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提高科学素养大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88 浏览:23323
论文导读: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必修2”模块中的“化学能与电能”教学为例。
[教材分析]
前面从燃料的角度初步介绍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了解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难点突破]
本节课原电池中的微观粒子的运动状况是教学的难点,可以借助两种手段来突破。一是利用灵敏电流计判断电子的运动方向。二是借助电脑动画模拟演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设计和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勤奋者以收获。今天我们再来演绎一个美丽的传说,美味的西红柿会发电,它能给善良者以欢乐。你相信吗?

二、演示实验:西红柿电池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设计意图:以这种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
教师:同学们分组讨论学案上的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课堂互动卡反馈问题。
投影:课堂互动卡,疑难问题有:

1.如何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变为定向转移,形成电流?

2.物理上电子是从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如何确定氧化还原反应中谁是负极谁是正极?

3.原电池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4.要构成一个原电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师生分析:如果我们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然后在它们之间搭一个“桥”,电子就会定向转移了。正负极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灵敏电流计。
教师:下面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实验方案和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展示实验现象以及结论。
总结: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铜片上的气泡说明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氢气。这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在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是如何定向移动传导电流的呢?
多媒体:电脑动画模拟演示离子在溶液中的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
提问:原电池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来解决第四个问题。
投影:1.实验用品:铜片、锌片各两块,稀硫酸、乙醇、导线、电流计、烧杯。
2.实验活动:(1)如果两极材料相同和不相同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2)如果两个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将会产生什么现象?(3)如果两个电极放入乙醇中,将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总结。
学生:展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体会实验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首尾相应:请同学们现在解释西红柿能发电的原因。
学生活动:思考,展示。
教师活动:点评,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反馈练习

利用Zn+2Ag+=Zn2++2Ag反应设计原电池,并标明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
四、摘自:毕业论文小结论文导读:设计理念是先进的,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师生的互动是丰富有效的,认知的主线是明确清晰的,教学过程是流畅的,三维目标的完成是圆满的。略有欠缺的是,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还不到位。这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弥补,在此课之后,再安排一节习题课,通过变换问题情境,拓展加深巩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www.7ctime.com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对化学科学的新认识。

五、课后反思

多次实践教学情况表明,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师生的互动是丰富有效的,认知的主线是明确清晰的,教学过程是流畅的,三维目标的完成是圆满的。略有欠缺的是,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还不到位。这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弥补,在此课之后,再安排一节习题课,通过变换问题情境,拓展加深巩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