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队伍建设新建运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81 浏览:50552
论文导读:
摘 要: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认定标准较模糊、人员构成较为单一、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对策包括: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增强教师的“双师”意识;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等。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1002-0845(2013)03-0083-02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职业教育领域,它主要是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能够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执教理 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双师型”教师实质上就是指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即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要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能胜任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师群体的角度 ,“双师型”指的是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要求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 ”的教师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在整体上形成优势上的互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强调二者的统一。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较为模糊

目前,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总体上参照的是高职院校的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内涵解析》中将“双师型”教师界定为,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1)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这种解释实质上还是沿袭了教育部2004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没有体现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显然,由于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职业标准无论在学历、职称上,还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应比高职院校有着更高的要求[3]。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权威的认定标准,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各校在认识上尚存在一定的偏差,加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面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任务,因而各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普遍较为宽松,往往满足于数量上的达标,结果造成“双师型”教师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素质不高,有的甚至名不副实,“双师型”教师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受到质疑,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2.“双师型”教师队伍构成较为单一

大多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专科院校或高职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成的,专业教师无论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通过采取引进和培养等措施,教师的学历与职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一些高学历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但这些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理论研究水平较高但应用与研究开发水平较低,因而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行业背景或工程背景的教师在数量上明显不足,来自企业或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极小,能承担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的教师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反应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构成还较为单一,教师所具备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论文导读:
才的需求。

3.“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尚不健全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正处于转型中,虽然各校在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养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但培训仍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因而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师资培训的主体主要是高等学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尚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整体上还处于一种自发、零散的状态。面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尴尬处境,一些高校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只能顺势而为,有的甚至陷入了追求“双证”教师数量增长的误区,没有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升为学校的自觉行为。

4.“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缺乏

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使得高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十分繁重,“双师型”教师需要承担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实践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崇尚学术、轻视技术”的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7ctime.com
倾向根深蒂固,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定及业务水平评价上过分强调科研成果,在教师引进中过于强调高学历、高职称,对教师的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则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4]。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使得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享受不到比普通教师更优厚的待遇,也看不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导致普通教师缺乏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激发已有 “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热情。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