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多媒体网络心理在多媒体化学课件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16 浏览:145893
论文导读:[4]。在模拟实验操作过程中,可随时点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来学习,这样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且整个模拟实验均由鼠标点击拖动来进行完成,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计算机会自动对其下一步实验步骤做出判断,这样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化的特点。 12下一页
摘 要: 文章以第十一届多媒体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作品“羧酸衍生物的性质”课件为例,介绍课件制作的经验和心得。课件开发过程中,将学生网络心理融入教学设计中,引入现有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界面风格统一、媒体展示方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交互性强,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网络心理 多媒体 课件
引言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课件于2011年10月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医学组二等奖,笔者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结合学生网络心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完成的多媒体化学课件。
学生网络心理是指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对网络的认知,和对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1]。学生的网络心理已经引起教育者和心理学家的重视,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学践行者,将学生网络心理地正面影响合理地运用于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化学课件是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特性[2],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全过程,学生通过点击和拖动鼠标来实现实验操作,学生没有鼠标动作,实验将不会进行,学生操作错误,实验将显示错误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人机多媒体极强。这样的实验课件较传统的演播式的实验动画有本质的区别。
本院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将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大学生刚走进校园,自我意识较中学阶段明显增强,面对网络,表现出极高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而化学实验课件正是利用这种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正面影响,打破教学的时空界限,为新生搭建了集文本、图画、声音和影像为一体的学习平台。下面以“羧酸衍生物的性质”课件为例,谈谈制作过程的心得。

1.利用首因效应,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件中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是学习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排。同时针对学习难点——化学反应历程,我们采用动画形式[2],使其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理解为止;针对学习重点——醇解反应,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以首因心理效应作为指导[3],配以模拟实验——阿司匹林的制备(图1),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生动的实验产生兴趣,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学习愿望,才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反应过程的理论知识。

2.模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激发网上探险心理需求[1]

学生真实实验过程中,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通常不能接触到实验准备的前期工作,但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模拟实验(图2)中我们将其完整呈现,添加前期准备的三步:电极选择、电极活化和电导率常数设置,让学生全面了解整个过程,这样就弥补了学生真实实验中的不足。这样的设计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运用海潮心理效应[3],激发大学生网上探险的心理需求。在这个模拟现实的实验环境中,运用个体的观察、判断、思考和反应,满足竞争心理。同时实现远程教学及其教学资源的共享,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提供的良好的平台[4]。
在模拟实验操作过程中,可随时点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来学习,这样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且整个模拟实验均由鼠标点击拖动来进行完成,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计算机会自动对其下一步实验步骤做出判断,这样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化的特点。
论文导读:理解题中的迁移效应.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25):88-90.基金项目:本文为泸州医学院教改课题《交互式多媒体化学实验课件教学改革》(编号:2011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2012年泸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JiTT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编号:2012018)。上一页12
 

3.教学视频与模拟实验的对比学习,体现B-Learning的教育思想

课件所配视频为阿司匹林制备的实验操作过程。老师操作视频可以和模拟实验结合学习。该设计更好地保证了老师的最佳授课状态和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步进行。实际上这就是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体现了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的教育思想[6]。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重在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4.应用迁移效应,加深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本课件的综合测试题库中,配有多种题型,题量丰富。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版块,利用迁移心理效应[7],特别添加有“随堂练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做一个及时的巩固学习。点击“返回”按钮,学生可以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相结合的开发理论设计出的多媒体化学课件,已在本院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实现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提升。该课件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为教师实现B-Learning教育理念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提供了获取知识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了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3-95;108.
[2]何克抗.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7):5-12.
[3]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20.
[4]刘勇平,刘长久等.“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广东化工,2010,8(37):215-216.
[5]刘源.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10,9(25):138-139.
[6]王文昌,李雯等.在化学教学中以Blending Learning为理念尝试“双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化学教育,2008,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2(29):33-35.
[7]何根基,吴春晓.谈谈中学物理解题中的迁移效应.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25):88-90.
基金项目:本文为泸州医学院教改课题《交互式多媒体化学实验课件教学改革》(编号:2011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2012年泸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JiTT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编号:2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