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图样为技术图样绘制学习设计教学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68 浏览:9268
论文导读:容易进入数学范畴的三视图教学状态;来自理工科的教师,容易将制图知识深化。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通用技术教师在缺少专业培养机制的条件下,大多来自传统基础学科领域。对他们而言,尤其是具有文科背景的教师,技术图样的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此外,教师一般为年轻教师,从教时间较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具体教
摘要:在分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的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这一内容主题为例,针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于技术制图课教学设计这一问题,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正投影;三视图;成图原理
1674-9324(2013)05-0196-02 三视图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语言,具有可视的、形象的语言功能,能描绘、表达和传递技术思想、信息,并是技术设计从方案的构思到具体化的关键过度环节。那么,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该如何设计此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做到师生互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设计缘起

1.课堂教学实践的诉求。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中,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技术制图课究竟该怎样上?”。然而,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通用技术教师往往对此节内容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差别较大,在教学方向的把握上容易陷入原有专业知识背景中。如数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容易进入数学范畴的三视图教学状态;来自理工科的教师,容易将制图知识深化。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通用技术教师在缺少专业培养机制的条件下,大多来自传统基础学科领域。对他们而言,尤其是具有文科背景的教师,技术图样的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此外,教师一般为年轻教师,从教时间较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具体教学策略的把握不足。
3.个人的教学实践困惑。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绘制图样既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激活学生己有知识或经验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如何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如何让学生应用三视图,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解决实际设计交流的问题情形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根据迪克和凯里的解释,教学设计者应该了解学习者八个方面的特征,即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具体领域的先前知识、对内容及其传递方法的态度、学习动机、教育水平和能力水平、一般学习偏好、对教学机构的态度、群体特征。可见,教学设计只有与学生的具体需要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据此,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1.高中生已学过有关三视图的知识,可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概念引导教学。此外,前面章节的内容多为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不高。为改变学生的固有印象,增设了绘图、识图以及动手实践等教学环节。
2.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教师应尽可能按照制图规范要求,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标准的习惯与严谨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1.了解正投影的原理,初步理解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

2.初步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初步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4.教学重点是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是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四、教学资源的准备

1.三视图是知识性和实践性兼备的教学内容,基于这两点,教师需围绕教学目标做好必要的“软硬件”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2.软件准备是指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思考等方面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及其呈现载体的准备过程。本节教学准备了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课件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等。
3.硬件准备则是为了有效实现课堂教学,对必要的物质化课程资源的筹备或建设过程。本节教学内容选取了三视图图板、学生实物模型、多媒体讲台、教师提供的教具等。
4.课堂学习环境是学习的空间和场所,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它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探究、协作或问题解决学习。

五、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情境对于技术学习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促论文导读:
使学习者对身边的技术世界作审慎的思考。本环节将设计交流中的其他技术语言的复习与具体的故事相结合实现情景导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可以利用故事进行情景导入,如:小明构思了一个不规则物体,想用铁质材料将其加工出来,于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了技术交流。制作了一个该物体的模型,结合草图,并辅之以口头语言,加工师傅说,“回去问你的通用技术老师吧!”之后向学生提问:小明回去问他的老师,你们知道老师对他说了什么吗?
2.知识建构,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展示有关“手影”的图片、演示“手影”,引入有关正投影法、正投影、视图的话题,并通过提问(如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样才能使投影大小与老师的手形大小相仿?为什么要用多面视图?等等)对正投影法、正投影、视图、三视图等概念进行了说明,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正投影的原理及其使用三视图绘制物体结构的原因。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必要条件,学生需识别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教师通过学生已知的实物模型知识,通过幻灯片展示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其他的视图名称及它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由三视图规定的展开形式引导出三视图固定位置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视图的成图规律,并对其作简要说明。
3.小组合作,学会探究。本环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物模型进行形体结构分析并绘制三视图。教师针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并简要说明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之后,将每组绘制的三视图一一展示,指出正误,交流绘图方法。
4.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此环节可以对学生设问:为什么你们切制的模型大小不同,结构比例也不同,假如你拿这个三视图去工厂,加工师傅按照它能做出你想要的模型吗?通过这一问题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间。

六、几点思考

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是第一个挑战,因为它不仅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而且需要了解教材作者的教学意图,了解教材为教师所提供的开发空间。
2.选择合适的实物模型。实物模型的规范性尤为重要,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与这些细节不无关系。所选择的实物模型结构的复杂程度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紧密联系。
3.为学生能在技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机会。教学要使学生在技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并对下一次的技术学习产生期待。
4.重视“形体结构的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教学生把复杂的、陌生的形体分开解析,这恰是三维目标里“过程与方法”的体现。学生学会了“分析”,理解了“成图原理”,绘图实践环节就可以开始了。
5.绘图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练习,但要从易到难。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要及时反馈与指正,并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为主。
参考文献:
制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王丽华.论迪克一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作者简介:周琼(1986-),男,河南信阳人,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学物理、高中通用技术等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