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管窥管窥我国经济进展方式转变中资源利用效率走势怎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32 浏览:150037
论文导读:源约束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的现实问题。相关文献述评江林茜①认为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模型也不同。他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应用了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自然资源稀缺指标、自然资源产品的比价以及单位自然资源稀缺地租条件下的模型,深入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但是这种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的,其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其结果表现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并分析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原因。
[关键词] 发展方式 资源有效利用 环境 主成分分析法
199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比较快,特别是2003年—2011年,GDP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9%。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代价的——即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的现实问题。
相关文献述评
江林茜①认为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模型也不同。他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应用了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自然资源稀缺指标、自然资源产品的比价以及单位自然资源稀缺地租条件下的模型,深入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徐康宁,王剑②以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的诅咒”在我国内部的地区层面同样成立,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刘凤良等③认为资源的可耗竭性对持续的经济增长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抵消资源耗竭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只能依赖技术进步。刘朝马等④针对矿产资源最适耗竭问题,将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发现引入到最优耗竭理论,建立以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矿产资源最优利用模型,并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庞特里雅金最大值原理获得矿产资源的最优利用条件,寻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以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资源利用效率趋势的统计评价

1.指标体系的选取

要对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趋势作出正确地估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吸收借鉴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重视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构建了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趋势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认为,该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质量、重复利用率、减量化和污染事故发生次数四个子系统。其中环境质量包括湿地面积(X1)、人均水资源(X2)和森林覆盖率(X3)三个群体指标构成;重复利用率由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X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X6)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X7)四个群体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指标构成;减量化由万元GDP能耗(X8)、烟尘排放总量(X9)、万元GDP电耗(X10)和工业SO2排放总量(X11)四个群体指标构成;污染事故发生次数由大气污染发生次数(X12)、水污染发生次数(X13)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生次数(X14)三个群体指标构成。

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文章将对1997年—2011年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状况作综合评价,计算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的程度及水平,便于了解我国1997年来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趋势。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KMO检验
从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得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部分在0.2以上,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KMO检验结果也充分证明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评价。
(2)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提取主成分
文章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主成分,从结果可看出,该特征值曲线在主成分两处已明显出现了“拐点”,而且主成分三处特征值小于1,因而我们选取两个主成分来代表原有变量,这样就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实际上,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

2.6??,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的情况。

(3)建立因子负荷矩阵并命名
设Z为我们提取的主成分,则两个主成分分别表示为Z1、Z2从结果可以看出主成分Z1在Y2、Y3、Y4、Y5、Y6、Y7、Y8、Y10、Y12、Y13、Y14上的系数大于其在Z2上的系数,即Z1包括了人均水资源、森林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单位GDP能耗、万元GDP电耗、大气污染、水污论文导读:
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12个因子,可以称Z1为“能源消耗”因子;Z2在Y1、Y11上的系数大于其在Z1上的系数,即Z2包括了湿地面积和工业SO2排放总量两个因子,可称Z2为“污染”因子。
(4)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
分析综合评价值F的总体发展轨迹
1.199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4463亿元,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加速耗竭、环境的污染恶化。从图2-1可以看出,1997年——1998年综合评价值F达到最低值,说明此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环境恶化严重。
2.1997年——2000年是我国“九五”计划时期。计划中指出,要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从图2-1可以看出从1998年——2000年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状况稳定得到改善,这与“九五”计划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3.2000年——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有效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了51.5%,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逐年下降,2005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比2000年下降48.1%。从图2-1可以看出F值从2000年的-0.48到2005年的0.5,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4.2006年——2011年是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计划认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始,F值仍在上升,从2005年的0.5到2011年的

1.62,仍然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国自九五计划以来,环境质量大大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并且持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还比较高,粗放型发展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经济快速发展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相当大。因此,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任重道远。
注 释:
①江林茜.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李嘉图模型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11.
②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
③刘凤良,郭杰.资源可耗竭、知识积累与内生经济增长[J].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④刘朝马,刘冬梅.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参考文献:
阿兰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美]保罗·罗默.内生的技术变化[J].政治经济学报,1990年,转引自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1999.
[3]曹雪琴.城市发展与资源约束[J].河南社会科学,2001,(7).
[4]陈栋生.放到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6,(02).
[5]成升魁,谷树忠,王礼茂等著.2002中国资源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董爱荣.现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的对策[J].山西煤炭干里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7]胡宗义,李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8]黄晓鹏.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政府推动制度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