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浅析企业社会责任技巧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48 浏览:117308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层次群体利益意识的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便不断的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的概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国内的研究内容给出了相关完善社会责任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研究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在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社会就要求商人在经商时关注社会福利和公共道德。在中国,诸子百家时代所进行的“义利之辩”,就已经涉及了商人在个人私利和社会公益之间的取舍问题。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底的民权运动,企业被迫采取措施来予以应对,进而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由于不同制度环境、经济体制、研究视角,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有一定的分歧,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这个分歧逐渐形成了关于社会责任概念的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两种观点,但有个共识是认可的,即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应该履行的责任。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也必须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世界银行给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是企业承担的一项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员工及其家属、当地社区的相处和对整个社会生活质量改善,这些方面对商业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刘俊海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可以看出,该定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公司超越单纯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这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是类似的。从这点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广义的综合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随着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颠覆了“股东至上论”,实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者。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和社会影响的组织,不应该是股东主导的组织制度,应该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的出资不仅来自于股东,还来自于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与主流企业理论相比,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的核心观点为,企业是其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它通过各种显隐性契约来规范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剩余索取权、控制权在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非均衡地、分散分布,进而为其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在利益相关者经济中,利益相关者有共同的目标,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机会通过贡献取得发展。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多变契约。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进行了不同的投入,为了保证契约的公平和公正,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应该有平等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的谈判权和退出权。即契约理论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批评股东利润最大化者对产权的理解过于狭隘。事实上,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财产所有权人必须压抑他们的自我欲求,以满足他人利益上的要求。社会契约论更强调个人和群体之间在私人财产适当分配和使用上的相互表达和相互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将产权理论纳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虽然中外众多学者普遍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石,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除此之外,利益相关者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利益,而企业社会责任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利他性”,尤其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容易把社区、环境等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排除在企业社会责任之外。如果严格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许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就有被排除的可能,如企业环境责任、责任和慈善责任等等。

2.“企业公民”理论

企业公民理论主要从三个不同角度论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第一是公民身份论。该理论试图通过赋予企业以公民或准公民身份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公民身份决定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即企业不仅要承担传统意义的社会责任,也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企业被进一步赋予了政治功能。
第二是政府失灵论。Matten认为论文导读:,由于中西方社会结构和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有其特殊性,关于我国自近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研究相对比较少。再者,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在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量化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也相对薄弱。
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失灵是导致企业通过介入公民权管理而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之所在。全球化导致主权国家及其政府传统职能局部失灵,政府丧失公民权惟一担保人资格。企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替代政府承担公民权管理责任:一是政府放弃或被迫放弃公民权管理时;二是政府仍未管理某些基本公民权时;三是政府无力管理全球性公民权时。
第三是双重公民身份论。Schere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在管控社会经济事物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政府职能失灵为企业介入政治事务留下空间,企业因此获得既是经济活动主体又是政治行动主体的双重公民身份,即企业一方面是以赢利为目的个体公民,另一方面又是能够介入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和社会公民。企业双重公民身份论不仅重塑了企业的社会经济功能,也相应重新定义了政府的职能,即政府在承担传统政治和经济职能的同时,也要为确保公众商谈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基本条件与保证。

三、社会责任的研究内容

自西方国家提出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何理解和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什么?企业成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是什么?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有待研究和回答的。归结起来,可以把这些相关问题分为以下三方面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如何理解和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什么?二是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是什么?三是什么东西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何影响?应该说,迄今为止的理论文献,在上述三方面内容上并没有相对一致的共识。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及履行都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比如,沈洪涛的《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陈宏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等等。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出现了实证研究;二是国外研究文献的引进;三是出现了SA8000的专题研究。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在学术界成为热点问题,但是国内研究本身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尤其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出发,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更是薄弱。其次,由于中西方社会结构和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有其特殊性,关于我国自近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研究相对比较少。再者,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在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量化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也相对薄弱。
整体层面来看,国内研究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并不尽人如意,如果不积极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它不但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规则制定和监督实施的作用,尽快将社会责任法律化从而推动、监督企业主动实施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不能仅靠政府的推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机制以内在的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沈艺峰,沈洪涛.相关利益者理论研究传统之探讨[J].中国经济问题,2003(2):23-31.
刘继峰,吕家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J].法学评论,2004(5):143-147.
[3]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