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培养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性学习,培养学生革新思维能力理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36 浏览:19216
论文导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迎接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新一轮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充分体现和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并有效地实施。
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寻找合适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人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应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从课题的选择到研究方案的制定到结果呈现方式等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只是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为此,我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源于:免费论文www.7ctime.com
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中,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态),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因此,就应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落实以上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既发挥了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形成有趣包容的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课题的选择上应注意新颖性和思考性,研究上注意开放性和自由性,否则易于把学习过程弄得无趣,呆板和狭隘。教师应注意擅于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当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思索和假设,多方位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探究其合理性。
例如,我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先请学生设想:如果不存在摩擦,世界将会怎样?问题一出,顿时议论纷纷:人将不能行走、行驶的汽车停不下来、无法握住任何东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PowerPoint展示以下问题:公共汽车刹车后为何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人行走时靠什么力提供前进的动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摩擦力的方向是否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展开,达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设计实验、网上查询等自主研究,结果大多数小组都能圆满完成,并撰写出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三、在过程中传授方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首先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领域、对象、手段的差异,相应的确定合适的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模拟调查法等,都是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例如,在分析电路问题时,学生看到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就无从下手,于是我就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大小方面告诉学生在分析电路时可将电流表看成是一根导线,将电压表看成是断路。学生利用此方法来分析电路时许多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使学生能够克服思维障碍,开辟新途径,获得突破性的成功,从而逐步地使其创新思维的水平得以提高。

四、建立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在研论文导读:
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应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尤其对那些独特、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与众不同的错误观点,也不能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而应当在精神上给以肯定、鼓励。否则,又将回到以往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唯唯诺诺的陈旧模式之中,也无从谈起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报废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定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学习小组内,组与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同学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灯的好坏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知识,学生们不仅提出可用伏特表来检测灯的好坏,甚至提出别的方法来检测。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民生.研究性学习案例(第一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