞诗及苏辛、放翁词,自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和“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洒脱俊逸。总之,通过多次美读,学生将诗情、诗意、诗境、诗性潜藏于心,于美读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多
我国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建安七子”到陶谢,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而学好诗歌,朗诵就是最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着。《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共有古诗词62首,其中需要重点学习的有38首。作为自主学习的选修教材而言,通过朗读来感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朗诵诗歌可以感受语言美
朗诵使诗歌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以至于成诵,诗歌对学生的影响才会潜移默化。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而生物是人非的人世喟叹;诵“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而生逝者如斯的伤感之情;读“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自会如李颀般愁听鸿雁,惦念故友,唏嘘不已。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
其次,朗诵可以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李白的《将进酒》要读出其豪放不羁之情,岳飞的《满江红》要读出激越铿锵来,李清照的《醉花阴》要读出她的忧愁孤苦……。文章的感情并不单

一、朗读者更需留心。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

再次,朗读能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须在脑海中确立傲视权贵,社会,捍卫人格的李白形象。读《旅夜书怀》一个夜愁不寐,飘泊无依,孤寂愤懑的形象呼之欲出。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能凸现辛弃疾睹国事靡烂,痛壮志未酬,于豪壮中略见悲凉之“视象”,诵读与再现形象就相得益彰了。

四、诵读可以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自清也认为: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五、诵读能启悟人性美

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高中教材中所选诗歌遵循了新大纲“文质兼美”“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要求,它们都是经典之作,能反映诗歌传承的文史脉络,具有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如学生心高气盛、自信自大,不妨美读《诗经》;如果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多读陶潜、义山、杜牧之诗,常诵李煜、柳永、易安之词;如果心情悒郁、心胸狭窄,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多读李白诗、边塞诗及苏辛、放翁词,自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和“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洒脱俊逸。总之,通过多次美读,学生将诗情、诗意、诗境、诗性潜藏于心,于美读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多了一份俊逸洒脱、多了一份哀婉凄恻……人性被启悟,性情被陶冶。
正如叶圣陶先生认为的:“吟诵,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说明在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对于诗歌教学的益处大大超过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因此中学生学习诗歌,诵读无疑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诗歌只有百读才会熟知,文章只有熟读,其义才会自明。
(马彦兵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