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展望2013年经济展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89 浏览:20270
论文导读:在国内一所著名高校召开的研讨会上,“重返高增长”成为会议主题,并有专家作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8.5%或以上的预测。另有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机构甚至给出明年经济增速9.2%的预测。尽管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但其体制基础仍然存在,因此,笔者不敢断言,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绝对不会达到8.5%及以上,但一旦达到,将是
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其中传递的清冽信号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将逐步从重“量”转向重“质”。2013年是转折之年,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活动将全面展开。
最近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从两个方面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和法则的环境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会议指出,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不存在
从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到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国经济势在必行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础。然而,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地方政府,期待高增长的念想、推动高增长的行为,一直没有停止过。前不久,在国内一所著名高校召开的研讨会上,“重返高增长”成为会议主题,并有专家作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8.5%或以上的预测。另有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机构甚至给出明年经济增速9.2%的预测。
尽管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但其体制基础仍然存在,因此,笔者不敢断言,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绝对不会达到8.5%及以上,但一旦达到,将是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讽刺,是中国经济的悲哀。
所谓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体制基础,一方面是指公司化的地方政府职能和行为。直到目前为止,层层分解下达或变相下达地区生产总值、投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指标,在地方政府仍较为普遍。以“十二五”规划中GDP增长指标为例,政府预期7%,各省(市、区)的指标加权平均为10.5%,比的高出50%。另一方面是指,扭曲的要素和仍然存在的各种“双轨制”,它们也在推动着高代价的高增长。
这表明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同时也有某些体制性因素的不当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要追求的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最大限度上消除扭曲的体制性因素(如地方政府的过度作为)对增长的影响,以期获得健康平稳的增长。
经济学用潜在增长率这个概念和指标,表达一国(或地区)经济在一年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是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经济增长率。决定潜在增长率水平的主要因素,一是投入要素的增长,二是劳动生产率水平。潜在增长率简单的估算方法,就是按一个较长时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计算。因此,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外机构和专家都下调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低则下调2个百分点,高则下调

3.5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所要求的年均增长率略高于7%。一些重要的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增长率都在6%~7%之间。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知道,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高投资推动的。然而,恰恰在投资领域,支撑高增长的可能性正全面式微。大部分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的一个共识是,未来几年,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显露,该领域广泛而严重的产能过剩将给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带来长期性的减速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抑制。这是对高增长的一个主要制约。
如果试图利用残存的旧体制的因素,或再加上刺激政策的作用,重启高增长,那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将遥遥无期,资源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压力将更加严峻,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亦将如影随形,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灾难。
我们的结论是,惟有中国的高增长下移一个台阶,并使其成为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它才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互动,并为深化改革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如生态建设,创造更加宽松、更加健康的条件。因此,在论文导读:
未来一个时期,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稳定,保持7%~8%的适度增长,既对结构调整形成一定的压力,又为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空间,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的。
作出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的判断为时过早
2012年10月已有多家机构发布了预测报告。IMF预测的增长速度为8.2%,亚行为8.1%,世界银行为8.1%,中国社科院为8.2%,瑞银为

7.8%,高盛为8%。主流的预测结果都认为20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2012年高。

如果经济出现了这样的回升,那么它是一个短期的回升还是意味着下行周期已经结束、新一轮上升周期将开始呢?笔者觉得,做出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判断此次经济下行周期是否结束要看四个信号:1、就业出现严重问题。2、政府不再强调房地产调控。3、宏观经济政策出现方向性调整,而不再是微调。货币政策从目前的偏紧转向正常,货币供应量能保持正常的增长。4、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偏离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内在下行动力减弱。对应的增长速度下降到7%以下。如果出现了这些信号,本轮下行周期离结束就不会太远了。现在来看,这个观点要修正。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中的趋势项发生了明显的向下位移(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因此,从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上看,很有可能好几年都观察不到经济下行周期结束。
中国经济内在的经济动力虽然减弱,但保持6-8%增速的动力依然存在。这些动力来自于人口质量的提升,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自于技术的进步,来自于改革带来的制度创新,来自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调整经济政策促增长笔者仅提三点建议:
1.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向常态回归。当前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偏紧的货币政策,并非中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回归到常态。虽然降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降了2次利率,但是存款准备金率仍然高达20%,世所罕见。建议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缓解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降低实际资金使用成本,给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输血,反哺利润给实体经济。
2.必须最大限度地解决腐败问题,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平稳的社会环境。目前可行的一个办法是,尽快建立新公务员收入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3.要高度重视股市长期下跌对民众心理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股市长期下跌培育中小股东对社会对政府的负面情绪,积累了一股巨大的负面能量。建议采取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上证指数2000点这个水平上,如果政策得当,股市已经具备走长期慢牛的条件。
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折期
预计2013年市场供求总量进一步趋于平衡,经济增长和涨幅大体平稳。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来看,有一下情况:

1.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调整,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

2.投资增长趋稳,全年增长预计在20%左右。受“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持续健康发展”相关政策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将恢复到18%左右;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将继续恢复,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规模预计将有一定收缩,综合分析,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18%左右;在经济增长趋稳,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增加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长将大体平稳,增长率预计在23%左右。综合分析,全年投资增长可能在20%左右。
3.消费增长大体平稳,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在继续控制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支持自住型买房需求的背景下,预计房地产需求增速大体平稳,基本保持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水平;汽车市场需求将有一定恢复,但不会很高。受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主导,消费大体保持平稳增长,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
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率在

7.5%左右。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趋紧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受其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和经济运行特点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与2002年-2008年的经济高增长相比,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活动全面展开。具体来看,出口、消费、投资等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论文导读:
计是趋势性的,因此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又一个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阶段性下降。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7%-8%。预计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经历由低到高的平稳变化。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将恢复到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