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钓鱼岛外媒对钓鱼岛争端报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627 浏览:33120
论文导读:
【摘 要】钓鱼岛争端在2012年广受注目。日媒借钓鱼岛争端鼓吹扩张军队、开发核武。西方媒体分歧大,对中国行为不解和持中的多、支持的少。今后我方可以攻心为上,提高针对性和报道技巧。
【关键词】钓鱼岛 外媒 对外传播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引起英文外媒在2012年秋冬密集报道, 颇耐人寻味。安倍晋三重任日本首相,对钓鱼岛之争增加变数,更发人深思。

一、日媒别有用心,其它外媒纷繁复杂

外媒对争端的报道大致分三个阶段。从2012年4月到8月,除日本媒体其它外媒偶有介绍;9月到10月,各外媒报道比较充分;11月到12月重点在巡逻舰机。其中日媒的英文报道量大面广,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充斥网上,内容或冷嘲、或忐忑,或泄愤、或挑唆,各不相同。

(一)日方借机扩张军队、宣扬核武

日方英文媒体除初期个别较能持中,都强调日本主权,说中方强硬挑衅并“入侵”有关海域和岛屿。除了突出日方损失,也报道中方行为对中方自己企业等带来的损失。日媒对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大陆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和我海监船及军舰、飞机的活动步步追踪,对我国领导人的有关活动和讲话高度关注。日方对美国官员、美军的活动和美国参议院的钓鱼岛适用安保条款等大肆宣扬。
入冬,日媒更突出中方的“侵略性”。我海监的常态化值守巡航在大选中被受益最多的自民党和维新党标榜为“越来越强硬的中国和中国威胁”(more assertive China and China threat)。日媒大量报道安倍借此呼吁改自卫队为“国防军”、石原慎太郎借争端散播“日本应拥有核武”对付中国“威胁”。安倍虽表示当选首相后将寻求改善中日关系,同时又强调美日军事同盟并加强军力,打两手牌。

(二)通讯社发稿量大

日媒共同社发稿最多,9月19日一天发出10多篇从不同角度报道争端的英文稿件,也曾连续35天报道我海监船在钓鱼岛附近值航。其它海外英文媒体中,影响力首当其冲是各大西方通讯社。路透社与法新社相对美联社比较客观。美联社大部分报道都暗藏杀机,多不利于中方。同样是2012年8月19日对中国内地日右翼登岛的文章,路透社电头用了世界公认的“East China Sea”,行文交待了双方。美联社电头用了“Senkaku Islands, Japan”,实际标榜了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 全文也以日方为主。但恰恰是美联社这篇报道被至少几十家英美澳纸媒网媒采用。①

(三)其它媒体参差不齐

美国纸媒中比较有影响的报纸对钓鱼岛争端报道的立场、风格迥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相对照顾日中两国。《华盛顿邮报》多充斥对中国的偏激,散布美联社文章中暗喻和明示的倾日立场,论调多以我为“侵入”者、称日方奋起“抵抗”,《今日美国》类似。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台CNN和美国NBC网站有关文字稿件虽少偏激,但仍以日方为主。
相比之下,英国媒体对于中日及其它领土争议的报道相对客观,《每日电讯》、《卫报》和《经济学家》等虽对中国大陆有诸多不满,但大多采用了变通的方式。澳洲纸媒等经常采用通讯社的稿件,立场飘忽。南亚、东南亚媒体多采用持中的立场。

(四)与我期望相差甚远

外媒对我方观点表达并不充分,相对持中的媒体尚能引用我观点和学者评价,但多为只言片语。值得注意的是,对我国领导人的有关报道,外媒都引述我方媒体,特别是新华社英文通讯稿件和部分纸媒报道。同志9月19日会见来访美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时的谈话,众多外媒剪辑转引新华社英文稿,只日本英文媒体篇幅较为完整,且关注“闹剧(farce)”一词。路透社转引新华稿时,照样突出了“farce”,被英国《卫报》和英国广播公司等采用。②
从内容看,外媒报道反映出的问题包括:

1、中方言行成了日本右翼夺权、扩张军力的借口

石原4月提出“购岛”,主要理由是中国威胁;9月份后,他借势鼓吹修宪并以武装日本,以“抗衡中国”,获得广泛媒体关注。日媒开足马力全线宣扬,大多只在文中提醒该论调会引起争议。西方媒体批驳的不多,较为持中的《纽约时报》文章尚能指出该论调颇显极端。
所有这些,把日本拥有这一话题,从以前的政坛禁忌推到舆论前台大肆张扬,为修宪扩军铺路。日本大选中,对华强硬被媒体演变成政治趋论文导读:军事冲突从9月日本政府购岛到12月中国海监的海空立体巡航,外媒在渲染可能有军事冲突方面推波助澜。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12年9月22-28日的封面画为钓鱼岛海域,封面文章提问“中国和日本真的会因这些走向战争吗?”,并用一只海龟进行黑色幽默式回答“悲哀啊,会的”。美联社10月19日报:“活动海上肌肉,中国在与日本岛屿争
势,安倍借中国海监巡海、军舰演练等为自身造势并一举登台,下一步会使冲突加剧,使局面更复杂,以达到其军事复国等目的。

2、美国牵制中日,纵日压中

美联社等美国主要媒体在对中日争端的报道中经常为“中国威胁”摇旗呐喊,虽重复美国国务院的对岛屿主权“不持立场”的说法,却在字里行间默认日方主权,突出美日军事合作,力助日本驻美官员强拉美国撑日,变相推动美国参议院通过《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附加条款;对我方的反对声音往往轻描淡写,甚至加上“政府”的质疑标签。《简氏防务周刊》等杂志突出解放军新武器挑战美国海空力量,在中日对比时却无视日本有大量的准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更新频繁、军事工业基础厚重、技术精密、核武准备充分等要素。《外交》杂志刊文“抗衡北京”,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则关注我海防部署。

3、渲染中日可能起军事冲突

从9月日本政府购岛到12月中国海监的海空立体巡航,外媒在渲染可能有军事冲突方面推波助澜。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12年9月22-28日的封面画为钓鱼岛海域,封面文章提问“中国和日本真的会因这些走向战争吗?”,并用一只海龟进行黑色幽默式回答“悲哀啊,会的”。美联社10月19日报:“活动海上肌肉,中国在与日本岛屿争端中举行海军演习”。《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8日登文,“中国岛屿争端的危险数学”,细数中国动武的可能。《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日中岛屿争端是亚洲最具爆炸性的问题;12月13日海监飞机加入立体巡航,美联社评论“较为罕见”,CNN也注意到日本战机出动拦截,点明“这是两国围绕这片岛屿的纠纷中首次有战机参与其中”。印度Hindustan Times12月中载文关注军委主席命令解放军加强“实战”意识,以打赢局部战争。③

4、周边忧虑中国大陆还会和平崛起

美日媒体大肆张扬中国大陆的军事活动,质疑和平发展。《华盛顿邮报》10月24日登文,“中国增加军费开支让邻居不安”。CNN9月24日报“危险的水域:岛屿争端幕后”,连游行中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暴力也被指为危险倾向。越南、菲律宾等则说要加强南海诸岛的巡逻,并着手组建抗中联盟。

二、除疑谋远慎行,优化外部环境

鉴于钓鱼岛争端的常态化和长期性,我们需多做舆论准备,反制日美,为和平发展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一)统筹安排

实际传播过程中,可有的放矢,配合国际大事跟进、设置议题,确定阶段重点,攻坚克难。

1、对日传播

对日报道继续强调针对性。可分析并反驳日方所提的主权论据,诸如1920年中国驻长崎领事颁发给日方搭救中国渔民的“感谢状”提及“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内和洋岛(即钓鱼岛)”、1953年1月8日第4版《人民日报》登载的资料文章称琉球群岛“包括尖阁诸岛”、1958年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中把“尖阁诸岛”划在冲绳范围等等。同时继续解释我方对和平解决争端、促进经济交往的愿望。
对日宣传最大的困难在于日本民意对中国大陆的恶化。安倍、石原等凶悍却得势,靠的是日本人对中国好感的消退及政治社会基础的转变。日本内阁总理府的一项“对中国的亲近感”的民意调查显示,1980年对中国有亲近感的占78.6%,2010年仅占20.0%,今年降到18%。不管此调查可信度高低,它反映的趋势说明中日邦交的困惑。日本民意不变,其政府会越来越右翼化,给地区制造更多麻烦。④
正因此,对日传播应更立足长远、注重实际。常态化对日报道中,可突出两国的共同需求在于振兴经济,促进民生,和平稳定;宣讲海峡两岸对日本发展的支持;介绍成为中国人民好朋友的新老日本名人;突出极右主义、军国主义给日本带来的危害,如石原如何为儿子铺路,如何危害发展;强调日本拥有的核能力若不加控制会将日本带向歧途;揭开日本媒体不断掩盖的事实真相;揭露美国如何利用日本却做损害中日两国的行径等。

2、对日本以外地区

(1)解疑释惑。打消外界顾虑可作为现时的重点。继续多角度阐释中国大陆的和平外交政策、策略和民众对和平的呼声,在军事报道中突出大陆军事力量的保家卫国特征。强化全球化时代日本经济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和大陆经济的弹性。
(2)引导形象争夺。在较长时间内,可揭露日本以中国威胁为借口、欺世盗名扩张军力的两面行径,突出报道日本窃取赖占钓鱼岛、违反两国协议和默契、挑战国际正义论文导读:道多起来后,内容屡屡重复,似乎难以避免,但容易让受众反胃。另一种现象是一锅端,长篇大论,可惜受众消化得少。因此,类似工业品中的小批量、多样化、多层次的报道,应该收效更好。4、重视网络媒体西方纸媒瘦身,向网络媒体倾斜,电视广播等也开辟新媒体资源,相比之下,恰恰是网媒对钓鱼岛的争端保钓更全面充分;更需注意的是
,突出日本极右势力实质上要复活日本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要用武装日本,构成对当今亚洲安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威胁。策划中,可根据国际会议、国际纪念日等重大日期和事件,侧重日本对国际影响的话题,揭露日本的问题。
(3)抓住日本核武的把柄。石原等右翼明目张胆宣讲日本应该拥有,并说“一年内生产出”没问题,这是对《核不扩散条约》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我们要向世界明确应该压制日本军事扩张、坚决遏制日本对的觊觎。要利用右翼发出声音的时机,多方批驳,同时提醒西方特别是美国不要养虎为患。
(4)冷处理国内民族主义行为。九月份抗日中的暴力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却引起广泛国际关注,日本新大使12月中还重提,这说明国际社会对我国内民族主义的情绪快速上升的警惕。而且,外媒报道现在越来越多引用国内中文媒体。我方今后对类似事件可以客观处理,切忌增加热度。

(二)提高报道技巧

1、处理好领导讲话

有关国家领导讲话份量是国际争端的报道与普通外宣报道最大的不同之一,因为国家领导人是该国的代表,其措辞类似对世界的宣言。同时,我方有关领导人的报道是外媒的消息来源,需要精准、显要、全面。

2、注意钓鱼岛的英文等外语名称

目前大陆对外媒体英文趋同的是钓鱼岛泛指时用 “Diaoyu Islands”, 单指钓鱼岛本岛用 “Diaoyu Islan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英文,可用“Diaoyu Islands and their affiliated islets”。琉球群岛的英文可采用“Liuchiu Islands”。
国际媒体中,如《华盛顿邮报》倾日的文章,会提及中方称“钓鱼”。日媒报道也能发现中方的称谓,尽管只是几个词的插入语。这些看起来的表面文章,却是新闻客观性的显著标记,我方行文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可以照顾日方名称,英文如“called Senkakus in Japan”。

3、细化分众

有关钓鱼岛的报道多起来后,内容屡屡重复,似乎难以避免,但容易让受众反胃。另一种现象是一锅端,长篇大论,可惜受众消化得少。因此,类似工业品中的小批量、多样化、多层次的报道,应该收效更好。

4、重视网络媒体

西方纸媒瘦身,向网络媒体倾斜,电视广播等也开辟新媒体资源,相比之下,恰恰是网媒对钓鱼岛的争端保钓更全面充分;更需注意的是,新媒体对于吸引西方中青年更有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的博客曾主持有关钓鱼岛的辩论,影响积极。因此我方可在网络平台上加倍努力。

(三)开展、深化媒体外交

除了平面、立体报道,我方媒体人还可参与大外交。
改变日本和西方民众的思维模式并扭转、优化舆论环境,是长期的任务,也可作为各种对外交往的战略指导。在政府强化同国外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同时,全国记协和我各新闻单位与研究机构可增强与海外媒体的交往,特别是与日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本、美国对我偏见多的主流媒体;也可以鼓励我新闻从业人员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与外部来往,广结友谊,借用外部声音放大自己。
参考文献
①Wang,E,,Associated Press.Jap-anese activists land,raise flags on disputed isle. The Washington Post. [EB/OL](2012-08-19)
②Wee,S.L.China's Xi says Japa-n's purchase of disputed isles a farce.[DB/OL]Reuters.(2012-09-19)
③Staff.Could China and Japan really go to war over these?[J].The Economist,2012,Vol.404 No.8803:11-12,http:///world-news/China-97247

4.aspx.[EB/OL]

④于青,《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日本人仅2成》,《人民网》,[EB/OL].(2010-12-18),http://world.people.com.cn/GB/1351923

3.html

(作者单位:中国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