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紫花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生药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20 浏览:12547
论文导读:
摘要:前胡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和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iq.) Maxim.的根及根茎,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的作用,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咯痰黄稠等病症。本课题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探讨,旨在为二者的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和优质种质资源的筛选等探讨提供科学依据。1.通过本草考证和文献查阅,对前胡在历史、品种、药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澄清复杂的前胡品种、整理和发掘优势品种提供论述依据。2.通过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探讨,比较了二者在药材性状和显微上的鉴别特点,绘制了显微详图及粉未图。3.薄层色谱结果显示白花前胡含有白花前胡甲素;紫花前胡中含有紫花前胡素。在Rf值0.38处和0.90处的斑点可以作为二者TLC鉴别的特点性斑点。4.运用GC-MS法测得,二者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等5种成分。紫花前胡中所含的冰片基氯,是检出成份里唯一的氯代物。5.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香豆素含量:白花前胡以浙江磐安县和河南信阳产的含量最高;紫花前胡以湖南桂东和湖南浏阳产的含量最高;不同商品来源前胡的香豆素含量相差不大。6.采取HPLC法对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紫花前胡中紫花前胡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在0.9%以上,紫花前胡中紫花前胡素含量为0.252% ̄0.335%。不同产地的前胡样品中,白花前胡甲素以浙江磐安县产的含量最高;紫花前胡素以湖南浏阳产的含量最高;不同商品来源含量相差不大。结果与总香豆素含量测定相吻合。关键词:白花前胡论文紫花前胡论文生药学探讨论文鉴别论文质量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7-9
英文摘要9-11
引言11-13
第一章 本草考证13-21
1 前胡的本草记载13-16
2 紫花前胡的本草记载16-18
3 前胡的产地18-19
4 前胡的药用讨论19
5 小结19-21
第二章 性状鉴别21-26
1 仪器与材料21-22

1.1 仪器21

1.2 样品来源21-22

2 实验策略与结果22-24

2.1 实验策略22

2.2 结果22-24

3 小结24论文导读:制33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32.3薄层色谱条件332.4结果33-353小结35-36第五章GC/MS法测定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挥发油种类和相对含量36-481仪器与材料361.1样品来源361.2仪器361.3试剂362实验策略与结果36-462.1挥发油的提取36-372.2GC-MS条件372.3样品测定372.4结果37-463小结46-48第六章总香豆素含量测定48-
-26
第三章 显微鉴别26-32
1 仪器与材料26

1.1 仪器26

1.2 样品来源26

2 实验策略与结果26-31

2.1 制片26

2.2 显微测量26

2.3 结果26-31

3 小结31-32
第四章 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的薄层色谱浅析32-36
1 仪器与材料32-33

1.1 仪器32

1.2 样品来源32

1.3 试剂32-33

2 实验策略与结果33-35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33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3

2.3 薄层色谱条件33

2.4 结果33-35

3 小结35-36
第五章 GC/MS法测定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挥发油种类和相对含量36-48
1 仪器与材料36

1.1 样品来源36

1.2 仪器36

1.3 试剂36

2 实验策略与结果36-46

2.1 挥发油的提取36-37

2.2 GC-MS条件37

2.3 样品测定37

2.4 结果37-46

3 小结46-48
第六章 总香豆素含量测定48-54
1 仪器与材料48

1.1 仪器48

1.2 样品来源48

1.3 试剂48

2 实验策略与结果48-53

2.1 检测波长选择49

2.2 线性联系考察49

2.3 策略组学考察49-51

2.3.1 精密度试验49-50

2.3.2 重现性试验50

2.3.3 稳定性试验50-51

2.3.4 加样回收率考察51

2.4 样品测定51-53

3 小结53-54
第七章 白花前胡甲素和紫花前胡素含量测定54-72
1 仪器与材料54-55

1.1 仪器54

1.2 样品来源54

1.3 试剂54-55

2 实验策略与结果55-71

2.1 检测波长选择55

2.2 色谱条件55-57

2.3 线性联系考察57-58

2.4 策略组学考察58-63

2.4.1 精密度试验58-59

2.4.2 重现性试验59-60

2.4.3 稳定性试验60-61

2.4.4 加样回收率考察61-63

2.5 样品测定63-71

3 小结71-72
结论72-75
讨论75-78
致谢78-79
参考文献79-82
附录一82-93
参考文献89-93
附录二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