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工学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24 浏览:22754
论文导读:
摘要: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革新的重要切入点,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这种方式是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的体现,由以往纯粹的学校教育逐步向校企合作的社会教育转变,以论述知识学习为主向实践实习为主转变。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革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职学生是为社会进展,以及区域经济的进展培养的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教学方式上来说,高职思想政治论述课,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内容。以学生管理的角度来说,也要增强和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良好形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工学结合”方式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促使各高职院校积极思辨,不断革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学生的全面进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以实际出发,探讨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策略。本论文第一部分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含义及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解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是以职业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并且以教育思想的职业性、专业设置的灵活性、课程方式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考核评价的实际性等方面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进行了论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积极推动作用,也给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校外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方面。工学结合培养方式下,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转变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此外,对于“工学结合”方式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与对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策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的不足。第四部分浅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量缺乏统一认识,定位不清,缺乏针对性,队伍建设不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狭窄且缺乏长效机制。第五部分论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对策。针对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有着的不足,为社会和经济进展培养出技能过硬、思想和素质过硬的高级人才。首先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和把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要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此外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革新,转变教育内容,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优化历程管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历程中,积及其学生营造职业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打造企业化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工学结合”方式下,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责任上是一致的。如何做好“工学结合”方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双方进行深入的了解,将工学结合向更高层次进展和融合。关键词:工学结合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新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2
引言12-16

(一) 选题作用12-13

(二) 国内外探讨近况13-14

1. 国内探讨近况13-14

2. 国外探讨近况14

(三) 探讨策略14-15

(四) 本论新点15-16

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内涵16-19

(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定义16-17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17-19

1. 教育思想的职业性17

2. 专论文导读: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充分24-25(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条化25-26(三)思想政治教育校企衔接不到位26(四)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单一26-27(五)学生职业基本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有着差距27-28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足的原因28-36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量认识不足28(二)对思想政治教育

业设置的灵活性17

3. 课程方式的主体性17-18

4. 教学方式的实践性18

5. 考核评价的实际性18-19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进展的新形势19-24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发生的新变化19-21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因素发生了变化19-20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格局发生了变化20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空间发生了变化20-21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进展增加的新难度21-22

1. 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21-22

2. 教学目标的差别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难度22

3. 学生素质有着个体差别性,会弱化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22

(三)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校企融合提出新要求22-24

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的不足24-28

(一)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充分24-25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条化25-26

(三) 思想政治教育校企衔接不到位26

(四) 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单一26-27

(五) 学生职业基本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有着差距27-28

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足的原因28-36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量认识不足28

(二)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思路定位不清28-29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针对性不强29-30

(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不够改善30-33

1.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配备上有着缺陷30-31

2. 思想政治论述课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31

3. 专业课教师缺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1-32

4. 辅导员队伍重管理轻教育32-33

(五)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较局限33-34

(六) 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34-36

五、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对策36-44

(一)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认识水平36-37

1. 认清教育环境,探求新的教育路径36

2. 准确预测不足,提升教育效果36

3. 改善管理机制,加强全历程教育36-37

(二)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质量37-38

1. 打造“双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37

2. 设立专业辅导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37

3. 转变专职辅导员重管理轻教育的局面37-38

(三) 转变教学方式,革新思想政治课内容38-41

1. 针对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38-39

2. 教学计划要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39-40

3. 革新教学策略,拓展实践教学40-41

(四) 优化历程管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41-42

1. 改善管理机制,加强全历程教育41

2. 加强监督管理,实行校企两级导师制41-42

3. 建立和改善工学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42

(五) 营造职业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42-44

1. 以校园的物质文化为载体,提升校企合作的文化认同42

2. 以专业的关键课程为中心,高度结合企业的背景文化42-43

3. 以校企互动的文化活动为平台,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43-44

结论44-45
参考文献45-47
附录47-52
后记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