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婴幼儿社区婴幼儿听力筛查5440例结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43 浏览:14600
论文导读:
【摘要】 目的:了解社区婴幼儿听力筛查在发现迟发性听力障碍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听觉评估仪对6~36月龄婴幼儿进行定期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确诊,并跟踪随诊。结果:听力筛查率89.8 %,通过率99.7%,异常率2.94‰,迟发性听力障碍发生率0.37‰。结论:婴幼儿定期听力筛查十分必要,可以尽早发现小儿迟发性听力障碍,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社区婴幼儿; 听力筛查; 迟发性听力障碍
正常的听力是儿童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开始学习语言。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咿咿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定期听力筛查在发现迟发性听力障碍,预防儿童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顺义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听力筛查的6~36月龄的婴幼儿5440例。

1.2 方法

1.2.1 筛查仪器 TK-2000听觉评估仪。

1.2.2 筛查方法 筛查环境噪音小于45dB(A),由两位经过听力筛查专业训练的专业医务人员操作,主试者在受试者的正前方,观察受试者的听觉行为反应,同时利用玩具控制其注意力,另一名测试者在受试者后方,选择2 kHz和4 kHz的啭音或窄带噪音作为测试音,在距离被测试耳10~15 cm,呈90°角,在幼儿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及时通过扬声器给(相应月龄的)声音刺激,如无听觉反应则为筛查阳性。
1.2.3 相应措施 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对筛查未通过者转诊,追踪转入时已经发现听力可疑的婴幼儿结果并记录。
2 结果
2.1 听力筛查通过情况 2010年11月-2011年9月在顺义妇幼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幼儿共6058例,接受听力筛查的共5440例,总筛查率89.8%,达到“北京市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常规”要求的85%以上;通过筛查的幼儿5424例,通过率99.7%。转诊的幼儿49例,转诊率0.9%,其中转入时已经怀疑为听力障碍的小儿47例,确诊14例;新发现的听力障碍可疑人数6例,确诊2例,迟发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7‰;儿童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生率在1‰~3‰,本研究结果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9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2.2 漏筛和随访情况 在门诊管理的6058例幼儿中未做听力的人数为618例,漏筛率10.2%;怀疑听力障碍的49例听力中,有12例家长自觉幼儿听力没有问题,拒绝复查,通过儿保医生反复强调听力筛查的重要性,有7例复查,其中诊断轻度听力障碍的3例,中耳炎造成的中度听力障碍1例,使这些幼儿得到了及时治疗;有8例失访,无法追踪结果。
3 讨论
3.1 影响听力筛查通过的因素 婴幼儿听力筛查容易受测试环境、噪音、小儿状态(饥饿、困乏、精力不集中、对周围环境好奇等)影响,筛查时容易出现假阳性;由于小儿视觉、感官发育,受试时可能在未听到声音却发现在测试耳侧的听觉评估仪,出现转头寻找等反应,造成假阴性的出现;有健康问题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在本案例的5440例婴幼儿中,不乏受智能发育落后等其他问题影响的患儿伴随出现的一些听力筛查的假阴性及假阳性。
3.2 社区儿童听力筛查的重要作用 根据“北京市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常规”的要求,小儿在0~6岁每年都应进行听力筛查一次,用以早期发现婴幼儿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发生。资料显示,生后6个月~1岁是婴儿语言发育最关键时期,如听力障碍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大脑得不到有效的声刺激,将意味着丧失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3]。听力障碍在婴儿期发病时间比较晚,多不易被家长察觉,等到儿童期出现语言障碍时才被家长发现,一般要在24~30月龄才能发现,造成就诊时间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本案例定期听力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筛查中发现了两例出生时听力通过而后天无明显诱因却出现听力下降的患儿,症状均出现在12月龄左右,后经诊断机构确诊为迟发性听力障碍。其中一例诊断为内耳发育不良、双耳重度听力障碍,给予佩戴助听器治疗;另一例诊断为论文导读:低漏筛率;(4)加强质控和管理,在日常工作的追访中注意言语技巧,使更多的家长重视婴幼儿定期听力筛查。从而使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做到聋而不哑。参考文献 孙环,袁凯,屠春秀,等.新生儿听力筛查3686例结果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59-560. 崔忠.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儿
双耳重度传导性听力障碍(因母孕期风疹病毒感染所致),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术,目前在语言康复阶段,据家长所述,小儿在语言发育方面已经有很大进步。所以说,儿保医生应该具备对没有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和婴幼儿进行初步听力评估的能力,并确保其转诊到专业医学评估机构 [4]。社区听力筛查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漏筛及假阴性的部分,发现迟发性听力障碍,有效减少聋哑儿的发生,对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和提高人口素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 定期听力筛查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尤为重要 在婴幼儿的听力发育过程中,会受一些高危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滥用药物和酒精;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疾病及显、隐性遗传基因的携带;头颅外伤;反复发作或持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3个月以上;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等,都会在后天发育中影响婴幼儿的听力发育走向,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加查听力,或做客观性听力诊断。
3.4 社区听力筛查漏诊、失访及听力可疑儿童未到上级医院确诊的原因 本案例中,虽然听力筛查率已经达到89.8%,但仍有一部分婴幼儿无法享受到定期听力筛查,分析原因如下:(1)北京市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筛查作为免费的常规项目,大部分的家长已经能够认识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但对之后每年的婴幼儿听力筛查的认知还较少,家长普遍认为,小儿出生时的听力能通过,那么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不再会出现听力障碍问题。(2)还有些家长文化相对较低,思想守旧,认为听力筛查没用,自己了解孩子听力发育情况,经过婴幼儿听力筛查发现问题也不愿到上级医院就诊。(3)部分小儿属于流动人口,居住地不固定及频繁更换,造成筛查及追访困难。
3.5 社区儿童听力筛查中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素质,降低婴幼儿听力筛查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发生;(2)做好孕期保健的宣传,预防孕期合并症和感染性疾病,减少听力障碍发生的诱因;(3)加大门诊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婴幼儿听力筛查的认知程度,增加依从性,降低漏筛率;(4)加强质控和管理,在日常工作的追访中注意言语技巧,使更多的家长重视婴幼儿定期听力筛查。从而使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做到聋而不哑。
参考文献
 孙环,袁凯,屠春秀,等.新生儿听力筛查3686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59-560.
 崔忠.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602-603.
[3] 霍薏钦.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32-3334.
[4] 韩德民,戚以胜.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6.
(收稿日期:2012-08-28)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