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信息技术论教育与信息·信息技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321 浏览:94840
论文导读:思是指解析、陈述。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对信息的认识不断深入,有几个不同的认识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在信息的本质上,也是本文关注与需要利用的,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这一信息的本质定义,说明信息只是事物的表征,不
[摘 要] 本文的目的是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首先分析了教育与信息的关系:教育是从事物和媒体中获取信息,经思维加工,成为人类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其次,分析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育要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教育变革。最后,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尤其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建设的影响,以及对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信息; 信息技术; 教育发展; 革命性影响
[] A
[作者简介] 李运林,(1936—),男,广东省化州市人。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化教育、教育传播理论、协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lyl13808880005@yahoo.c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从教育、信息、信息技术的本质与联系出发,分析、解读这一重大课题。

一、教育与信息

(一)教育的含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不限于学校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美国《百科全书》中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就是教育。”两个定义都有共同之处,就是教育是人们获得(增进)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过程)。本文谈的教育是指广义的教育。

(二)信息的含义

“信息”一词来自拉丁文“Information”,意思是指解析、陈述。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对信息的认识不断深入,有几个不同的认识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在信息的本质上,也是本文关注与需要利用的,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这一信息的本质定义,说明信息只是事物的表征,不是事物本身。信息与事物有关,但又独立于物质而存在,世界是由信息、物质与能量等三要素构成的,信息的本质定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同样,它也可能揭示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信息活动。
表征事物的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呢?
信息是在事物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某物与他物相互作用,在他物留下某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痕迹,这意味着他物带有某物的信息,某物是产生信息的源,称为信息源。他物是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体。
同一信源物作用于不同的信息体,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就导致信息有不同的呈现状态。
信息体通常可分为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和人类信息体等三大类,信源物作用于三大类信息体上,会产生四大类信息形态。
1.自然信息。信源物作用在自然物信息体上呈现出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7ctime.com
的痕迹。如气候变化作用于树木呈现的“年轮”这类痕迹难以呈现信源物存在方式的全部状态与特性。

2.机器信息。论文导读:

信源物作用于机器信息体上呈现出的痕迹。如电压表、电流表呈现出电压、电流的数量刻度;照相机、摄录像机呈现出信源物的静止图像与活动图像。可见机器信息显示出来的数量化符号和形状符号能更准确、更全面反映信源物的状态与属性。

3.人类感知信息。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大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4.人类思维信息。将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换成人为的符号信息,也称为“人工信息”或“再生信息”,也就是人类获得关于事物的知识。

(三)教育与信息的关系

从上面两节关于教育与信息含义的阐述,不难看出教育与信息的联系。
信源物(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被人类感知,形成感知信息,然后在大脑加工产生人类思维信息,使人类获得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知识。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教育活动。人们还可以从信息体中去获得该事物的信息与知识。所以一个完整的用信息去阐述的教育定义可表述为:“教育是从事物和媒体(信息载体)中获取信息,经大脑思维加工成为人类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如图1所示。下面对这一过程的要素作一些分析。

1. 信息源

教育信息源包括真实的事物与媒体(事物信息的载体)两大类。
(1)事物。人类直接接触真实的事物,能获取事物最准确、最全面的信息;直接接触实际事物的实践,能训练人类的技能与能力;参与社会实践,能陶冶人们的思想品德。原始的、最早的教育就是利用实际事物手把手进行的,接触实际事物获取事物的知识,将陪伴人的一生,实现终身教育。由此可见,事物作为信息源的重要性。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实践、实验、实习、见习、参观占教学计划很大比例。我们仍须十分重视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包括小工厂、小农坊、生物园等信息源园地的建设。
(2)媒体
媒体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它载有事物的信息,但不是事物本身。在我们身边能接触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但媒体却可以承载任何事物的信息。我们还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去呈现事物的信息。媒体(含教师的语言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与计算机媒体等)在教育活动中,是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源。

2. 信息获取

(1)感知器官获取信息。人类是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感知事物和媒体的信息。人类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五大感官,有些信息是通过全部感官获取的。特瑞勒(D.E.Treichier)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人们通过感官获取信息,视觉占83.0%,听觉占11.0%,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0%。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7ctime.com
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教育中最早最快运用这些技术,我国运用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等技术于教育,统称为“电化教育”。美国称为视听教育、教育传播、教育技术。
原始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教育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获取、传送、存贮、加工信息的技术。它是教育的主要技术,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成为国家需要的某种专业人才。因此,要开设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商业等专业,学生要获取相应的专业信息知识与能力。除此之外,教育还有一项更重要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1)语言能力。语言是一种最原始、最早使用的信息技术。用语言去表征事物,用语言传送信息进行交流,用语言组织劳动生产。至今,语言还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信息技术。孩子出生后,父母就会教他们说话,用语言表达周围的事物与运动状态。人类的语言能力基本上是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完成。要具备第二种以上的外语能力,当然还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2)文字能力。很多古今中外的信息都贮存在书本中。最新的时事信息在报刊上,教育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用了很多课时开设语文课,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当然,还要让学生能用文字去传送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情感的交流,文字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3)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现在是信息社会,很多信息都用文字、声音、图像符号形式贮存在录音装备、录像装置和计算机网络的贮存器中。我们要学习与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从这些媒体中获取消息。所以,近年在大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甚至在教师论文导读:
、公务员队伍中也要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因为过去在学校学习中没有学习与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语言、文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有了信息技术能力,才能运用自如地自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改革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一次产生的信息技术革命都促进了教育的根本变革。(见表2)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所谓革命性影响,不是指一般数量上的大小与速度上的快慢,而是指质上的变革,是一种颠覆性的行为。这些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一)信息技术引起教育方式根本变革

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每次革命都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也导致了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语言技术阶段,教育只能由家长通过生产实践与语言去传送信息,使后代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方式。在文字技术阶段,后一代要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因此,要学习与掌握文字技术的能力,要认识字的意义,要学会写字。开始是写在竹简上、绵帛上,后来写在纸张上。由此,出现了专职的教师,教育离开了家庭,出现由专业教师去担任的专职教育方式。在印刷术阶段,出现了教科书,书本中储存有古今中外的大量信息,学生不仅可以从专职教师言行中获取信息,还可以从书本中去获取信息。因此,一个教师不再是单独教一个人,而是同时教很多人,出现了学校和学校的班级教育方式。在电信、广播、电视技术阶段,除教科书外出现了众多的视听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这些媒体贮存除文字之外的声音、静止图像、活动图像信息,学习者的学习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教育的时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阶段,计算机已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实现多媒体学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计算机大量存贮的信息能迅速传送与交流,实现网络远程教育方式。由上可见,信息技术会使教育发展产生根本变革,也就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二)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建设的影响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火热进行中,深入研究信息与信息技术,将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的建设。
1.研究信息与教育的联系,教育是学习者从事物与媒体中获取并加工信息成为知识与能力的活动。
2.研究信息的本质含义,使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质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三要素构成,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活动。这颠覆了传统认识中的教育本质是生产力、上层建筑等说法,使教育科学与实践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
3.教育是塑造人类信息体。按信息论的观点,人类是一种信息体,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知信息,也有经加工产生的思维信息。这些存贮在人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体中的信息,又有两大类,一种是信息技术能力的信息,如学习语言、文字等;一种是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的信息,如学习物理、化学等。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安排学习者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各类课程去感知与加工这两大类信息,塑造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类信息体。

4.建立信息化教育新理论,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信息科学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在教育中应用时产生信息科学教育理论,主要有信息教育理论、协同教育理论、网络教学设计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产生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科学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融合,产生的信息化教育学科(如图4),是一门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科学,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对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指导作用

1. 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学校应建设充满信息、容易获取信息的环境。要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校园网,协同教育的移动学习终端,能方便快捷从网上获取信息,能与教师、学长、同学相互沟通。与此同时,应尽量多建设校内外的生产与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使学生能从事物接触中获取最真实、最准确的事物信息,分离出操作技能。

2. 教育信息化媒体建设

教育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实际的事物,二是教育媒体,所以教育信息化要非常重视媒体建设,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论观点,直接接触事物的实践活动是获取信息的重要信息源,是培养品质与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信息化不能只重视计算机与网络,还得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4. 建立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实现信息化时代的终身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