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培养学生优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42 浏览:73306
论文导读:的两倍吗?有多少种摆法?接着教师又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把每个小朋友的6个五角星都拿出来,要求把这12个五角星摆成2排,要全部用完,并且要其中一排五角星的个数是另一排的倍数,看看哪一桌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摆的速度又快方法又多……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对学生的操作活动安排,既有明确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用操作学具或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知,再通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操作活动要给学生合理的空间

操作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全体出发,也才有可能为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操作探索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教学《倍的认识》这节课的练习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量关系:每个学生手中都有6个五角星和10个小方块,要求摆出方块的个数是五角星的两倍,并看看谁摆的方法对,谁摆的方法多,速度快。
学生经过独立操作之后摆出了好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接着问,如果有很多很多的五角星和小方块,你们还会摆出小方块是五角星的两倍吗?有多少种摆法?接着教师又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把每个小朋友的6个五角星都拿出来,要求把这12个五角星摆成2排,要全部用完,并且要其中一排五角星的个数是另一排的倍数,看看哪一桌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摆的速度又快方法又多……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对学生的操作活动安排,既有明确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为不同学生的数学思考留有合理的空间。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方块的个数是五角星的两倍”和“一排的个数是另一排的倍数”这两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开放题,让学生摆一摆,充分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有独立的要求,又有同桌合作的安排;既有基本的要求,又有发展性的操作要求,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探索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操作活动要把握好教学契机

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操作活动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操作活动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当学生的感性知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引导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念,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总之,《新课标》也特别强调提倡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当学生的阅读活动有了足够空间、足够机会,真正成为个性化活动的时候,相信必能切入学生学习的经验系统,做到了以参与求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发展必能表现为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尝试计算,再试着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学生提出这是异分母加法,算的时候先要通分。教师问是怎么想到要通分的,学生回答分数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然后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教师接着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开始兴趣盎然的进行操作验证……
在这个片断中,把操作活动置于富于挑战性的问题“请你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背景之下,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直观形象的操作也就自然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抓手。这时他们从事的操作活动是自身需求引发下的自觉行为。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宜的操作时机基础之上。

三、操作活动要有教师有效的引导

操作活动是学生手与眼协同活动,动手操作的信息必须通过视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才能准确地并有选择地输入大脑,促进抽象思维活动的展开。学生通过有效的操作后,虽然离开了实物活动的情境、过程,但脑子里却能把刚才的操作情境和过程再现出来,进而以此为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15个小圆片,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按照要求摆小圆片。“把这些小圆片一份一份地摆起来,每份个数要论文导读:教师紧接着让学生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余数都比除数小,教师引导: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很疑惑,教师加以点拨引导说:如果把多出来的小圆片再分一份行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发现了有余数除法的特征,还能不失时机的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能做到“
相同,说一说每份可以摆几个?”学生认为每份可以摆1个、2个、3个、4个、5个……接着教师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把各种摆的结果录在表格里,写清楚每份个数、份数和余下的个数。等学生记录好之后,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上述操作活动得出的结果,形成了这样的板书:
15÷2=7……115÷3=515÷4=3……315÷5=3
15÷6=2……315÷7=2……115÷8=1……7
教师紧接着让学生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余数都比除数小,教师引导: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很疑惑,教师加以点拨引导说:如果把多出来的小圆片再分一份行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发现了有余数除法的特征,还能不失时机的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能做到“扶得合理,放得适度”。同时,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当然,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操作素材,重视操作时学生的质疑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操作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只有有效的操作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