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美化对城市美化运动一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11 浏览:21602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是针对目前城市中所谓的景观美化建设提出了一些问题及思考。探讨盲目的景观建设中忽略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建设中对自然发展、城市自身发展带来的一些后果。并提出应推行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景观规划思路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广场、公园和绿地、景观
目前,城市美化运动在世界范围的国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80年代以来,城市美化运动在中国进行的如火如荼。基本上每个城市都在走着同样的发展路线,国内的城市模仿欧美的,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各种广场、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纷纷建成。
1 城市美化运动存在的问题
但这些所谓美化城市的建筑却遭到了专家学者的置疑,给国内的城市美化运动敲响了警钟。根据有关文献,本文总结了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设施存在的问题:
(1) 非人性化广场
兴建城市广场已在中国各大小城市兴起,“中心广场”、“文化广场”、“世纪广场”等等数不胜数。广场出现的初衷是提供人与人交流的场所,使用者应该是普通百姓,广场是他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场所,而那些讲究气派或仅仅强调展示性、纪念性、标志性的形象工程,则失去了广场内在的意义。它们(或者可以说是广场的设计者?)把市民当作观众,广场本身或广场上的植物、雕塑等就成了一种不实用的道具,人们只能远观却失去了亲近它们的。那么这些广场又是为谁而建?应该是为提出广场建设的人而建,为权利阶层而建,而这部分人则脱离了普通人群的需求,把广场的装饰功能放在第一位。城市是需要装饰和美化的,但如果装饰和美化的成本如此巨大,那么就成了一种奢靡浪费,或者是一种小农意识和暴发户的显摆。
(2) 大量涌现的公园和绿地
公园和绿地是人们闲暇休憩娱乐的好去处,提供了人们精神放松,陶冶情操的场所。但是,如广场一样,目前很多公园和绿地早已与其根本目的和功能背道而驰。这样的公园和绿地过分强调其纪念性、机械性和形式化、展示性,只为少部分人的喜好所建。
大连市是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大连为市容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园、绿地随处可见,而且绿地的特点就是只有草没有树,有的干脆没有供人休息的长凳,也不建有供人通过的走道,可见这样的绿地建设的初衷就没有供人娱乐和休息的目的,唯一目的就是其观赏性。大连是个缺水城市,而草皮的建设和维护耗水量巨大,很多时候需要人工灌溉,而树种基本上可以“靠天吃水”,本身也比草种易活。
另一方面,绿地和公园所用草种和树种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本地生的,而是不惜代价从外地移植到本地,似乎没有一些奇花异草公园就上不了档次,完全从观赏角度出发,要进行维护更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了,市民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享受,绿地和公园又是为谁而建?
(3) 气派的景观大道
跟随广场之风同时出现的还有各个城市的景观大道,似乎没有景观大道就是落伍的行为,于是不管什么风格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的城市都建起了景观大道,很多情况与城市本身的风格互相不搭,不伦不类。这个的建筑出现多了,城市的整体美感和独特风格便遭到了破坏,令人惋惜。
景观大道还有这么几个弊端:第一,景观大道往往同时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因此,对步行人来说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化,效率低下。第二,这样轴线性的大道,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节理,从而使城市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功能性的混乱。第三,这样的宽广大道,往往拆迁大量居民,耗资巨大,又将传统风貌丢弃(如苏州)。第四,由于其纪念性的要求,两侧往往要求布局大体量公共和文化性建筑,否则,无论从比例、尺度上还是道路的视觉效果上,都很难达到规划设想,而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景观大道”实属乌有。
2 对城市美化运动的心理学思考
针对以上城市美化运动存在的弊端,本文从人们的心理角度,探索性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希望与大家探讨:
(1) 人有没有选择最优景观的本能?
人有选择于自己有利的生存环境的本能,如选择“风水宝地”,这是人基于长期的经验形成的一种对自然认识的本能。那么营造最适宜身心的景观是不是人类的本能?笔者认为这种本能是存在的。对景观的欣赏和利用也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在潜意识中支配人们判论文导读:误区,那么景观规划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以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倾向?如果是人本身的审美所决定的,那么要改变这种美化方式,是不是意味着要以放弃人们的喜好倾向为代价?3总结目前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还在继续,但可喜的是少数景观规划师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其弊端和误区,并正在推行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景观规划思路,也建
断景观的优劣,判断其是否更适于居住。例如人脑中会勾绘出一种理想景观模式,但之前并没有受过相关景观规划知识的培训。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会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潜意识,这类似于风水的形成过程,人有选择最佳风水的本能,这也是人的长期经验积累和文化影响形成的潜意识。
(2) 如果人失去的这种本能,原因是什么?
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人类的力量和地位处于显著的位置,并被过分宣扬,人类的自然属性逐渐被淡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也逐渐淡化。由此导致出现了一些仅以人类的喜好或人类利益为基础的事物,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了大地景观的破坏以及恶化的人地关系。
另一方面,我认为是人的虚荣心和盲从思想在作祟,一方面不求甚解,虚荣的掩盖自己的本质。人似乎总是试图通过一些远离自身的东西来掩盖或装饰自身或环境。例如奇花异草更易于得到人的青睐,非人性化的建筑如广场、干旱区的大面积草坪等。这一方面来自人的心理本质,另一方面来自时代烙印。
(3) 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和保护自然生态创造更合理的景观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双赢的界限?
人不可能完全回归自然,因为人总会有欣赏和文化需求,例如对奇花异草,假山怪石的欣赏,而且现实的景观现状也表明人类不可能完全回归自然。那么在满足人类文明发展及人类对自然的开发需求和保护自然两者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衡值,达到这个界限值才会有令人满意且顺应自然规律的景观。要达到这一点,就应该对人地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对人的自然属性有本质上的辨识,这样才能使人类生存的艺术美仑美奂。
例如对于奇花异草的欣赏,应澄清人们的认识,即奇花异草只是用来装点生活的,装饰性的东西不应取代生存环境的本质,不应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更不应因为追求观赏性的东西而破坏原有生活基础的美。
(4) 是误认为奇花异草可以产生美还是人本身就认为奇花异草是美的?
自古至今,不可否认大部分人都更容易欣赏到奇花异草的美,而觉得平常的花草欣赏价值逊色一些,喜欢在家里摆放奇花异草的人更不在少数。如果是误认为,那么要更正这种误区,那么景观规划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以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倾向?如果是人本身的审美所决定的,那么要改变这种美化方式,是不是意味着要以放弃人们的喜好倾向为代价?
3 总结
目前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还在继续,但可喜的是少数景观规划师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其弊端和误区,并正在推行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景观规划思路,也建立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国家领导和决策阶层的关注更是中国景观规划的曙光,通过景观规划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相信中国的景观规划之路一定会走出误区,走出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 科学出版社,1998
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反规划”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警惕:“城市美化运动”来到中国[J]. 中国园林,2000,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