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芬奇《达?芬奇》审美四重奏理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22 浏览:32999
论文导读: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爵士一步步解开谜题,揭开深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从《维特鲁威人》到《蒙娜丽莎》,从斐波纳契数列到五芒星,从郇山隐修会到圣杯,罗伯特·兰登似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秘密中,而这秘密也使得所有读者被那沉重而诡异的气氛所围绕。丹·布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过童年时家庭的解谜“寻
摘 要:《达·芬奇》以其侦探解谜式的叙事脚本,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双关语、符号的建构,以及潜在的反传统主题这四重奏给读者带来了新奇刺激的审美体验,小说中精英文化的知识性与通俗文学的娱乐性的共融也正是其风靡全球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达·芬奇》 审美体验 四重奏 精英文化 通俗文学
美国作家丹·布朗所著的长篇小说《达·芬奇》自2003年出版后,连续数周高居《纽约时报》等各大报刊畅销书榜首,打破了美国小说的销售记录,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之一。《纽约时报》书评称“《达·芬奇》引人入胜。对热爱探究理事的人、喜爱耍弄诡计的人、热衷猜谜的人以及醉心于离奇故事的人而言,它几近完美。”
自2004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达·芬奇》的中译本以来,头三个月就创下了30万册的销售佳绩,一年里重印了18次。这部小说燃起了中国大陆读者对基督教会历史的兴趣,书中涉及到的有关历史、宗教、美术、建筑、艺术等书籍的销量也有了长足的增长。香港凤凰卫视根据《达·芬奇》一书拍摄了一系列专题片《破译》,中国大陆的各行各业也从全方位多角度赋予了“达·芬奇”新的内涵,如“互联网之‘达·芬奇’”、“企业管理奥秘的‘达·芬奇’”等等。
这部小说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为什么有这么多读者推崇它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呈现《达·芬奇》一书带给读者的审美四重奏。

一、侦探解谜式的叙事脚本

细读《达·芬奇》后不难发现,这部小说除了蕴含大量艺术、建筑、、符号与宗教知识外,几乎沿用了以往的侦探悬疑小说模式,同时又掺杂了解谜游戏的内容。
传统的侦探悬疑小说所必需的人物是被害人、罪犯、、侦探、侦探的助手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模式便是如此。而在这部小说里,罪犯很明确,是一开篇就出场杀了关键被害人索尼埃馆长的白化病人塞拉斯,主要的是贝祖·法希探长和杰罗姆·科莱侦探,而小说中的“侦探”无疑是罗伯特·兰登这个符号学家,而“侦探”的助手则是索尼埃馆长的孙女索菲·奈芙和雷·提彬爵士。
小说中的情节主线是:雅克·索尼埃遇害——兰登索尼埃留下的密语——《蒙娜丽莎》上的密语找到钥匙——到保险柜找到取出盒子——盒子的秘密找到拱顶石——拱顶石之谜找到真正的筒——找到罗斯琳教堂——找到圣杯。
明显可以看出,在关键情节的转折上,必会出现一个或者说是谜题,有可能是几个符号,也有可能是一段隐含深意的话语。知识渊博的“侦探”罗伯特·兰登和其助手索菲·奈芙、雷·提彬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爵士一步步解开谜题,揭开深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从《维特鲁威人》到《蒙娜丽莎》,从斐波纳契数列到五芒星,从郇山隐修会到圣杯,罗伯特·兰登似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秘密中,而这秘密也使得所有读者被那沉重而诡异的气氛所围绕。
丹·布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过童年时家庭的解谜“寻宝”游戏,而在这部小说中,他不断提示引导读者们在他那充满好奇的头脑里所构建的世界中到处寻找,寻找各式各样的阴谋和秘藏,并乐在其中。兰登将诗歌中至关重要的“Baphomet”(鲍芙默神)用“埃特巴什”码来解读,当出现的结果是女主角的名字“Sophia”,并且暗合希腊词“sofia”(智慧)时,读者无法不佩服雅克·索尼埃馆长的智慧,也无法不佩服丹·布朗的睿智。

二、重重悬念与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

除了侦探解谜式的叙事脚本外,《达·芬奇》还沿用了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传统线性的、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并推动情节,并采用了后现代作家常用的蒙太奇的手法来行文,将几条副线索融入主线索,把共时的情节蕴于历时中[3]。
小说的一开篇,拥有着重大秘密的索尼埃馆长离奇被杀,而那至关重要的秘密究竟怎样传承便成了一个谜。这样的开篇悬念在侦探悬疑小说中是比较常见的,然而在这部小说的发展、、结局等重要情节的推动处,白化病人塞拉斯、天主事工会的主教阿林加洛沙、神秘的导师、因误会而实行抓捕的警探等人必然会出场。这时作者的叙述便抛弃了全知全能视角,更加贴近小说中人物的内心,在表面缓和的情节叙述下隐藏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使得读者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情节设置。
在兰登接到索菲的电话预警,得论文导读:
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时,作者的叙述视角却突然又转换到了塞拉斯的身上,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塞拉斯的心理活动及塞拉斯的身世,引出了阿林加洛沙主教这个人物,之后作者又突然转回了索菲和法希讨论索尼埃馆长留下的的场景。悬念越来越多,疑惑越来越重,几条共时性线索与历时性主线共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却始终没有到达最中心处。《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评论称:“阴谋与惊悚被巧妙地糅合到诸多精心设置的悬念当中,这是我迄今看过最好的一部悬念小说。”
丹·布朗就像是一个导演,巧妙地运用各种分镜头,用交迭错落的叙事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许许多多的资料。一方面避免了单纯历时性叙述所造成的情节过于简单的诟病,增加了小说的厚重感,另一方面深入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清晰地展现了互有关联的一个个人物在同一时间处于同一场景或不同场景下的思想与行为,这样无疑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性,增强了读者对下文的期待。

三、双关的语言和符号的建构

《达·芬奇》这部小说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雅克·索尼埃馆长设置的谜题。一个个简单而内涵无比深邃的符号,一句句莫名其妙却双关睿智的话语,将读者带到了一个由无数和谜题组成的世界,充满了玄妙之感。
一开篇索尼埃濒临死亡时便留下了这样的谜题:
13-3-2-21-1-1-8-5
啊,严酷的魔王!(O, Draconian devil!)
噢,瘸腿的圣徒!(Oh, lame saint!)附言:找到罗伯特·兰登。(P.S. Find Robert Langdon)
刚开始读者自然是疑惑重重,但随着情节的发展,每一句谜题都被解开了:首行看似随手写下的一串数字——斐波纳契数列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引来了部的索菲,又是破译后面两句话的线索,还是苏黎世银行保险箱的。中间两句话的字母重新排列便成了“Leonardo da Vinci! The Mona Lisa!”(列昂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P.S.”不仅指附言,还指的是索菲,意味着告诉索菲的信息,而“P.S.”更加关键的意义却是郇山隐修会的标志,代表了雅克·索尼埃大师的身份和他要保守的秘密。列昂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郇山隐修会——女神崇拜……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隐含了无数的信息,解开了这个谜题,仿佛又有更多的谜题在等着兰登、索菲和读者。
在《达·芬奇》一书中,读者不仅被引入到一个充满秘密和阴谋的宗教世界里,还被引入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符号世界里,书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图表等更给人以极大的冲击。
在朱振武等人的中译本中,等符号在兰登解说时跃然于纸面,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看似简单却隐含着古老含义的神秘符号的冲击性。
这个符号是代表男性的原始图示,男性的基本形状。图示的正式名称为刀刃,代表着进攻和男子气,时至今日,这个图示还被用在军队的制服上来表示军衔。
这个符号叫做圣杯,形状像杯子或容器,而更重要的是,它与女人的子宫相似,这个符号传达了女性气质,女人身份及生育能力。
这是大卫之星,男女之间的完美结合,所罗门之印,被认为是男性之神耶和华与女性之神舍金纳居住的地方,至圣所的标志物。
除了这些直观简单的符号之外,小说中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符号及其象征意义。如:五芒星象征着维纳斯——代表女人和美的女神;玫瑰代表着女性的生殖能力;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莫扎特的《魔笛》都充满了共济会的象征符号和圣杯的秘密。
此外,小说对图表的呈现也十分引人入胜。在兰登初发现紫檀木盒子内部的文字时,一大串与常理不符的字母跃入读者眼帘,特殊难解的镜像文字更让读者疑窦丛生。而在后文中,索菲和兰登找到了阅读镜像字的方法,读者此时也恍然大悟,这种别样的解谜方式更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四、潜在的反传统主题

《达·芬奇》整部小说实际上是一个“寻找圣杯之旅”,而寻找圣杯的前提就是承认圣杯的存在。在小说中,圣杯指的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人——抹大拉的玛利亚,传承耶稣王室血脉的女性。小说中提出耶稣有妻子,而且有后代,连耶稣的神性即“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这一说法都是由得出的,这无疑是对传统基督教的一种冲击和颠覆。
在小说中,兰登和提彬提出:《圣经》是君士坦丁出资编写的,删掉了论文导读:乐趣便悄然而生,而在这样的大众语境下,“达·芬奇”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畅销书,成为了时行的通俗小说与读者审美趣味的风向代表。参考文献:(美)丹·布朗《达·芬奇》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黄汉平杜燕《“达·芬奇现象”》载《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第60页。马
那些记叙耶稣凡人特征的福音,早先的福音书被查禁焚烧掉了,那些选择尊崇被禁的福音书而不看君士坦丁制定的《圣经》的人被称为“异教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徒”。拉丁语中“异教徒”(heretic)的意思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选择”了基督原有历史的人反而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批“异教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在小说中,无论是梵蒂冈还是天主事工会,扮演的都是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而被认为是“异教徒”的郇山隐修会则是正义的一方,维护着真实的历史,让真相不至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小说不仅通过揭露罗马天主教内部鲜为人知的秘密来颠覆传统权威,更借助符号、建筑、画作等传递了女神的伟大。兰登在解读郇山隐修会大师之一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时提出,圆圈是一个女性保护符号,它围在男人躯体周围,表达了男女之间的和谐。索菲看到的“圣婚”仪式,在历史上其实是男女灵肉交融借以感知上帝存在的神圣行为。最为直接的便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圣杯,实际上是古代女性的标志。
丹·布朗也曾说过:“所有的宗教一开始都有男神和女神,但是今天的基督教却只有一个上帝。我认为正是这种失衡和不公,导致了今天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这是这一现象最本质的根源。”《达·芬奇》其实正是在宣扬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这并不是激进地反对父权社会,而是倡导男女和谐,这也体现了作者对当下的人文关怀。
结语:
《达·芬奇》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畅销书,它在赋予读者多重审美体验之外,既保留了精英文学的知识性、深刻性,又融入了通俗小说的娱乐性,创造出了一种“雅俗共存”的氛围[4]。
丹·布朗在《达·芬奇》一书中,将艺术学、符号学、学、数学、建筑学、历史学、宗教学,卢浮宫博物馆、世界名画、圣叙尔皮斯教堂、郇山隐修会、圣杯等时下人们熟悉与不熟悉的大量信息有机地引入小说文本之中,巧妙地运用到迭起的情节里,许许多多的文化符号将读者引领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趣味的殿堂,从多种角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期待。
《达·芬奇》的语言简单朴实,完全没有一般宗教知识性小说的晦涩难懂,而小说侦探解谜式的叙事模式又符合了当下通俗悬疑小说的要求,因而为小说的广泛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说在传统基督教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颠覆和虚构,让人们熟知的历史“翻过来”,一些经典文本中的个别细节被夸大、扭曲,以权威话语阐释、印证野文裨史的正当性[5]。史实与虚构交替得天衣无缝,不露任何斧凿的痕迹,在兰登一步一步揭开“真实的历史”时,读者也不由自主地相信了丹·布朗所展现出的“真实”。
当小说读者从全然陌生的角度,去观察这些以往接受并熟知的“真情至理”的时候,体验到的是对以天主教为代表的文化的大肆戏弄和机智巧妙的突袭,感受到的是通俗悬疑小说的冒险与刺激。知识性与娱乐性相交融,审美的乐趣便悄然而生,而在这样的大众语境下,“达·芬奇”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畅销书,成为了时行的通俗小说与读者审美趣味的风向代表。
参考文献:
(美)丹·布朗《达·芬奇》朱振武 吴晟 周元晓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黄汉平 杜燕《“达·芬奇现象”》载《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第60页。
[3]马毅《解读在中国的畅销》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2页。
[4]朱振武 周元晓《:雅俗合流的成功范例》载《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4期,第103-110页。
[5]段宇晖《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阅读狂欢——畅销的意义》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1卷第3期,第101-102页。
作者简介:刘倩茹(1990.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