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探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主要内容及引导对策电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89 浏览:123474
论文导读:
摘要:校园和谐稳定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实现高校的和谐稳定,就必须探索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特别是如何在传统网络基础上,依托微博、微博群等新媒体载体正确引导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对于切实维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因素;引导
1674-9324(2013)05-0001-02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产物,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传统的思想德育资源在网络舆论下越发显得弱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挥空间也日益被压缩和挤占。“90后”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已经远远超乎书本的范畴之内,思维的敏捷度、对事物的洞察力、看问题的视角,往往超乎寻常,校园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等诸多特征,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发生了重要的突破和变化,因此,密切关注和分析高校网络舆论动态因素,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对建设和谐、有序、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据有关权威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20~29岁的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31.5%,而高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刚好处于这一阶段。高校网络舆论内容丰富,一般说来,高校网络舆情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网络或新媒体等对社会热点、学校事务、校园生活、自身权益等关注对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青年学生主要通过商业网站、学生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群)和(群)等载体获取信息,从舆论本身的主要内容看,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社会热点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接受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对社会热点关注颇深,尤其是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事件。近期发生的“钓鱼岛事件”、“皮鞋酸奶事件”及“郭美美事件”等都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高度关注,成为网络舆论热点话题。
2.学校事务型。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与校园事务息息相关的事件往往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当前,校园事务类事件主要包括:严重有损学校声誉与形象的贪污腐败、学术不端、污损师德的重大事件,如武汉大学副校长腐败案、广州体院院长论文抄袭等;涉及师生员工的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事故灾害类事件,如广州大学城中毒事件等;师生对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相关的舆论舆情,涉及教材改革、学制改革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如武汉科技大学开设“风水课程”等。
3.自身权益型。青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学校在各项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等与学生权益紧密联系,特别是一些奖学金、推优入党等的评选,如果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极易导致部分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意见和言论的表达,进而形成恶性网络舆论。
4.极端观点型。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往往活跃着一批“虚拟的舆论领袖”。所谓“虚拟舆论领袖”是指网络上热衷于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人,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早、更多的发布信息,通过信息量影响他人的观点。“舆论领袖”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占有较大的话语权优势,特别是一些极端观点的“舆论领袖”,往往成为某一舆论事件的发起者和传播者。
5.文体娱乐型。文体娱乐型话题是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互联网上内容无所不包,五彩纷呈,在制造网络文明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和污染。文体娱乐型话题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内容、形式,有效地缓解了学生们的情绪和想法,在网络舆论话题中也催生了一批诸如“给力”、“拍砖”、“浮云”等崭新的词语,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网络舆论中,校园学习类话题和文体娱乐型话题是学生们最经常讨论的话题。

二、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普及,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性,网络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迫切需要我论文导读:了网络平台作为生产设施,但没有文化的支撑,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参与其中的人不具备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那么这就不是一家合格的工厂。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环境好坏是衡量高校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多元文化背景的相互影响,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排斥性和差异性,因此,在高校网络舆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
们积极创新和探索新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和策略。
1.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所谓舆论领袖就是指在活跃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被称为“舆论领袖”。高校舆论领袖往往上网时间长,网络人脉丰富,对舆论舆情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即所谓的网络“公信力”。他们的发言和探讨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浏览者对某些问题的理解,特别是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评价和看法,通常情况下,网络舆论领袖充当着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引导者和证实者的角色,经由舆论领袖之口所宣扬的不满,更容易造成大家对刻板印象的一致认同,引发强烈的批评浪潮,甚至可能造成群体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联系和培养,坚持主动培养和加强沟通相结合,并通过其推动和谐论坛建设,把握主流舆论,第一时间把大众观点引向积极的方向,引导高校舆论的良性发展。
2.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成立网络发言人。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高校网络舆论有近40%的话题针对校园话题,即和自己学习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如食堂饭菜、宿舍管理和选课等。因此,通过在学校各单位成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当网络上出现针对某一问题的激烈讨论和不当言论时,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行网上正面引导,可以快速、有效地平息舆论错误导向,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从而形成正面宣传报道,构成网络舆论的强势。来自机构的正面回应如果发布及时、措词恰当,会极为有利于网上正面舆论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事件的快速平息。否则,可能会造成事件的继续恶化。在目前的新闻载体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主要依托主题网站、微博及论坛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澄清事实,从而有效防止舆论走向偏激或混乱。
3.完善和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络舆情形成随机、内容庞杂且传播迅速,特别是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时间充裕和熟悉网络语言沟通技巧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构成结构要协调平衡,包括学生、老师、监管人员和专家等,旨在通过不同群体的网络评论来抵制不良言论。建立健全相关培训机制,网络评论员工作怎样做到既可以引导舆论,又要避免“又红又专”,就必须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座谈、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评论员队伍网络应对能力。
4.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论文化环境。英国著名学者Atkinson说过:“文化环境是一种推动力,文化不仅具有决定生活方式的威力,而且具有形成个人性格特点、行为模式和观点态度的威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建设,高校网络舆论就如同一家工厂,有了网络平台作为生产设施,但没有文化的支撑,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参与其中的人不具备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那么这就不是一家合格的工厂。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环境好坏是衡量高校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多元文化背景的相互影响,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排斥性和差异性,因此,在高校网络舆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环境的营造,这是未来网络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李雪莹,邓飞.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3]卡特赖特.文化转型——企业成功的基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