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早产儿机械通气在早产儿中运用及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76 浏览:18578
论文导读: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模式7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自动流速调节(SIMV)模式8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SIMV模式5例。期间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水平。1.3 护理方法1.3.1 插管护理插管前洗净患儿的口鼻腔分泌物,无菌操作下正确行气管内插管。选择大小合适的气管插管,体重<1 kg者,选择气管导管内径为2.5 m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4月20例进行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 结果 早产儿的通气时间为45~168 h,平均(110.37±51.46)h;治愈19例,治愈率为95%,仅有1例出现撤机失败,第2次插管成功后治愈,无后遗症出现,无死亡病例。 结论 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期间配合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机械通气;早产儿;肺功能;护理
[]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48-02
早产儿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全,呼吸储备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呼吸衰竭。一旦发生呼吸衰竭,会增加早产儿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呼吸监护水平的提高,机械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其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降低病死率。在对早产儿实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4月对20例早产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4月于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均为呼吸暂停、轻度窒息、颅内出血、宫内感染、贫血患儿;孕周28~31周,平均(29.31±0.89)周,出生体重0.79~1.76 kg,平均(21.32±0.25)kg;剖宫产6例,分娩14例。早产原因:胎位异常5例,胎膜早破4例,宫内窘迫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安胎失败2例,先兆子痫2例,瘢痕子宫1例。1 min Apger评分3~7分11例,>7分9例。

1.2 机械通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气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温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配有加温湿化装置,调节氧流量至5~8 L/min,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氧流量,氧浓度一般调在21%~39%(最高可调至100%)。其中,采用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模式7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自动流速调节(SIMV)模式8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SIMV模式5例。期间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水平。

1.3 护理方法

1.3.1 插管护理 插管前洗净患儿的口鼻腔分泌物,无菌操作下正确行气管内插管。选择大小合适的气管插管,体重<1 kg者,选择气管导管内径为2.5 mm;体重1~2 kg者,导管内径为3.0 mm。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导管,插管深度为导管首端离气管分叉处2~3 cm(第1~2胸椎体水平)[3],根据呼吸音调整导管位置,插管成功后,护士帮助医生固定好导管,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长度,根据胸片决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正确位置。护士应经常检查并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标记导管位置,并做好记录,每班交班,做好医护配合。
1.3.2 呼吸道管理 要随时对患儿进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前先翻身、叩背1~5 min,并保持侧卧位10~15 min引流后吸痰,可结合管道加温湿化,防止痰液痰栓堵塞气道。雾化疗法帮助清除痰液,0.45%的生理盐水湿化液2 mL/次,湿化气道间隔4~6 h/次。吸痰时断开呼吸机,吸痰过程中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要快,固定好患儿的头部,避免头部摇摆[4],让患儿充分吸氧,动作要轻柔。退吸痰管要慢,一次吸痰不超过15 s,忌反复抽插吸痰管,打开负压吸引,吸引管的插入深度比气管插管长1~2 cm以防并发症[5],忌负压过大。
1.3.3 生命体征监测 使用心电监护仪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每1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次,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双肺呼吸音、胸廓起伏及腹部情况,有无前囟紧张、烦躁不安、嗜睡等颅内出血早期表现。同时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有无改善。
1.3.4 并发症的预防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帮助患儿翻身、叩背,以防止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出现阻塞性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对疑有气漏等高危患儿尽早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其较常规通气有较好的氧合作用。适当提高呼吸频率,减少及预防肺气压伤,小潮气量时可以减少肺损伤,避免PaCO2降低。每天对患儿进行擦浴及更换衣物。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采用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联合营养支持,以增强抵抗力。
1.3.5 机械通气的监测 机械通气30 min后做好血气分析检测,并注意呼吸机参数的调节。PaO2 50~80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 40~50 mm Hg,维持p论文导读:
H > 7.25,FiO2< 50%,减少气压伤及死亡率。呼吸机参数调节时应先调节氧浓度后再调节压力,以减少高氧对早产儿的损害。若血气分析正常,脱机后48 h不需要重新插管。
1.3.6 拔管后护理 当患儿的自主呼吸增强、呼吸功能明显改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稳定后可考虑停机械通气。拔管前4 h不进食,或抽出胃内容物,充分吸痰,清理呼吸道;拔管前3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将导管拔出,断开呼吸机前给纯氧。

1.4 疗效标准

以早产儿痊愈出院或放弃治疗为最终结果,治愈的标准为早产儿呼吸平稳、体温正常、神经系统稳定、吃奶正常、合并症消失。
2 结果
本组早产儿的通气时间为45~168 h,平均(110.37±51.46)h;其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95%,仅有1例出现撤机失败,第2次插管成功后治愈,无后遗症出现,无死亡病例。
3 讨论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呼吸系统发育很不完善,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能维持肺泡处于膨胀状态保证足够的功能残气量,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增加死亡率。以往临床上常用长时间高氧来维持生命,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但其后期容易并发慢性肺疾患及视网膜病变,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是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抢救成功的关键。为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临床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其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分布在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维持肺泡膨胀,防止塌陷,完成通气交换,使患儿得到充分氧合[3]。
本研究20例早产儿通过机械通气治愈19例,治愈率为95%,说明机械通气在辅助早产儿恢复呼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确保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在本研究中,笔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插管前、呼吸道管理、并发症预防、机械通气检测以及拔管后护理,通气过程中先降氧浓度再降压力,采用小潮气量及小压力,防止压力过高造成肺泡损伤。结果显示,本组早产儿在精心的护理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期间配合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唐柳平,王琼,李敏,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6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7):1221-1222.
杨玉梅,张静.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36-37.
[3] 李玲,张英丽.固尔苏联合机械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58-60.
[4] 杨君平,陈丽丽,赵灵芳.机械通气下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76-1477.
[5] 彭莉,陈宇辉,田红.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4-665.
(收稿日期:2012-11-13 本文编辑:程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