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综述财务目标论述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97 浏览:15955
论文导读: 二、我国财务目标研究状况在国内,有关财务目标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这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迅速繁荣。在九十年代以前,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仅仅还只是一个起步,理论研究较少,但一直呈上升趋势,于2006年达到顶峰。

(一)单一目标观点作为国

【摘要】财务目标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之一。长期以来,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财务学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国内现有文献的探讨,总结财务目标理论成果,指出不足,为今后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均衡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不但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而且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四)股东财富最大化。它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来计量的,既考虑了风险因素,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缺陷在于:首先,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其次,股票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不太合理。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但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比较模糊。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不是同一概念。“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王庆成,1999)。二是测算上有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从理论上看颇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王庆成,1999)。

二、我国财务目标研究状况

在国内,有关财务目标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这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迅速繁荣。在九十年代以前,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仅仅还只是一个起步,理论研究较少,但一直呈上升趋势,于2006年达到顶峰。

(一)单一目标观点

作为国内较早出现的非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之一,潘经民(1996)探讨了西方企业超利润目标形成历史和涵义,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体现人本思想和社会责任的超利润目标。然而,这一时期的理论尚不成熟,但这些都是我国在认识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缺陷之后的有益探索,也为以后的研究做了铺垫。王庆成(1999)通过对“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比较研究,认为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在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即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袁振兴(2004)从委托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不现实性,提出了相关利益者均衡这一概念。

(二)权变的观点

张正国、侯甜甜(2004)认为企业财务目标论文导读:
的选择是一种双维动态观。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空间分布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雷新途、李世辉(2007)依据现代契约理论分析范式,认为因契约不完备性出现的“剩余”问题,致使财务目标的实质应为“剩余盈余”的最大化。在这种权变理论下,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利益最大化以及员工利益最大化均有可能成为企业主导财务目标。

三、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通观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现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出发点比较单一。要么是分析了传统目标的不足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后,得出新结论;要么根据企业目标来定财务目标;要么仅站在企业风险承担者的角度。笔者认为,财务目标不应该单独进行研究,在探讨企业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财务目标的时候,应同时考虑企业财务目标的主体、对象、职能等,进行系统研究。第二,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最大化”这一提法是否仍然合理,是否应该被“最优化”所代替。第三,在内容上,大多讨论企业应有什么样的财务目标,而对现实生活中企业财务目标的实施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王化成,佟岩.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后20年中国财务理论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1,12.
潘经民.谈我国企业的财务目标管理——兼论西方企业的超利润目标[J].会计研究,1996,5.
[3]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
[4]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J].会计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