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我见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09 浏览:19161
论文导读:
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和英语的阅读,往往忽视数学的阅读,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阅读中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转变传统观念,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教材是教师执教的基础,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是其他任何教辅资料取代不了的.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示范课、实验课,经常不用教材,只出现老师重新编写的习题纸. 整个一节课,教学过程很顺,教师起到导的作用,学生配合演得很到位. 但整节课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听明白了,会做题了,可最重要的一点却被忽视了,那就是让学生会学.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孩子碰到应用题就头疼,不会分析. 当我们给他讲解时,把题目读一遍他立刻就会了,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孩子不会阅读,老师在阅读时会将一些主要条件读重一些,其实就是帮助他们将应用题中的关键条件拎了出来,学生解答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由此可见,把阅读引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出具体目标,明确阅读的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编排的形式活泼新颖,内容呈现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将教材的阅读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语言都比较精炼,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7ctime.com
甚至有些概念比较深奥难懂,我觉得这些内容在老师讲解分析后,学生再来阅读,这样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类,习题的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呈现更接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习题的呈现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有文字叙述的,也有表格、图画呈现的,还有很多习题中会出现一些多余条件,引导学生读透读懂习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类,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一种数学文化传播活动. 教材中的“读一读”,“你知道吗”是依据新课程标准介绍数学背景知识、传播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虽然类似于“花边文章”,但却是数学课本不可缺少的点缀. 这一部分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内容与其他科目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有效手段,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都决定了数学的阅读不能只用眼浏览,而是要各个器官协同参与. 教师要运用有效手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搭建平台,让学生爱上阅读

数学语言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的无“趣”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营造氛围,促进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教室的文化墙、板报也就成了我们数学阅读的主阵地,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每周一组负责把教室的一角装饰成“数学墙报”,数学墙报上主要张贴学生自己的文章或学生收集的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等等. 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开展竞赛,趣味阅读
如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谁是数学故事达人”,又如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预习高手大比拼”. 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在是枯燥的,无趣的,同时播撒下了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种子,再有了适宜的温度和条件,它必将生根发芽.

2. 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

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 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容易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1)阅读时要论文导读: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插上阅读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上一页12
动口、动手
阅读时教会学生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的重点. 特别是应用题教学,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就开始惧怕应用题,特别是一些语言文字比较多的应用题. 这主要是学生不会阅读,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让学生在读题时先将题中的关键词圈出来,再分析解答.
(2)阅读时要带着疑问去阅读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展示阅读的成果,体验成功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教学中我们会将评选的阅读小能手、数学故事阅读达人的名单张贴到数学角,还定期进行阅读进步奖的评选,每月统计一下阅读情况,我们会按照不同的表现计上数量不同的五角星. 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同时也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积极学习的习惯. 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阅读的指导,多给一些阅读的时间,多提供一些好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插上阅读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