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章太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55 浏览:12270
论文导读:
摘要:章太炎、连横是中国近现代海峡两岸著名的学者和爱国者,两人在儒学、历史、语文、新闻(编辑)等诸多共同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两人情谊深厚,视如知己,在华夏民族文化整理、建设和宣传的事业中彼此桴鼓相应、声气相通,尤其是连横受到章太炎的勉励和启发等影响更加显著,是中国近代以来海峡两岸思想文化交流的经典范例和传奇佳话。在“华夏凋瘁,国闻沦失,西来殊学,荡灭旧贯”的严重民族文化危机面前,章太炎、连横都以华夏“遗民”自居,胸怀“遭世衰微,不忘经国”和“立德、立功、立言”等中国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继承和发扬“存亡继绝、补敝起废”等春秋大义传统以求为华夏民族文化“延国学于一线”。面对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浪潮,连横注重以华夏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正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应对僵局和危局的力量、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及时顺应“西力东渐,大地沟通,运会之趋,莫可阻遏”的时代走势,体现出宏阔的眼光和胸怀;章太炎则认为单靠传统儒学已经无以济世救世,而是更注重立足于中国整个传统思想文化的“根源盛大处”(严复语)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自性”,例如他对于中国“以文字为准”的文学文化思想和中国“文字型文化系统”(区别于西方的“语言型文化系统”)的发现和宣扬。章太炎也注重消化吸收西学的养分,同样体现出宏阔的眼光和胸怀。章太炎、连横都坚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质和独立价值观念,但比较而言章太炎更彻底更全面,这是他自始至终坚持“依自不依他”的文化哲学以及与此相辅相成的《庄子》“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多元文化观的结果。章太炎的“国粹”定义,并不限于当时“国粹派”所主张的“有优美而元粗埆,有壮旺而无稚弱,有开通而元铜蔽”的“优选”范围,而是“记载故言,情状具在,舍是非而征事迹”。章太炎关于“夷夏之辨”的界定标准与连横单纯的文化(礼教)标准不同,而是综合了血缘、地域等多种因素。章太炎“新个体主义”的“群学”观既抵制和消解东西方群体主义思想权威,又力求维持“群”与“独”之间平衡协调的联系。章太炎对于当时学界盛行的“言文一致”观念,有自己独到的、理性的、全面的认识,并非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章太炎的民族文化思想,前后确有一些侧重点的不同、甚至有一些矛盾之处,但往往有一以贯之的思想主旨和线索。章太炎的“齐雅俗”观念、“大文学”观念、“大历史”观念、历史-小学-文学(以小学为根基和纽带)相互贯通联系的观念,都是意在打通他所认为不必要的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分割,建立起厚实宽阔的、“化臭腐为神奇”的、整体化的民族文化系统,这是一种真正立足于中国“自性”、带有反思深度的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章太炎、连横的民族文化思想既体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某些共同特点,也由于两人地域、家庭和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差别而显示出诸多不同,尤其是海峡两岸政治、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差别全面和深入的影响,致使两人民族文化思想显示出比较显著的地域特点。总之,关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的探讨在时代性和地域性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典型作用。关键词:章太炎论文连横论文海峡两岸论文国学论文济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目录3-6
摘要6-8
Abstract8-10
绪论10-24

一、海峡两岸思想文化交流的一段传奇和佳话10-14

二、相关探讨成果综述14-21

三、论文内在线索和篇章结构21-24

第一章 “胸中自有鲁春秋”——章太炎、连横对“春秋大义”民族思想态度之比较(上)24-64
第一节 对“严夷夏之辨”民族思想态度之比较25-42

一、“严夷夏之辨”界定标准之比较26-30

二、“严夷夏之辨”作用诠释系统之比较30-37

三、“严夷夏之辨”现代课题之比较37-42

第二节 对“存亡继绝”民族思想态度之比较42-56

一、亡国之痛、故国之恋和复国之望——“国统”之存继43-45

二、“延国学于一线”——“学统”之存继45-50

三、提倡和传承儒家道义——“道统”之存继50-54

四、整理和修撰华夏民族的姓氏谱系——“族统”之存继54-56

第三节 对“荣复仇”民族思想态度之比较56-64

一、章太炎、连横都运用“荣复仇”民族思想用于舆论宣传56-57

二、章太炎论文导读:族”112-117第三节章太炎、连横都致力于建设健康、规范和统一的民族语文117-128一、坚决否定“限制汉字论”118-119二、反对异族语文对汉语文的掺杂、渗透119-120三、章太炎对改善“言文一致”论述的贡献120-125四、连横对“台湾话文运动”的贡献125-128第五章章太炎、连横“群学”思想之比较——基于民族共同心理-的探
对“仇满”与“逐满”的论证57-61

三、连横对“复家仇”与“复国仇”的论证61-64

第二章 “胸中自有鲁春秋”——章太炎、连横对“春秋大义”民族思想态度之比较(下)64-83
第一节 导致章太炎、连横“春秋大义”民族思想态度相似性的因素64-69

一、家族因素64-65

二、地域因素65-69

第二节 导致章太炎、连横“春秋大义”民族思想态度差别性的因素69-83

一、家族因素69-71

二、地域因素71-76

三、经学派别因素76-80

四、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因素80-83

第三章 “历史为民族之魂”——章太炎、连横民族历史思想之比较83-101
第一节 章太炎、连横对民族历史重大作用的高度重视83-85
第二节 章太炎、连横“正统”民族历史观之比较85-88

一、章太炎的“正统”民族历史观85-86

二、连横的“正统”民族历史观86-87

三、章太炎、连横的“正统”民族历史观之区别87-88

第三节 章太炎关于民族历史演化和特性的思想88-101

一、章太炎关于民族历史演化的思想88-93

二、章太炎关于民族历史本质属性的思想93-101

第四章 “现代化”思潮中章太炎、连横民族语文思想之比较101-128
第一节 汉语文(台语)“现代化”思潮的主要体现101-106

一、批判汉语文“难学”、“野蛮落后”而追求“拼音文字”102-103

二、批判文言文妨害“民智”、“国强”而追求白话文103-104

三、批判汉语文词汇的贫乏而追求“新名词”104-105

四、“欲语言统一,则必先求文字之简易”105-106

第二节 章太炎、连横都运用民族语文“卫国性”、“类种族”106-117

一、民族语文“卫国性”、“类种族”功用的充分理据106-107

二、章太炎、连横运用民族语文“卫国性”107-112

三、章太炎、连横运用民族语文“类种族”112-117

第三节 章太炎、连横都致力于建设健康、规范和统一的民族语文117-128

一、坚决否定“限制汉字论”118-119

二、反对异族语文对汉语文的掺杂、渗透119-120

三、章太炎对改善“言文一致”论述的贡献120-125

四、连横对“台湾话文运动”的贡献125-128

第五章 章太炎、连横“群学”思想之比较——基于民族共同心理-的探讨(上)128-158
第一节 近代“群学”的基本内涵、思想渊源和思想倾向128-135

一、基本内涵128-130

二、思想渊源130-132

三、思想倾向132-135

第二节 章太炎、连横“群学”思想的基本特点135-158

一、章太炎“群学”思想的基本特点135-145

二、连横“群学”思想的基本特点145-158

第六章 章太炎、连横“群学”思想之比较——基于民族共同心理-的探讨(下)158-178
第一节 太炎、连横“群学”思想的殊途同归158-167

一、在群己联系定位上章太炎偏重“一身之我”而连横偏重“一群之我”158-160

二、在群体性文化资源运用上章太炎“反宗法”而连横“拟宗法”160-163

三、在群体进化观上章太炎尊重“人道”而连横崇尚“竞争”163-167

第二节 导致章太炎、连横“群学”思想差别的影响因素167-178

一、同时影响两人“群学”思想的因素168-175

二、主要影响章太炎“群学”思想的因素175-176

三、主要影响连横“群学”思想的因素176-178

第七章 “用国粹激动种姓”——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舆论宣传的一致思想178-219
第一节 “用国粹激动种姓”舆论宣传的时代背景179-185

一、章太炎国粹宣传的时代背景179-180

二、连横国粹宣传的时代背景180-184

三、两人国粹宣传时代背景的相似性184-185

第二节 章太炎、连横“用国粹激动种姓”舆论宣传思想浅析185-213

一、两人国粹宣传思想浅析的理想领域——汉语文(台语)领域186-187

二、章太炎“用国粹激动种姓”宣传思想浅析187-199

三、连横“用国粹激动种姓”宣传思想浅析199-213

第三节 章太炎、连横“共事”于《国民报》国粹宣传思想浅析213-219

一、章太炎的国粹宣传思想213-215

二、连横的国粹宣传思想215-217

三、章太炎、连横国粹宣传思想的一致性217-219

结语219-221
附录221-233

一、章太炎“以文字为准”思想的基本内涵221-224

二、章太炎“以文字为准”思想与连横相关思想之比较224-227

三、两者差别的民族文化思想原因浅析227-233

参考文献2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