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必要性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必要性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703 浏览:160991
论文导读:课堂创设矛盾情境,强化耐挫训练教师强制地传授,平铺直叙,激发不起学生的。如能创设一种矛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矛盾,经受几次挫折,让学生在不懈探索中准确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矛盾,能激活学生思12下一页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征途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现实生活中“逆境出人才”、“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现象何其普遍!可见,在求学和生活中,成功教育固然重要,但一贯的成功教育,易使学生滋生骄傲情绪,兴趣降低,一旦受挫易灰心丧气,往往会失去对学习甚至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时,适当渗透一些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况且挫折教育,更能点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难怪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下面就中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挫折教育,以化学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运用化学史料,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

认识挫折,是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前提。许多化学史料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材料。

(一)化学发展史充满挫折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充满荆棘,是极不平凡的,凝结着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不懈追求与探索,凝结着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在讲绪言课(引入)时,进行兴趣教育,除了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外,还可以介绍化学发展的艰辛,如从燃素假说到燃烧氧化理论的诞生,从物质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五行说”到原子、分子理论学说乃至现代量子论的建立,从“八音律”到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表)的成功绘制,从酸碱质子理论到酸碱电子理论的产生,从某种新元素的发现到新物质的合成,无一不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获得成功的。每一理论的创建和每一种新药物的问世都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这些化学史知识的介绍,既能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又能使他们对挫折、失败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二)化学家的奋斗史也充满挫折

在化学教材中,到处体现出化学家的奋斗史。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第二课堂专题讲座,或者用校本教材提供素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在教完人教版新课程《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有关乙醇的内容后,我们除对醇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外,还可以用诺贝尔在制备经历磨难的故事向学生作讲座:诺贝尔为了大批量生产,在改进工艺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丧生,父亲也受了重伤。然而诺贝尔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冷静地思考分析,更投入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的方法。为了实验一种既兼有的爆炸威力、又安全的,诺贝尔又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实验后,终于发明了胶质。我们通过对化学家奋斗史的教学,使学生能勇敢的面对暂时的挫折,冷静思考,总结教训,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二、在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一)利用高效课堂言传身教

学生作业多批少改(学生自己改),测试试卷精讲多评,深度剖析学生失误(失败)的根源 。让学生感觉挫折无处不在,要随时做好受挫准备。同时教给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史为鉴——春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霸业”,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五代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成于忧患”等等;以生活为镜——一些学生不能升入理想大学,科研人员未能完成攻关项目,登山运动员未能登上顶峰......像人离不开影子一样,成功也总是甩不开失败。没有人盼望失败,但失败却会不期而至,甚至是在成功近在咫尺之际。而成功也并非杳无踪影,当你长途跋涉之后、当你艰辛攀登之后,成功就在前面!让你再一次投入到事业的搏击之中。也许事物的发展就是如此——失败和成功就是母子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随时纠错纠偏,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当然,教师也要有勇气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教育学生做堂堂正正,勇于担当的人。
无数个成功者的征途上总有四盏灯在指明航向:方向之灯(正确而可行的目标)、交往之灯(结交内行,改造自己)、梦想之灯(不轻言放弃,成功者就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进取之灯(永不满足,更新目标)。

(二)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化学课堂创设矛盾情境,强化耐挫训练

教师强制地传授,平铺直叙,激发不起学生的。如能创设一种矛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矛盾,经受几次挫折,让学生在不懈探索中准确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矛盾,能激活学生思论文导读:
维,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发现,完成从挫折向成功的迁移。如在复习物质制备时,提出Al2S3[或者Al2(CO3)3]的制备方法,一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利用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硫化物(或者可溶碳酸盐)在溶液中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此时,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带领学生一起查阅固体物质的溶解性表,表中提示Al2S3[或者Al2(C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这使学生思维暂时受挫,学生更急于想了解正确方法,教师再启发学生从水解原理去分析不能通过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制备的原因——在水溶液中,组成目标物质的两种离子在水中发生彻底双水解,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只能通过硫粉与铝粉混合,用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干态法加热制得。对学生有效进行耐挫折训练,培养心理稳定性。然后通过检验科学理念正确与否的最高法庭——实验:Al2(SO4 )3溶液和Na2S溶液(或者Na2CO3溶液)混合——大量气体和沉淀同时产生!该反应是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证明理念非虚,推理正确。进而体验成功快乐——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藏(常)在失败后!

(三)利用实验失误,提高耐挫能力

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设计、操作中会有失误,如:醛基(-CHO)检验中的银镜反应,氢氧化亚铁[Fe(OH)2]的制备与颜色观察,卤代烃中卤素离子的检验,HCl或NH3喷泉实验的成功等等都需要有周密而细致的全盘考虑。教师要允许学生有失误(甚至是错误),并且正确对待学生产生的失误。首先教育学生不要手足无措,更不要恐惧实验,要冷静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失误是常事;再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找出原因。如以前有一次学生的硝基苯制备实验(现在新课程已经取消了大部分的学生分组实验,取而代之的是科学探究):几个学生制得的产物为淡固体,实验结束时,我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很快能根据硝基苯的性质判断淡固体不是硝基苯;于是我让失误的同学自己说出实验的用量及控制的温度,后来我们通过讨论,找到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混酸的量过多,控制的温度太高,可能发生二取代或三取代,最后我们一起推断淡固体可能为二硝基苯或三硝基苯。这时利用实验的失误,因势利导,使学生对实验的条件记得更牢,一方面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从哪里受挫,就从哪里爬起,遇挫折善思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