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云南云南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9 浏览:13110
论文导读:
摘要: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云南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但民族文化资源只是潜在优势,要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的现实优势,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软实力;云南民族文化;提升

一、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为美国《大西洋》杂志撰写的一篇名为《衰落的误导性隐喻》的论文里。后来,在他的《注定领导世界》、《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等著作中,都对软实力进行了研究。总体看来,他的软实力理论包括了文化、政治、外交三个组成部分,整体上反映了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同化性的权利,具有使他国心甘情愿去做自己希望他做的事情的力量。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子概念,简要地讲,文化软实力即是文化创生力;完整地表述,文化软实力即是文化的凝摄自固力、竞争力、传创力和感召力的整合表达,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者,都产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性影响。有专家认为,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会的凝聚力、市场的吸引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产品和权益等。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它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改变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格局,彰显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挥自身文化的优势,将提升文化软实力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位置,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提升云南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背景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军号角。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专门进行阐述,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为“五个新”:一是描绘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蓝图”,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文化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阐述;三是激发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四是制定了文化惠民的“新举措”,更加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五是开启了民族文化融入世界舞台的“新征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自信和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认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识更为全面。
第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血脉的传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发展,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发展,就等于没有精神家园,人们的心态就会浮躁、精神就会空虚、生活就会黯然失色。精神所依,依靠文化,中华民族只有以文化为载体,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才能让各族人民获得广泛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构筑一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第三,论文导读:立省、本民族的文化,保持本民族特色,才可能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让世界认识自己,从而走向世界。省长李纪恒在十八代表会上说:“七彩云南,七彩文化,云南多民族的文化共存,充满魅力。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些年在文化与旅游结合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云南省文化产业已经占GDP的

6.1%,成为支柱产业,未来云南的文化

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对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可以提升综合国力,它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既是软实力,同时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云南省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经济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但是云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世居民族26个,各个民族都能歌善舞,都有独特的民族风俗风情,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何进一步提升云南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云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012年6月省委书记秦光荣在调研文艺院团时强调:一要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更好地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把云南精神融入艺术创作中,为云南“三个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二要弘扬优良传统,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新的舞台实践形成新的艺术积累;三要突出民族特色,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作为舞台艺术题材和创作上的主要取向;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大胆借鉴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创作新的艺术品种;五要出精品力作,从我省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事物中挖掘题材,使具有鲜明特色的云南作品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六要出名家大师,既要培养顶尖人才,又要夯实人才基础,创作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的环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掌握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素,立省、本民族的文化,保持本民族特色,才可能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让世界认识自己,从而走向世界。省长李纪恒在十八代表会上说:“七彩云南,七彩文化,云南多民族的文化共存,充满魅力。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些年在文化与旅游结合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云南省文化产业已经占GDP的6.1%,成为支柱产业,未来云南的文化产业还会发展得更好。”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强国的新部署、新要求,省委九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文化建设突出打造强省,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云南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切实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提升云南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漫长的历史岁月,积淀起云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孕育出云南文化的精彩华章。云南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但民族文化资源只是潜在优势,要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的现实优势,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强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和突破。文化建设突出打造强省,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此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它为我们的思想指导;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云南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结合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新阐述,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云南省道德模范和昆明好人评选活动、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载体的作用,在各行各业开展群众愿意参与、便于行动的特色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使“文化强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组织动员全省各地各部门结合部门岗位实际制定推动“文化强省”活动的具体落实措施。要号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重点围绕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领域对外交流,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重大问题论文导读:
,深入调查研究,为全面提升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积极建言献策,并积极主动地参加文化惠民活动,参与文化建设,为推出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二)积极推广“云南经验”,努力改善文化民生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是“云南经验”的根本出发点,改善我省文化民生就是要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充分整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突出打造强省,要坚持文化惠民利民,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的,突出人民共享,强化均等服务,适当照顾重点地域和重点人群,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福祉,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加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设施建设,健全政府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推进共建共享,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深化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以文化发展成果提升城乡居民文化幸福指数。切实增强县域文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动县域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县域发展的“软实力”。
一是公共文化建设。村级重点抓文化惠民示范村,在“文化富民”上下功夫;乡镇重点抓群众文化活动,在“文化育民”上下功夫;社区重点抓文化沟通协会,在“文化亲民”上下功夫;县(市、区)重点抓文化基本保障,在“文化享民”上下功夫;州市重点抓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在“文化和民”上下功夫;省级重点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文化惠民”上下功夫。
二是艺术创作生产。“点”上,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为要求,重点抓好民族文化工作团(队)“一团三品一场”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线”上,以项目为依托,以加盟为手段,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形成覆盖全省的演出网络和运作体系。“面”上,以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为抓手,以“艺术创作”为推手,集中力量着力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推动全省各级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三是非遗保护传承。进一步形成“片(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传统文化保护区)、点(传承示范点)、馆(非遗专题馆)、校(非遗传习学校)、会(非遗保护协会)”的工作格局,推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加快实现“三个升级”,即:由抢救性保护向与生产性、整体性保护并重提升,做到抢救性保护原生化、生产性保护基地化、整体性保护立体化;由传承向与传播、传递并举提升,做到传承重在技艺、传播重在普及、传递重在展示;由扶个人向与扶项目、扶品牌并用提升,做到个人出名声、项目出精品源于: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品牌出效益。
四是文物保护利用。以“一田(红河哈尼梯田)、一山(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一城(丽江古城)、两线(茶马古道、滇越铁路)、八园(八大遗址公园)”建设为带动,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四个转型”,即:历史遗存从“文物古迹”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单体保护”走向“区域保护”,城乡发展从“功能城镇”走向“文化城镇”,场馆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地下的走上来、地上的走出来、静的动起来、死的活起来。
五是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各区域文化资源禀赋,结合门的职能,滇中地区以建设昆明民族文化产业园区为带动,注重发挥园区的集聚作用;滇西地区以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云南段)为契机,重点支持文化旅游发展;滇南地区以建设东南亚南亚文化产品博览园和滇越铁路的保护利用为重点,着力发展文化贸易;滇东北及其他地区以培育特色文化产品为重点,支持培植地区文化产业体系。六是文化交流合作。着力打造文化交流合作的“五个地”,即:以昆明为重点,把滇中地区打造成重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主办地;以八个州(市)为重点,将边境地区打造成我省与毗邻国家文化交流长效活动的举办地;探索我省参与泰国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和运营的新模式,力争把曼谷作为云南文化派出机构的驻在地;围绕开发开放实验区部署,力争把瑞丽打造成国际和谐文化建设的示范地;积极支持省文投集团拓展海外驻场演出,力争把柬埔寨吴哥、新加坡作为云南文化“走出去”的提升地。
(三)增强民族文化的竞论文导读:。三是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一要抓创作。从省、州(市)、县(区、市)选派一批创作人员下基层,采风、创作受群众欢迎的作品。二要抓展演。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大赛的平台,创作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另一方面,将近年来荣获国家奖项的优秀剧目在省内和争取在国内进行展演,将获得国家大奖的优秀剧目送到基层。三要抓剧本。四要抓市
争力,努力壮大文化产业
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按照十八大要求,要在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上求得突破,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不可或缺的硬性条件。文化产业的主要作用就是运用文化元素聚集资金、发展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发展文化,从而实现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我们要立足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努力壮大文化产业。
一是公共文化惠民工程。①大力实施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试点工作;②加大“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力度,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③加快推进“文化惠民乡村影像库”建设,出版发行一套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素质教育影像资料,直接配送至村(社区)文化室;④以“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活动带动各级送戏下乡的广泛开展;⑤启动“国门文化形象”建设工程。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大力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三是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一要抓创作。从省、州(市)、县(区、市)选派一批创作人员下基层,采风、创作受群众欢迎的作品。二要抓展演。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大赛的平台,创作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另一方面,将近年来荣获国家奖项的优秀剧目在省内和争取在国内进行展演,将获得国家大奖的优秀剧目送到基层。三要抓剧本。四要抓市场。整合省内剧院资源,培育演艺消费市场。
四是文化产业创意工程。①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加快发展动漫、网络等新兴产业;②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开展第二批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工作;③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社联盟”的模式,在昆明和省内旅游景区建设“云南省农村文化产品小超市”;④推进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搭建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五是文化能力建设工程。一要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水平。二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以文化自觉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四)提升民族文化品位,努力塑造民族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能塑造民族精神,培育科学的民族信仰,增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文化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国民进行心灵教育和精神熏陶。当今世界,以思想和精神文化感染力、制度吸引力、价值观感召力以及社会道德的影响力等为代表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
文化精品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文化发展甚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文化建设突出打造强省,实质就是对文化精品的期待和呼唤。云南要成为文化强省,就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一大批既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又能够深刻影响别人的文化精品,努力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多高雅的精神产品。
第一,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亮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条件,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要考虑资源品味及特色。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要考虑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自然景观及其他资源的依托,实施可持续发展效益。
第二,突出文化的民族与地域特色。突出文化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问题。一是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主要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园,如韩国的济州岛、西双版纳的傣族园、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二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第三,认真办好民俗节庆活动。民俗节庆活动是少数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是促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如傣族泼水节、“摩梭人”的阿夏婚俗、白族的掐新娘婚俗等。要在保持原有文化节日地的基础上弘扬节日文化。
第四,大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切实传承与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论文导读:强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关键。文化自主创新是指特定民族或国家从自己文化模式内部对原有的文化模式怀疑、批判的新文化要素,表现为新的自觉的文化层面与原有的自在的文化层面的互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
,最有交流价值的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风俗等的表现和反映。 旅游景区内建筑必须保持民族化、 地方特色化,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大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

(五)推进民族文化自主创新,努力增强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关键。文化自主创新是指特定民族或国家从自己文化模式内部对原有的文化模式怀疑、批判的新文化要素,表现为新的自觉的文化层面与原有的自在的文化层面的互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改革创新。文化创新的结果就是创新文化的形成。创新文化的内容包括内在的思想观念文化和外在的制度文化。思想观念文化的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具有面向全人类、广纳百川的胸襟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其次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避免人云亦云,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干劲。制度文化的创新就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我们要以人为本,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核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艺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术,激励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动。特别是要建立起引导、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事业产业领域发展的体制机制,细化完善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省文化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评价激励机制,优化评奖机制,健全重点文化创作题材的评审、扶持和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加大对现实题材、原创作品和产生良好社会影响文化作品的奖励力度和推广力度,推动和鼓励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①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J].现代国际关系,2006(11):54.
②贾磊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2007-12-07.
③沈昕 凌宏彬.区域文化软实力:概念、愿景、路径[M]. 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④侯贵文 栗志刚.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08(9).
⑤陈石明 欧祝平.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价值、条件与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⑥黄峻.云南:抢抓“十二五”战略机遇 [N]. 中国文化报,2012-05-15.
⑦谢炜.谱写云南舞台艺术事业新篇章[N].云南日报,2012-06-19.
⑧艾文礼.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N].河北日报,2013-01-11.
作者简介:张洪波(1968-),女(白族),云南永胜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以及旅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