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渗透课堂教学中生命化教育渗透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92 浏览:20667
论文导读:
摘 要: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的呼唤。重点阐述了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渗透
生命是什么,怎样才能活出价值?对于中学生来说也许并非那么容易理解。近年来青少年事件频现报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给予孩子们这方面的提醒很少。这让开展生命化教育显得尤为紧迫。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是青少年受知识经验限制,没有形成清晰的生命意识,进而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而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所有学生都意识到:活着本身就带给你希望,活着本身就充满希望,充满可能性。对教育而言,就是要让这样一种顽强地活着、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的理念成为我们课堂中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内容。
生命化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通过学科渗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独特优势。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渗透生命化教育。

一、生命之珍贵——生物的生殖

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物繁殖的内容,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过程,再逐步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雄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粉,果实将不能正常发育也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
基础;又如,鸟类的繁殖,要经过选择巢区、选材筑巢、交配产卵、亲鸟孵卵、育雏等过程,无论哪个环节失误后代都难成活。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

二、生命之衰亡——回归大自然

生命的诞生是喜悦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回避死亡问题的讨论,期望拥有吉利平安。但频频发生的校园事件和其他各种自毁行为暴露出许多青少年生命力之脆弱,不珍视生命,也没有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一个诞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比如,秋天树叶要经历一个叶柄脱落的过程,春天树木又生出新叶再现生机;人也会生老病死,死后,人的躯体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成为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没有生何来死,没有死又怎会有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只有了解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才可能积极地看待生命,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承载生命的责任,进而创造并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生命之和谐——生物的适应性

为什么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社会环境影响外,青少年自身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是重要因素。有鉴于此,在生物教学中,强调生物的适应性,会使学生受到启发。在这里,特别强调两个适应——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和生物
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相适应。如,叶片表皮细胞透明使阳光可以透过,有利于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上进行光合作用。任何一种生
物,都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而是要与环境发生关系。生物的生存会影响到环境,同理,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长期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植株矮小、叶片小甚至为针形,这就减少了水分的散失等等。可以想象,这种相互适应是多么和谐、多么奇妙!假如这种和谐受到破坏,生命机体的健康将受到威胁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正是由于生物的适应性,才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生命。从海洋到陆地、从热带丛林到冰海雪原,无处没有生命的踪迹,无处没有生命的色彩。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之了解生物适应性的特点,应用所学知识关注生命的和
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生物的适应性的学习和了解,结合现实情况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而有的则很难适应新环境?生物教学在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与关心他人,加强其社会责任感,为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导读:点的人文教育就愈加重要。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开宗明义:“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是一种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理应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物知识与
离开人文教育的科学教育是一种残缺的科学教育。尤其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达,以生命教育为重点的人文教育就愈加重要。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开宗明义:“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是一种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
学,理应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物知识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尊重、热爱、珍视生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