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供应链管理国内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97 浏览:22639
论文导读:理,在归类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建设供应链的协调、Partnering(合作伙伴)、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等。最后,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国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近年来(2007—2011年),国外对建设供应链管理

摘 要:通过梳理近5年来(2007—2011年)国内外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献,明确了国内外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建设供应链的协调、Partnering(合作伙伴)、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与绿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建设供应链;建设供应链管理;综述
1673-291X(2013)02-0157-04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Koskela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提出了将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到建筑行业。这种思想形成了建设供应链管理(CSCM,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雏形。而正式提出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是Bertelsen,O’Brien和Fischere等,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O’Brien,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合作、实施、成本及其模型等方面[2-7]。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并得到许多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部门的资助。
本文就近5年来(2007—2011年)国内外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归类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建设供应链的协调、Partnering(合作伙伴)、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等。最后,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国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2007—2011年),国外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

(一)在协调问题方面

Dis(2008)通过从焦点小组的成果以及关系营销的文献中发展出来的问卷调查,提取了关于承诺、信任和满意度的上下游建设供应链关系的信息,据此建立了关系变量对建设供应链的影响,并表明恰当地使用关系营销技术能给建设供应链带来益处[8]。Motawa等(2009)从付款和流机制入手,引入了一个高级的IT系统,以模拟不同的付款机制,使供应链成员能够决定最合适的付款机制[9]。Bankvall等(2010)指出,对于个别供应链内顺序性相互依存协调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不适合当前建设项目供应链中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10]。

(二)在信息化方面

Lung-Chuang Wang等(2007)介绍了一个基于RFID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即M-ConRDSCM系统。其研究展示了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在建设供应链环境下,本系统的响应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加强了办事处与现场之间的信息流[11]。Jung Ung Min等(2008)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建设供应链模拟器(CS2)。CS2是“beer game”的一种改进版本,其通过利用计算机Agents技术来模拟一个虚拟的建设供应链,并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模拟形式:“人对人”和“机对人”的互动模拟[12]。

(三)在可持续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

Lloyd C.Irland (2007)对市场参与者的购买规模和频率、产品选择的基础、购买的影响以及敏感度等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出可能增加认证木材产品成功率的产品与市场方法,并给出了扩大绿色建筑材料市场的建议[13]。Retz(2008)基于对整个建设供应链的理解以及可持续建设对全球气候和资源的影响,探讨了一系列可持续建设的指标和基准[14]。Adetunji等(2008)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在建筑企业内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条件和策略[15]。

(四)绩效评价方面

Nai-Hsin Pan等(2010)在研究中利用SCOR方法评估建设供应链的绩效并发现和解决建设供应链中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设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16]。 Xianhai Meng等(2011)探讨了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个成熟度模型,用于衡量和提高建设供应链主要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17]。

(五)在模型构建方面

通过构建模型并计算费用,Voordijk(2010)提供了一种取舍建设供应链中实物论文导读:
分布费用模式的见解。这种实物非配系统模型包含以下元素:库存、运输、装卸和仓储,并应用于保温材料的供应链当中[18]。Yasser Ebrahimy等(2011)提成了一个建设供应链的仿真工具包,可以模型化不同的供应链问题并与其他的施工仿真工具兼容。同时,通过利用这个工具包,给出了一个供应链问题对某个真实建设项目生产力影响的仿真模型[19]。Y.Ebrahimy等(2011)提出了一个真实的隧道建设项目的详细的供应链仿真模型[20]。

(六)在框架研究方面

Watson等在2006年进行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于2007年又进一步考察了P21(Procurement 21)对主要供应链合作伙伴(PSCP)的影响,并对供应链管理的内部变化进行了评价[21]。V.Kumar等(2007)提出了一个采用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在建设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事前和事中两方面为决策者提供支持[22]。针对建筑及拆卸废物管理领域的现状和立法情况以及最佳的解构和废弃建筑物拆迁的做法(目标是实现材料的回收和将废物减少至最低程度),Aidonis等(2008)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23]。Cheng等(2010)演示了利用SCOR框架来进行供应链的建模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面向服务的框架,即SC Collaborator [24]。Xianhai Meng(2010)提出了一个建设供应链关系的评估框架,包括考核标准、关系水平、详细的说明,评估类别和评估程序五个方面[25]。Tae-Hong、Shin等(2011)提出了一个无缝集成的信息管理框架,可以为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物流信息以供其做出决策[26]。Cheng(2011)提出了一种Web服务的协作框架,用来衡量、监测并整合建设供应链中环境和碳排放的数据[27]。

(七)在集成化研究方面

结合来自英国建筑业的例子,Khalfan等(2008)介绍了客户端是如何整合下游供应链的成员的,并确定了整合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关键因素,通过两个案例研究,分析了导致下游供应链成员集成化的创新采购的好处[28]。Des Doran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增加供应链的集成化,以确保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同传统的现场解决方案相竞争,并克服一些与模块化楼宇相关的负面属性[29]。

二、国内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同时期(2007—2011年),国内学者对建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Partnering、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和框架研究。

(一)在协调问题方面

姜阵剑(2007)将价值网理论引入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型[30]。王金辉(2009)基于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是相平行的概念,在委托-理论的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融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为一体的委托-模型,根据模型讨论了报酬合同的设计及其对人(合作伙伴)行为影响等相关问题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供应链伙伴激励途径[31]。苏菊宁等在2009—2011年期间先后对两级(总包商与分包商)和(业主、总包商和分包商)建筑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与工期协调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32-35]。张云(2011)以总承包商为核心,建立了一条工程建设供应链,研究了各方参与者之间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的收益分配和激励协调机制,并分别构建了总承包和分包商以及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收益协调模型[36]。

(二)在Partnering(合作伙伴)方面

周亮(2009)等设计出一个改进的AHP-BP模型,从而实现了对建筑企业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并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37]。郭峰等(2011)根据建设工程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管理现状和特点,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目标协调系统、组织协调系统和协调机制系统[38]。

(三)在信息化方面

赵洁(2010)针对建筑供应链异构信息无法充分共享的问题,分析异构信息对信息共享平台的需求,设计基于本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和共享过程模型,提出基于本论文导读:
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并且描述其中的关键功能模块[39]。余小燕(2010)提出了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成熟度概念及评价指标,为评价供应链信息共享水平提供了方法,并创建了一种支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模式,同时构建了一个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综合效益模型[40]。段正纲(2010)分析了影响建筑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因素,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分析了各因素的不同组合方案在供应链的活动中占有的比重,说明需求信息共享是建筑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最优方式[41]。许俊青等(2011)提出了将BIM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信息流管理的设想,并设计了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的信息流模型基本架构,进而研究了如何解决建筑供应链参与方的不同数据接口间的信息交换问题,以及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在信息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势[42]。

(四)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

曹小琳等(2009)构建了一个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系统,并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动力机制,提出保证绿色建筑供应链系统健康有序运作的措施[43]。韩松(2010)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进而通过调查及利用SPSS软件构建了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的优化指标体系,并更进一步将Delphi法、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更客观地分析了建筑企业各个供应商真正的优劣水平[44]。

(五)在绩效评价方面

王海强等(2009)采用建立建筑供应链成熟度的概念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45]。刘浪(2010)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比较适用于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控制的绩效评价[46]。

(六)在框架研究方面

刘志君(2008)构建了一个建筑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建筑供应链管理体系应包括建筑供应链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研究、建筑供应链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建筑供应管理评价体系研究等问题[47]。

三、国内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近5年来(2007—2011年),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各自的重点又有不小差异。
1.国外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的协调问题、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框架研究和集成化研究,特别是建设供应链的框架研究和信息化研究所占比例甚大。而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Partnering、信息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和框架研究,尤其是前三个方向研究居多。
虽然国内学者在建设供应链管理协调和信息化方面的研究紧跟国外步伐,但在框架研究、模型构建和集成化几个方面却落后了很多,还有很大的跟进与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建设供应链框架的研究方面,国外近年来的成果颇多,说明其正在朝建设供应链理论体系的建立大步迈进,而国内却很少涉及。
2.就国内研究而言,在建设供应链管理的协调问题、Partnering以及信息化三个方面,总体上来说不仅在数量上相对要多,在研究上也要相对更深一些。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譬如框架的研究,文献不仅很少,而且不够深入;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绩效评价虽然已有研究,但整体的研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29] Des Doran and Mihalis Giannakis.An examination of a modular supply chain:a construction sector perspective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rnal,2011,(4):260-270.
[30] 姜阵剑.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1] 王金辉.建筑供应链伙伴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
[32] 苏菊宁,蒋昌盛,陈菊红.考虑质量失误的建筑供应论文导读:韩松.基于绿色管理的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研究.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0.王海强,王要武.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2):404-408.刘浪.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控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武汉:武汉大学,2010.孙连成.建设工程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上海:同济大学,2007.上一页
链质量控制协调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5):91-96.
[33] 苏菊宁,蒋昌盛,陈菊红.非对称信息下的建筑供应链质量控制决策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3):364-369.
[34] 苏菊宁,蒋昌盛,刘晨光,陈菊红.基于奖惩机制的建筑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1):95-101.
[35] 苏菊宁,蒋昌盛,陈菊红,朱宗乾.具有奖罚结构的建筑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J].系统工程学报,2011,(1):60-67.
[36] 张云.总承包工程建设供应链收益协调模型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7] 周亮,曲洪建,郑建国.建筑企业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9,(10):83-87.
[38] 郭峰,徐浩,屈纲.建设工程供应链合作伙伴协调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3):26-30.
[39] 赵洁.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0,(17):249-251.
[40] 余小燕.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成熟度评价[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1] 段正纲.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方案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2] 许俊青,陆惠民.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138-142.
[43] 曹小琳,刘仁海.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352-354.
[44] 韩松.基于绿色管理的建筑企业供应商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0.
[45] 王海强,王要武.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2):404-408.
[46] 刘浪.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控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47] 孙连成.建设工程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责任编辑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