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由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30 浏览:85627
论文导读:天是几号?今天是几月12下一页
摘 要 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建立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教师要善于创设发问情境,促使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善于发问。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问热情。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质疑精神;课堂评价
1671-489X(2013)10-0125-02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加快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尤其是数学这样的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周小山等人在《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中认为: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中可以看到,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引导作用,能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由循规蹈矩到不断创新,实现学习的革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学习的必由之路。要从小学开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实现数学学习的跨越式发展。
1 建立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过分强化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问要举手,在老师允许后再发问;上课听课要坐端正,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双手背到背后,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这一条条看似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的规矩,将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学生完全放到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严重制约、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勇于冲破因循守旧的课堂理念,建立温馨、的新型的课堂关系。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善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教师的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提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但是这也是学生开动脑筋、不断思维的结果。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问题,不能嘲笑和打击,而是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在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层面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意义、有价值。比如,在学习“位置”的时候,进行拓展性学习:我们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我们要沿着马路的哪边行走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很快得出正确答案。但是,有一位学生提出来:我们都沿着右边行走,那左边不就没人走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课堂显得十分混乱。此时,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左”“右”位置的改变是学生认识的难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认识时间。教师指导大家通过自己位置的改变体验“左”“右”位置的变化,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
2 教师要善于创设发问情境,促使学生发问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就一定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引发学生提问的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放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尤其是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现象中,必定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激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带动下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作为学习的大课堂,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教师先结合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学习情境:今天是几月几日?你是几月几日出生的?然后设计“猜生日”课前活动,课前安排3名学生用间接的方式叙述自己的生日,请大家猜猜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
A: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五天;
B:我的生日是一年中天数最少的那个月份的第6天;
C:再过21天就是我的生日。
学生被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所吸引,快速进入思考、学习环节,从最基本的常识开始思考,不断提出疑问:一年最后一个月是哪个月?有多少天?倒数第5天是多少号?一年中哪个月份天数最少?它的第六天是几号?今天是几月论文导读:
几号?再过21天又是几月几号?同时,还能引发学生对与自己有关问题的思考:我的生日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我的生日与某个人的生日相差几天?等等。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发问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促进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不断将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推进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
3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善于发问
质疑精神是发问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不断质疑,才能推动学习不断深入。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精神,鼓励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司空见惯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一些有疑点之处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数学学习的钻研者、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真正在问题的带动下、在学生的探究中向纵深发展。
比如在学习“认识负数”时,让学生自读课本,在初步了解负数定义的基础上,寻找生活中正负数的运用。有的学生说发现父母的工资折上的存款为正数、取款为负数;有的学生说天气预报中的温度表示,0 ℃以上表示为正数,0 ℃以下表现为负数;有的学生说自己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比较,分数增长了为正数,分数下降了为负数……学生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提出新的问题:正负数之间的和怎么计算?差怎么计算?这种发问精神是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问题意识的促使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4 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问热情
教师的课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有的教师不喜欢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课,对总是提出这样或那样疑问的学生进行阻止。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受到阻碍,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慢慢被扼杀。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问精神,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课本基本知识点。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S=1/2ah?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缺乏代表性或者意义不大的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敢于发问是一种精神,善于发问是一种学习能力,要想学习进步,必须敢于并善于发问。
总之,发问精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也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逐步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4-25.
李杜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