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现代性革新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上海想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756 浏览:36102
论文导读: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革新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主要指中国大陆电影,同时包括中外合拍电影)中的上海想象不足。上海这座在中国电影的发生和进展历程中都产生过至关重要作用的城市,在电影文本中已经不知被反复书写过多少次。仔细浅析便可发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里,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方式有着着诸多差别。革新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对上海的呈现方式同“十七年”和“”时期就有显著不同。并且在革新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由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变化,以及中国电影业的革新等复杂历史因素的作用,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方式还在发生着或显著或微妙的变化。由此,本论文将分三个阶段对革新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不足进行探讨,并针对其中的一些突出文化症候或不足作出深思。论文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主要探讨1978至1986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认为这一阶段中以上海为背景的中国电影与“十七年”和“”时期的同类创作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断裂联系,而是同时有着着延续和突破。此类电影还没有完全摆脱“十七年”和“”电影以宣传和弘扬国家意识形态为主旨的创作理念。但与此同时,一些电影也开始较多地展现上海的都市文化特性,并对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展现。第二章主要探讨1987至2002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认为在此一阶段以上海为背景的电影创作中,现代都市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彰显。主要体现为上海都市空间在电影叙事中作用的凸显。“街道”成为此类电影的主要场景,都市“漫游者”的视角则成为重要的电影叙述视角,并且一些典型的都市叙事方式也在许多电影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另外,上海的地域文化特点在电影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显现,跨国想象也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第三章主要探讨2003年至今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着重指出这一时期以上海为背景的中国电影中时尚性元素的主导和对上海全球化都市景观的迷恋,致使电影中的上海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座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景观城市”。同时也注意到,在一些独立电影和作者电影中,创作者们对全球化的上海作出了另一番描绘,以而形成了对中国电影中上海想象的有效补充。第四章主要以作者论的视角探讨彭小莲、娄烨、李欣等以上海生活为主要创作素材的导演在各自的电影中对上海的呈现方式。彭小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对上海的密切关注,试图在电影创作中展现上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都市文化特点。娄烨在电影创作中经常运用一些探讨性的叙事手法,把上海再现为一个现代性的“废墟”之地。而李欣则惯于运用后现代主义影像和叙事拼贴的方式来呈现上海青年们的复杂心理状态。第五章主要探讨当下盛行的上海怀旧电影。指出了上海怀旧电影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浅析其审美与文化表征方式,并对其中有着的“恋物癖”症候和全球化想象等不足进行了反思。第六章对上海题材电影的进一步进展作出了深思。指出应以上海电影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来带动上海题材电影创作的进展,对上海题材电影的类型化进展提出相关倡议,并指出上海题材电影创作应突破对海派文化的方式化理解,充分体现其当下文化作用。结语部分则主要指出,革新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方式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但“现代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其实一直有着,不过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体现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关键词:革新开放论文中国电影论文上海想象论文都市性论文现代性论文全球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8-10
ABSTRACT10-15
绪论15-28

一、 探讨背景和缘起15-16

二、 探讨思路和主要探讨策略16-21

(一) 探讨思路16

(二) 主要探讨策略16-21

三、 文献综述21-28

(一) 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探讨21-24

(二)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探讨24-28

第一章 由政治话语的主导向现代都市影像的转型(1978——1986 年)28-55
第一节 上海想象中政治话语的延续29-39

一、 “伤痕电影”中极端政治化表述的延续29-32

二、 “工业主义”主题的延续与“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32-37

三、 家庭空间中政治性的残余37-39

第二节 上海想象中的文化突破3论文导读:6-80一、书写的勃发67-71二、身体意象的凸显71-73三、城乡比较叙事方式的运用73-76四、底层叙事的浮现76-78五、对黑方式的借鉴78-80第三节“上海性”的显影和跨国想象的强化80-87一、上海题材电影中“上海性”的显影80-84二、跨国想象的强化84-87小结87-88第三章全球城市愿景中的上海想象(2003年——)8
9-50

一、 现代都市特性的显现40-44

二、 个人主体性的彰显44-47

三、 “日常性”的复归47-50

第三节 对革新开放之初上海想象中“现代化意识形态”的反思50-54
小结54-55
第二章 现代都市文化的彰显(1987——2002 年)55-88
第一节 都市空间作用的凸显56-66

一、 “街道”成为主场景56-61

二、 都市“漫游者”视角的引入61-64

三、 对都市空间中潜藏的权力联系的揭示64-66

第二节 都市叙事的兴起66-80

一、 书写的勃发67-71

二、 身体意象的凸显71-73

三、 城乡比较叙事方式的运用73-76

四、 底层叙事的浮现76-78

五、 对黑方式的借鉴78-80

第三节 “上海性”的显影和跨国想象的强化80-87

一、 上海题材电影中“上海性”的显影80-84

二、 跨国想象的强化84-87

小结87-88
第三章 全球城市愿景中的上海想象(2003 年——)88-118
第一节 由“火车效应”到“地铁效应”——中国都市电影的文化转型89-93
第二节 中国电影中时尚化的上海想象93-102

一、 上海都市空间的时尚化表征93-98

二、 时尚化的上海影像的形成理由98-102

第三节 上海影像中全球性都市景观的主导102-109

一、 上海影像中的全球性书写102-105

二、 对上海影像中全球性书写的反思105-109

第四节 景观化的上海影像与认同之难109-113
第五节 独立电影和作者电影中的另类上海想象113-117
小结117-118
第四章 作者论视野中的上海影像书写118-135
第一节 彭小莲:革新开放以来上海城市进展的守望者118-123
第二节 娄烨:都市废墟中的“拾荒者”123-129
第三节 李欣:后现代都市中的“历险者”129-133
小结133-135
第五章 对上海怀旧电影的文化反思135-150
第一节 上海怀旧电影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135-138
第二节 上海怀旧电影的空间化审美与文化表征方式138-141
第三节 上海怀旧电影中的“恋物”情结141-144
第四节 “后革命”文化氛围与上海怀旧电影中的全球化想象144-147
第五节 对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怀旧风潮的反思147-149
小结149-150
第六章 对上海题材电影进一步进展的文化深思150-168
第一节 以上海电影业实力的提升带动上海题材电影的进展150-157

一、 中国电影中心北移对于上海题材电影创作的影响150-151

二、 同一时期北京题材电影创作的繁荣景象151-155

三、 对提升上海题材电影创作力量的深思155-157

第二节 关于上海题材电影类型化进展的深思157-164

一、 类型电影在都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157-159

二、 类型电影与都市特质间的联系159-163

三、 上海题材电影类型化进展中应注意的不足163-164

第三节 上海题材电影应突破对海派文化的方式化理解164-167
小结167-168
结语168-170
参考文献170-191
参考书目170-177
参考论文177-182
参考影片182-19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91-19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192-193
致谢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