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删节以高中语文教材“两处删节”谈如何对待大师作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73 浏览:122798
论文导读:
摘要:对大师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删改。若没有大是大非的问题,最好原汁原味地交给读者,让读者去评判。编书者不要出于“好意”或者自以为是去删改原文,弄不好会闹出笑话。
关键词:如何 对待 大师作品

一、我们先看高中语文教材里的两段文字

1.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
2.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内蒙访古》
以上两段文字中的黑体字是课本编者删去的。不同的是,前段中的“峭楞楞如鬼一般”一句旧教材没有,新教材则恢复了;而后段中旧教材有原句,而新教材却删节了。(修订后的教材已没有《内蒙访古》)

二、到底这两句该不该删除

我们知道,《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朱自清先生作为现代文学的大家,其散文有着显著的特色,他在作品语言方面更是字斟句酌,任何一句一字决非随意为之。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不少学生就“峭楞楞如鬼一般”提出质疑:“如鬼一般”给人一种寂寞怕人的感觉,和“荷塘上的月色”所呈现的那种素淡朦胧不协调,学生明显地感受到了此处的不同(这也可能是旧教材把其删去的原因之一吧),我就势引导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在此段中和作者的心情不一致,应删去为好。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应删去,“峭愣愣如鬼一般”是用来形容“斑驳的黑影”的,比喻本身十分恰当。尤其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作者心里极不平静又独自一人在“高处丛生的灌木”下,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
第一段中“峭楞楞如鬼一般”,笔者认为不应删除,原因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说明:
其一,从句式结构上看,“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一句,陈述的主体是“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突出了“倩影”之美,引人遐思,惹人爱怜。而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陈述的主体是灌木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则突出了“黑影”之奇、“黑影”之怪,让人害怕,令人生厌。若删除“峭楞楞如鬼一般”,则“黑影”就没有了着落,“黑影”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句意不明了也不完整。
其二,从关联词“却”字上看,我们可以知道,分号前后的“黑影”和“倩影”是对比或反衬的关系。如果删除了“峭愣愣如鬼一般”,下文的“却”字就显得突兀多余,句意不通。有了这一句,则可用“黑影”之奇、“黑影”之怪反衬突出“倩影”之美、“倩影”之靓,这也正是作者的本意。要不,字斟句酌的朱先生何必用这个“却”字呢?旧教材删除了“峭楞楞如鬼一般”,下文的“却”字却照样保留,我们便不明白句意有什么可转折呢?真是可笑。

三、新教材恢复了原文,恢复得好

针对第二段删除文字,常熟实验中学许雷鸣先生撰文认为:删去的这句话是维护秦始皇的权威的,从“攻击”这个词可以看出;“控诉这条……万里长城”这句话是否定始皇筑长城的功绩的,从“控诉”这个词可以看出,两句话自相矛盾。这种矛盾现象反映出作者写作时顾虑重重唯恐得罪某位大人物的心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雷鸣先生是赞成删节的。
以上观点,笔者实难苟同。教材编者和许雷鸣先生显然不太了解翦伯赞这位国学大师。这段文字主要赞赵武灵王并用秦始皇来衬托,但翦先生并不否定秦始皇以及秦始皇修筑长城。如果删除了这个句子,我们便看不出这位国学大师对秦始皇的正确看法了,只能得出翦伯赞对秦始皇以及秦始皇修筑长城是持否定态度的错误结论。而事实上,翦伯赞作为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国学大师,他绝不可能这样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他在《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说:“为了统治这样一个从来没有的大国,特别是为了保卫黄河流域的城市和农村免于匈论文导读:
奴人的蹂躏,秦始皇在他的国家的北边连接并延长旧有的燕、赵、秦长城,成为屏障北方的一条围墙,又沿着这条长城建筑了很多亭障。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又堑山堙谷,修筑了一条从咸阳附近通达九原的直道。同时又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把重要军事据点贯通起来。对于秦始皇所作的这些工作,我以为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应该受到谴责的是秦始皇大修宫殿和坟墓。据说秦始皇所修的宫殿,关中三百,关外四百余,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房宫。又用刑徒七十二万人穿骊山作陵。在宫殿中都有钟鼓美人。但是从秦始皇历年的巡游看来,他并没有躺在他的宫殿里去享受钟鼓美人。他在统一中国以后的十二年中,(公元前二二一年~前二一○年)前后出巡五次,几乎走遍了他的国土。看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实际上作者正是借教材编者删去的这句话否定了一种错误的观点——现在仍有人把修长城作为秦始皇一大罪状的观点。
总之,对大师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慎重。若没有大是大非的问题(相信能入选教材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最好原汁原味地交给读者,让学生去评判。编书者不要出于“好意”或者自以为是去删改原文,弄不好会闹出笑话。中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新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质疑”,只有原作品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参考书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