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情境语文课堂情境化教学之我见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18 浏览:94812
论文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的创设,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灵动的气息,使语文知识更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实际,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体现了现今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具体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上,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创设启发性的过渡情境

黑格尔在美学中这样解释:情境是“使本来在普遍世界情况中还未发展的东西得到真正的自我外现和表现得更特殊的前提”“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寻找可以显现心灵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何尝不是如此。
请看特级教师于漪在《春》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
于漪老师在上好一堂好课方面的经验之一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在《春》的教学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一点。于漪老师在上课伊始即以富有的语言赞美春,以背诵描绘春的古代诗词的方式迅速营造出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将诗句和《春》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辨别与思考,从而将学生引导到《春》的教学上,顺利地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创设新颖性的有效情境

努力创设语文课堂情境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将其作为一个情境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而言无可厚非。但需注意的是,在这一点上不要刻意去追求,适度的新颖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超过一定的度,会转移学生的兴趣,即使教师已经将话题转向下一语文任务,而一些学生仍停留在刚才的情境中,过犹不及,反而会造成喧宾夺主。如教学《七律长征》,为了说明红军几幅“征难”图,教师可以将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幅图画进行展示,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而有教师为了突出新颖、与众不同,将电视剧《长征》中五个镜头进行视频剪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但当教师转入下一教学任务时,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电视的氛围中。其实在这里教师只需要将视频截图编辑成一系列画面即可,或只播放其中的一个视频,这样就会既使学生了解了五幅图画内容,又可以顺利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可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着眼于整堂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这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设生活化的对话情境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活动中与教材文本直接对话。下面是一位教师上《幼时记趣》的课堂实录:
师:对于整篇文章,我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少。为了检验效果,你们尽可能地向别的组提问题。
生1:我先提!请问第三组的同学,“徐喷以烟”的“徐”能否换成“速”“狂”?
生2:换成“速”“狂”没了“青云白鹤”的意境。
师:你用“意境”这个词,很好!
生3: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将蚊子比作鹤,感情上难以接受。请问第三组的同学能解释一下吗?
生4:文中说“私拟作群鹤舞空”,作者当时还是孩子,况且也只是他自己个人的看法,换成别人说不定比作麻雀呢!(众生笑)
生5:(迫不及待)在“童稚”时,蚊子是玩物。
师:我有个建议,“玩物”换成“玩赏”如何?
生5:(微笑接受)好啊!
教师在这堂课上,很好地起到了主导作用,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形成互动的过程。这论文导读:
一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到的东西就越多。

四、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先看一段《窗》的教学实录:
齐读1~3段,指名朗读4~5段,教师朗读6~14段。静听,整体感知课文。
师:老师把小说的结尾漏掉了,我想请大家根据上文内容,来补上一个结尾,看谁写得与原文最吻合。
生1:他看到外面是一个工地,那个美丽的公园已被隔在墙外面了。
生2:只见外面的公园里静悄悄的,并没有他想象得那样热闹,他顿时感到无比失落。
……
从这段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别巨匠心地在小说的结尾上做文章,故意去掉原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在了解前文的基础上进行猜读,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成功创设。这一创设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教师引导下,迅速展开了对小说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探讨。
可见,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时,最为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总的来说,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课题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过程,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处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难度适当且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使学生在经历观察、阅读、归纳、概括、表达等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提高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桃园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