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双频双频激电法在水文物探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7 浏览:15303
论文导读:
摘要:双频激电策略是由中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教授20世纪80年代提出与实现的,是地球物理领域唯一的一种由中国人提出原理,由中国人发明仪器的策略技术,在我国各地及国外得到了推广,是一种频率域地球物理勘探策略。在各种矿产资源、水文、工程地质等勘查方面、电法勘探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勘查手段之一,在考古、环保、地质灾害等领域,电法也是有效的调查手段。电法种类繁多,运用领域广泛。双频激电法在我国找矿与找地水等方面的成功运用。本论文首先概述了激发极化法的进展及运用探讨近况,明确了本论文探讨目的和作用。在深入理解激发极化法物理机制的基础上,探究了双频激电法的基本原理和策略,主要包括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等效性、双频激电法的观测案例和观测参数、双频激电的频率特性以及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浅析了工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点,野外工作的测网布设、工作策略及采集数据的质量评价。深入的探讨了双频激电的整个数据处理历程,并对整个工区的11条测线进行了数据处理,处理效果较好。最后,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详尽的推断解释。双频激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虽来源于激发激化策略,但与传统的直流和交流激发极化法相比,双频激电仪具有以下本质的优点:(1)抗干扰能力强。双频信号同时接收,它们所受干扰程度相同,计算幅频率时又取差值,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信号彼此抵消;接收机采取工频陷波、有源滤波、相干检波、积分采样,对干扰形成很强的压制能力。(2)受电流变化影响小。国外传统变频法仪器是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接收高频信号、低频信号,而双频仪是同时接收高、低频两种频率的信号,由此电流变化的影响小的多。(3)观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由于双频同时供、测,不需改换频率,使该仪器观测速度比国外传统的变频仪快4倍以上,而且可以一台发送机供电多台接收机测量,适合于大面积普查找矿。(4)轻便、灵活;为了得到相同的异常反映,双频激电仪的供电电流一般只要求几十一几百毫安,仅为时间域激电仪的几十分之一,比国外谐波法频率域激电仪用13次谐波法所需的供电电流小13倍。由此可以不用发电机,只用干电池供电即可,以而使装备大为轻便,适合于在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的山区工作。(5)稳定性好,观测精度高。由于双频同时观测,幅频率又取差值,使温度、湿度等变化对观测结果影响小,仪器幅频率稳定性一般小于0.2%。关键词:双频激电策略论文激发极化法论文水文物探勘察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1
第1章 引言11-18

1.1 激发极化法进展及近况11-16

1.1 激发极化法进展11-15

1.2 激发极化法的近况15-16

1.2 探讨目的及作用16

1.3 本论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及工作16-18

1.3.1 探讨内容16-17

1.3.2 主要工作17-18

第2章 双频激电法的概述18-31

2.1 激发极化法的物理基础18-22

2.

1.1 电子导体的激发极化19-21

2.

1.2 离子导体的激发极化21-22

2.2 双频激电法的基本原理22-27

2.1 时间域与频率域的等效23-27

2.3 双频激电法的观测策略及特点27-31

2.3.1 双频激电的观测案例27-28

2.3.2 双频激电法的特点28-29

2.3.3 双频激电法野外施工注意事项29-31

第3章 工区概况31-42

3.1 地质概况31-33

3.

1.1 区域地质概况31

3.

1.2 矿区地层31-33

3.

1.3 矿区构造33

3.

1.3.1 褶皱33

3.

1.3.2 断裂33

3.

1.3.3 节理33

3.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3-34
3.

2.1 地貌水文33-34

3.

2.2 区域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条件34

3.3 矿区水文地质34-40

3.1 含水层与隔水层34-35

3.2 断裂构造的含、导水性35-36

3.3 矿山水文地质边界条件36-37

3.1 地表水与矿区地下水的联系36

3.2 矿坑疏排水条件下的进水边界条件36-37

3.4 水化学特点37

3.4.1 样品的采集与分布37

3.5 地下水水量均衡37-38

3.

5.1 大气降水入渗论文导读:

补给量37-38

3.5.2 矿坑涌水量38

3.5.3 矿区水蒸发量38

3.5.4 计算结果及浅析38

3.6 矿坑涌水量预测38-40

3.6.1 计算历程38-39

3.6.2 计算结果说明39-40

3.4 矿区地球物理特点40-42

第4章 工作策略及技术要求42-48

4.1 水文地质调查42-46

4.

1.1 测量定位42-43

4.

1.2 数据采集43-45

4.

1.3 资料解释原则45-46

4.2 工作质量评述46-48
4.

2.1 水文地质调查46

4.

2.2 测量定位46

4.

2.3 物探数据质量制约46-48

第5章 物探异常推断解释48-87

5.1 剖面数据的异常推断解释48-50

5.2 测深数据的异常推断解释50-70

5.

2.1 2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50-53

5.

2.2 4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53-55

5.

2.3 6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55-57

5.

2.4 10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57-59

5.

2.5 12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59-61

5.

2.6 20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61-63

5.

2.7 22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63-65

5.

2.8 24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65-67

5.

2.9 26 线测深异常推断解释67-70

5.3 深度切片的异常推断解释70-84

5.4 汞矿异常综合评价84-87

第6章 地质环境与治理87-93

6.1 地表稳定性87

6.2 地表水漏失87-88

6.3 水质影响88-89

6.4 防治水案例89-93

6.

4.1 地面防排水89

6.

4.2 井下治水89-90

6.

4.

2.1 探水89-90

6.3 放水(疏干)90-91 6.4.

3.1 溶洞水90

6.4.

3.2 放水时的注意事项90

6.4.

3.3 超前探水时注意事项90-91

6.4.4 留设放水矿柱91
6.

4.5 留设隔水保安矿柱91

6.

4.6 截水和堵水91-93

6.

4.6.1 截水91

6.

4.6.2 堵水91-93

结论93-94
致谢94-95
参考文献95-9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