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监管法律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72 浏览:148057
论文导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到海外去上市,这在推动中国经济进展的同时也给中国的法律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既要实现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目的,又要避开跨国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实现开放证券市场与合理监管的完美结合,如何解决不同国家对境外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冲突,如何改善中国对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法律监管制度,是引发本论文讨论的几个不足。第一章,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概况。首先,对民营企业的定义进行界定,明确什么是民营企业;其次,再次,介绍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即直接上市、间接上市和其他方式。对这直接上市方式和间接上市方式进行比较浅析,指出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海外上市方式;然后介绍民营企业常见的间接上市方式-红筹上市,以红筹股公司定义的界定、红筹上市的特点和步骤以及红筹上市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红筹上市的历程。第二章,上市地对海外上市企业的法律监管。首先,介绍各国证券监管的三种类型,即:集中型监管、自律型监管和混合型监管;其次,阐述了上市地对中国民营企业上市监管的基本特点;然后浅析了民营企业主要上市地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情况;最后,形成对上市地的法律监管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三章,中国对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法律。首先,浅析了我国对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法律系统;然后,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最后,以我国对民营企业海外直接上市的监管和间接上市的监管两个方面,了解我国对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法律监管情况。第四章,母国与上市地的监管冲突与协调。首先,浅析了母国与上市地的监管有着着冲突;其次,浅析了如何解决监管冲突,通过采取单边立法,谅解备忘录和证券监督合作组织三种方式,实现母国与上市地监管的协调;最后,笔者针对我国的法律监管近况中有着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善法律监管的倡议。关键词:民营企业论文海外上市论文法律监管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5-6
Abstract6-8
引言8-9
第一章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概况9-16
第一节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历程与上市动机9-11

一、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历程9-10

二、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动机10-11

第二节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选择11-13

一、直接上市方式11-12

二、间接上市方式12

三、两大上市方式比较浅析12-13

第三节 我国民营企业主要上市方式-红筹上市13-15

一、红筹股公司的界定13-14

二、红筹上市方式的特点和步骤14

三、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基本情况14-15

本章小结15-16
第二章 上市地对海外上市企业的法律监管16-24
第一节 证券监管体制的三种方式16-18

一、集中性监管方式16-17

二、自律型监管方式17

三、混合型监管方式17-18

第二节 上市地对海外上市企业法律监管的基本特点18-19

一、经济水平决定证券市场开放程度18

二、上市条件和持续披露实行国民待遇18

三、监管手段趋向灵活化18-19

第三节 主要上市地的法律监管情况19-23

一、香港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19-20

二、新加坡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20-21

三、美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21-22

四、伦敦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22-23

本章小结23-24
第三章 我国对海外上市民营企业的法律监管24-30
第一节 我国的法律监管系统24-25

一、法律监管系统的构成24

二、指引性规则的地位24-25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25-27

一、证券市场监管主体25-26

二、证券市场的监管对象26-27

第三节 我国对海外上市民营企业的监管27-28

一、我国对直接海外上市民营企业的监管27

二、我国对间接海外上市民营企业的监管27-28

本章小结28-30
第四章 母国与上市地法律监管冲突及协调30-37
第一节 母国与上市地法律监管冲突30-31
第二节 法律监管的国际协调31-34

一、通过单边立法方式31-32

二、通过谅解备忘录32-33

三、通过证券监管合作组织33-34

第三节 改善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监管法律倡议34-35

一、构建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34

二、改善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立法34

三、限制本国证券法的域外适用3论文导读:4-35四、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与协调35本章小结35-37结语37-38注释38-41参考文献41-43后记43-44上一页12
4-35

四、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与协调35

本章小结35-37
结语37-38
注释38-41
参考文献41-43
后记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