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入画山水入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9 浏览:11970
论文导读:
摘 要:山水油画是湘南永州油画家吴建陵作品的别称,体现的是吴建陵在油画创作中的山水观念。中国传统之山水观念,体现的是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山水也成为中国文人体悟生命、抒怀咏志的载体。吴建陵从中国山水观念出发,回归古典的文人画传统。以山水观念观察自然,体悟自然并观照自我内心世界,又引入传统山水画之“气”、“势”与“意境”入画,成功的创建出一个丰富饱满,具有山水之趣的油画世界。
关键词:吴建陵;山水;油画;观念;气势;意境
1005-5312(2012)36-0034-02
吴建陵,一个来自山西居于湘南古城永州的油画家,以其山水油画引起关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油画风景,吴建陵山水油画引入山水观念而别开生面。其作品即具有西方写实风景之美,亦兼具中国山水之趣,在缤纷的中国画坛中开辟了一席之地。从吴建陵的作品之中,能很强烈的感受到中国山水传统的影响。对吴建陵的山水观念进行解读,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赏析其山水油画作品。
“所有艺术都是观念的体现”①,吴建陵自诩其以自然山川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为山水油画而非风景油画,一词之变展现了他作品中的传统山水观念。从表面上看来,吴建陵之油画仍是地道的风景油画,但传统山水观念的引入又使其作品同传统的西方写实油画存在着明显区别。山水有别于风景,是因中西方对于自然山川有着不同的解读,体现的是迥异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人眼中的山水,不单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更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山水,是“澄坏味像,以形媚道”之山水,是“质而有趣灵”之山水,较之西方有更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吴建陵以中国山水之观,体山水之趣,用油画写山水之象,成就了饶有趣味的山水油画。
中国文人乐好寄情山水,于名山大川中游目骋怀从而澄怀观道、抒怀咏志。山水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心灵的寄托、情感的载体和人生的象征,故人与自然处于情景交融之中,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同时体悟造化之意,陶冶性情,不管是将山水喻道比德,还是怡情畅神,都于山川之中获得内心的升华和自我的超越。历代画家把对山水世界的痴迷和才情倾注到自然山川之中,他们流连于名山大川,忘形于峰壑林泉,体验与天地造化的精神畅游。南朝宋画家宗炳,饮溪栖谷三十余年,至老还家,尤叹“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②可见于山水之痴迷。自然山水经由人的性灵熔铸,成为心灵之山水,成就山水画中的山水意境,于山水画中营造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传统山水画的审美体系更多的依附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而不是视觉审美。‘笔墨’在这个层面上实际上无关于视觉,而是传统文化精神——庄禅、佛道、虚玄、空灵的体现。”③吴建陵体味古人畅游山水之中的目光和心境,对大自然进行一番重新的审视和体悟。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九进太行山,“将山川河流化作书写的气势和气象,灌注于笔尖,做出书写和描绘”。④
作为一个油画家,吴建陵从学艺起接受的就是西方造型基础训练及油画传统技法的训练,从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到印象主义、现代主义,他在西方艺术中浸淫日久。从早期的作品来看,在观察方法和画面表现上都具有西方传统油画风景的特点。而后,在自然写生过程中,吴建陵开始不满足于再现自然风景,转而逐渐寻找本土的基因技艺,向中国山水观念和山水画传统回归。“转化这种内在修行的过程是艰涩的,意识到这个过程更是花费了好多年的时间。关键是要找到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描绘山水的思想源流。溯舟而上,重新以另一种方式出发,接续这一伟大的系统”⑤,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的结果,是逐渐抛开西方艺术要真实的、科学的再现自然的观念,以一个中国文人的目光在平林山川间接触自然,书写自然,看到画到意到。他喜欢范宽“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不如师心”的主张,在回归传统山水观念的同时更从自我内心出发进行思索,师造化而得心源,在画面中创造一个自在逍遥的精神世界。
吴建陵的山水观念,在创作中体现于对“气”和“势”、“意境”的追求,在中国文人画传统中找寻艺术处理的依据。五代荆浩讲“山水之象,气势相生”⑥,吴建陵的山水画卷中亦与之相契合。在《太行山》系列中,放眼太行山广阔空间的雄浑壮阔,在从上下、远近、虚实、宾主以及各种物象的全方位审视中,形成了“气”、“论文导读:
势”并举的整体观念,在作品中往往是危峰突兀,重岩叠嶂,林泉掩映,气势浩大。构图上非常饱满、喷薄欲出画外,明显具有荆浩、范宽山水图式的影响,虽不似荆浩“大山大水,开图千里”,但也气象顿生,气势斐然,成功表现出北方山水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气质。在用笔上则如皴法般因势而就,赋予山川以韵律感,所谓“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如《家园》中用笔的恣意挥洒,《山岚秋色》用笔的酣畅淋漓。在《雾霭太行》系列中,层层雾霭下的太行山更显灵秀,吴建陵笔下的“渲染”效果,令层峦叠嶂的山峰更具有灵气的意味。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中国绘画意境概念运用到绘画上,主要是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二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因此,传统山水画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意境的构成以空间境象为基础,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境界。吴建陵在画中,一方面师法自然、体悟自然,以自然景物为采写对象,展现客观景物的“实境”,观之“如在目前”;一方面又有“见于言外”的“虚境”⑦,那是吴建陵心中的境外之境。如《太行村庄》、《茶林秋韵》等作品中,或萧瑟肃穆,或安谧闲静,都表达了画家的胸中之意,对山水的情感,使之具有丰富的内涵。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吴建陵的山水油画世界中,将客观的自然景象与主观的生命情感溶于一炉,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⑧的魄力,才能创作出具有山水意境之美的山水油画作品。
中国山水之观念,从最初的山水神话、山水崇拜阶段,到晋宋山水美的发现和认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7ctime.com
知,山水审美意识逐渐走向成熟,再到中国古老的山水文化和逐步深化的山水审美意识在诗歌、绘画中找到了最佳的表现形式,进入到山水的艺术表现阶段。中国人的心理、情感、精神、观念、美等凝聚到山水中,倾注到山水画里,自然提供的山水景观映现出人的心灵状态。山水已不是自然山川之景致,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然而到了现代,如同各种文化传统一样,古人的山水观念也已经被瓦解得支离破碎,只留下残缺基因记忆。吴建陵企图重新回到古人的山水世界之中,去感受、领悟,进而启迪心灵,再用油画材料进行展现。虽然无法重新回到古代那种精神饱满的山水画卷中,也无法用古人之目光心境徜徉于山川之间,但这种尝试无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吴建陵善于思考、勤于创作、敏于观察,山水油画之路也将更为广阔。
注释:
①约翰基西克著《理解艺术》,水平、朱军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②语出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论。
③尚辉《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国画家》2002年第03期。
④吴建陵《吴建陵山水油画创作与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⑤同上。
⑥引自五代荆浩《笔法记》。
⑦“实境”“虚境”之说法引自清方士庶《天慵庵随笔》:“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⑧引自石涛《画语录》,全句为“山川使予代山川而立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三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