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图腾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中传承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31 浏览:158177
论文导读:财富。艺术设计结合艺术的审美性与技术的实用性于一体为人类生活所服务。大到人类存活的环境,小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随着艺术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如何设计出具有亮点兼具民族文化的作品热潮正在兴起。首先,本论文论述了传统图形产生的由来和内涵
摘要:设计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它扎根于生活而又影响着生活,中国古代先民为艺术设计的出现与进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艺术设计结合艺术的审美性与技术的实用性于一体为人类生活所服务。大到人类存活的环境,小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随着艺术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如何设计出具有亮点兼具民族文化的作品热潮正在兴起。首先,本论文论述了传统图形产生的由来和内涵,以及艺术是怎样由技术演化而来的。对探讨的历程、任务、策略做了论述知识的整合,并阐述了相关知识点对在设计实践中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在横向上浅析了传统图形包括图腾图形、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及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然后,以传统图形的历史上做了有规律的讲解,文章以原始石器、玉器和青铜器,以秦汉艺术到自觉时期的六朝风采,以浓重色彩的唐代艺术到文人画风的宋代艺术,再到元明清艺术,在纵向上浅析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再次,明确衔接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关联,指明了现代艺术设计要把古代先民的精华传承进展下去,只有把中国的设计放置于中国艺术史的大背景下,才能形成发扬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最后,本论文指出了只有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和融汇的基本规律,才能设计出不断变化的有中国审美思想和审美趣味的作品。科学技术的进展,意味深远的原始图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静态资源,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如摄影、计算机、数码技术等策略可以使得传统图形创意超出本身的体现范围,带给观众以想象、震撼的视觉冲击。再现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弘扬我国的传统艺术,独具民族特点的设计本身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深思。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设计者都在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统图形已成为当代必不可少的资料素材,这远远超出了这些图形本身的作用。传统艺术日益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和推广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主流走势,并对艺术设计的进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它能使我们今天的生活熠熠生辉,在我们生活中回归和创造本身就是属于人类的极大的智慧。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内涵气质及情感体现。成功的设计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背景下,我们的图形和创意资源是无穷的。关键词:传统图形论文艺术设计论文图腾形象论文书法论文绘画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4
Abstract4-6
目录6-8
引言8-10
1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10-12

1.1 图形的概述10

1.2 中国传统图形的产生10-11

1.3 中国传统图形与艺术设计11-12

2 艺术与技术的产生与进展12-13

2.1 西方艺术与技术的联系12

2.2 中国传统技术与艺术的产生与进展12-13

3 中国传统动物图腾形象与设计13-20

3.1 中国传统动物图腾形象13-14

3.2 传统动物图腾形象与设计14-20

3.

2.1 玉龙化身——华夏银行14-15

3.

2.2 凤凰卫视——东方神鸟15-16

3.

2.3 年年有鱼——鱼跃龙门16-18

3.

2.4 饕餮纹饰——权利象征18

3.

2.5 虎头装饰——驱鬼辟邪18-19

3.

2.6 企业形象——动物图腾19-20

4 中国传统植物及人物纹样与设计20-23

4.1 传统植物纹样20-22

4.2 传统人物纹样22-23

5 书法艺术与设计23-30

5.1 原始记事文化23-24

5.2 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24-27

5.3 书法与设计27-30

6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设计30-41

6.1 中国绘画的特点30-36

6.

1.1 传统绘画线条——传神写照30-32

6.

1.2 传统绘画色彩——随类赋彩32-34

6.

1.3 传统绘画意境——气韵生动34-36

6.2 中国绘画与当代设计的相通性36-41
6.

2.1 传统线条运用——富于变化37

6.

2.2 传统色彩运用——生命图腾37-39

6.

2.3 传统造型运用——似与不似39-40

6.

2.4 传统构图运用——经营位置40-41

结论41-42
参考文献42-43
后记43-4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