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翻译以生态翻译学视角电影片名翻译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96 浏览:72914
论文导读:社会习俗、文化心理、交际方式等要素。本文意图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利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对片名翻译的个案进行分析,旨在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片名;转换1005-5312(2012)36-0107-01

一、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

摘要:片名作为一部电影的“眼睛”,有着极强的信息传播功能和影响力,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就不单单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它还涉及到语言背后的社会习俗、文化心理、交际方式等要素。本文意图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利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对片名翻译的个案进行分析,旨在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片名;转换
1005-5312(2012)36-0107-01

一、翻译的生态学视角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更多地涉及到语言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交际等内容,进一步划分则还包括原作者和译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程度等关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做全面考量,根据实际情景解读原文和建构译文,然后确定最佳译文。生态翻译学正是以这样一种翻译理念为基础得以建立和发展的。
近年来,胡庚申教授对此做出了十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由于“生态翻译学”至少涉及到了“生态学”(Ecology)和“翻译学”(Translatology),因此,它又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生态翻译学拥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一方面体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有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适中尚和”等哲学理念。
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研究基础上,胡教授指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所谓的翻译生态环境,就是指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情景,既包括语言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内涵,也包括译者本身的学识水平和生活背景。基于这样多层面的翻译环境,生态翻译学理论侧重“转换”的翻译方法,主要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旨在以“多维度”的适应和选择来使翻译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状态。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片名是一部电影的眼睛,电影具有商业属性,它要求有尽可能多的观影消费者参与其中,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以保证整个电影工业的正常运转。因此一个优秀的片名对于吸引消费者、保证影片的叫座至关重要。以下笔者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几个优秀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作简要分析,旨在从“三维”转换的角度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好莱坞影片《inception》讲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窃贼,他能在别人精神最脆弱的时候,潜入其梦中,为其植入一定思想并窃取潜意识中的有用信息和秘密。观众对“盗梦”津津乐道,但很多人却对其英文片名了解甚少。作为原片名,“inception”本意是“the establishment or starting point of an institution or activity.”即“某项活动处于初始状态或某机构的奠基时刻。”在影片中出现时是指主人公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即能够“进入他人梦中,植入思想。”该影片在大陆市场上映期间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称赞,并最终获得高达三亿的票房收入,实属成功电影的范例。这其中不得不说它的中文译名《盗梦空间》对该片的宣传和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维的适应和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语和译入语内涵的传递和阐释:中文片名中“盗”字的选用与观众的文化背景相符,在从古至今的中国通俗文学中一直都存在着有关各种江洋大盗、江湖小贼甚至众多盗书者的形象,一个“盗”字就拉近了观众文化心理与影片的距离,也勾起观众的观影;另外,“梦”字在中国文化中出现的频率并不低于“盗”字,如常见的成语中就有有南柯一梦、大梦初醒、如醉如梦、魂牵梦萦等,热门电视剧有《红楼梦》、《一帘幽梦》等、当红歌曲也有《梦里水乡》、《梦醒时分》、《一场游戏一场梦》等,而且“盗梦”二字放在一起具有奇观的效果,一般来说,“盗”的对象多是可见的实际物体,对于抽象概念“梦”的“”则前所未闻,因此“盗梦”这一组合极其容易引发观众的好论文导读:
奇心;交际维的适应和选择主要侧重于原语和译入语的交际意图,电影的交际意图即是向观众讲述故事,传达其中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盗”、“梦”、“空间”区区四字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转换:这是对影片内容的高度概括,既点明了故事内容,又传达了影片的悬疑效果;语言维的适应和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译入语语言形式的选择,多体现在词汇、语法、修辞等层面,原片名inception(初始状态或开端时刻)被译成“空间”可谓精准的传达了原词的内涵,无论状态还是时刻,毕竟都发生在一个“空间”中,而且“盗梦空间”四字短语符合中国人的语言模式。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片名是翻译的一个绝佳案例,既显示了电影本身的特点又承载了译入语的文化内涵,使得译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度,同时又对观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电影《Hilary and Jackie》以Jackie为主线,讲述了Hilary and Jackie两姐妹的故事:她们出生音乐世家,从小Hilary就比Jackie努力练习,她总是站在灯火辉煌的台上表演,得到的赞赏和荣誉也要更多。Jackie生性敏感、,无法承受站在台下的寂寞和被人们忽略的状态。她疯狂的练习大提琴,终于有一天她超过了姐姐,成为人群注目的焦点。然而Jackie却再没有停下来,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城市进行演出,陪伴她的,始终只有那把大提琴。音乐造诣让她拥有了万众瞩目的荣耀,却遭遇命运的咀咒,患了绝症,彻底失去了音乐。
单从片名的语言层面看, 仅仅是两个简单的名字,结构简单, 很容易翻译成“希拉里和杰奎琳”, 这个翻译可以说完全做到了与原文在结构上的对等和意义上的忠实。但仔细品味, 就会发现这样的译文似乎缺点什么,它没有透露影片要表达的内容,没有可以吸引关注的字眼,因此作为片名,这样的译文并没有真正传达出原文的涵义。片名最终被译成了《她比烟花寂寞》,笔者认为这一译法堪称神来之笔。首先从文化维的选择和适应角度来分析,从古至今,“烟花”的形象一直被中国文人所喜爱,无论诗歌、词赋抑或散文都不乏其身影,如“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易冷”、“烟花凌空”等,“烟花”这一意象多用来表达美好的易逝,这里选用“烟花”暗含了Jackie的波折命运:音乐带给她无限骄傲,却也剥夺了她渴望得到的爱与温情;从交际维的选择和适应角度看,“她比烟花寂寞”明确地将电影的基调传达给了观众,烟花绚烂但转瞬即逝,影片始终是以深沉的惋惜情调在讲述“她落寞一生”的故事;“烟花”、“寂寞”词汇的选用,不仅使语言具有美感,也精确、形象的概括了故事的精髓:她热切追求荣耀,却在闪亮的舞台上倍感孤独,始终找不到安全感,比烟花还寂寞的,是Jackie无邪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对爱的渴望;另一方面,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和光怪陆离的现象背后难以脱离的仍是寂寞状态,译名选用“寂寞”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结语
一部电影的名字涉及语言符号、文化内涵、交际方式等多个要素,作为电影作品的“标语”,它有着极强的信息传递功能和影响力,因此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各要素的协调和各层面的平衡。通过对以上三个电影片名的翻译生态学视角浅析,可以看出:翻译生态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方法”对片名的翻译既能给出合理的分析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不仅重视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平衡性,还尊重译者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多层关系的制约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传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从“三维”视角入手,全面考虑不同语言之间的功能、内涵和审美差异,使译入语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焦点研究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4]丁岚.电影片名翻译的生态翻译视角[J].电影文学,2011(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