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量表欣悦颗粒1-5号辨证治疗抑郁症临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80 浏览:19510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情况;观察中药欣悦颗粒1-5号辨证治疗抑郁症患者后对HAMD抑郁量表、SDS自评量表、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监测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策略:原计划观察抑郁症患者300例,其中中药、西药治疗组各观察患者150例。由于各种理由,共脱落患者43例,其中中药组脱落17例,西药组脱落26例。以按案例完成观察的抑郁症患者257例为探讨对象。中药组(试验组)患者133例,其中肝郁气滞证22例,肝郁脾虚证17例、肝郁痰阻证35例、心脾两虚证18例、心肾不交证41例。西药组(对照组)患者124例,其中肝郁气滞证20例,肝郁脾虚证18例、肝郁痰阻证33例、心脾两虚证19例、心肾不交证34例。试验组对上面陈述的五证型患者分别给予欣悦颗粒1-5号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共观察56天。分别在治疗前0天(基线期)、7天、28天、56天对患者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SDS自评量表评分。观察期末试验组中医辨证分型与对照组中医辨证分型HAMD抑郁量表、中医症状积分及SDS量表疗效进行比较,并以统计学软件进行浅析。结果:1.257例抑郁症观察者中,男性82例,女性175例,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2。年龄的分布在31-60岁之间年龄段患者最多,共有159人,占61.87%。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以肝郁痰阻、心肾不交证型患者较多。2.HAMD (?)抑郁量表疗效浅析:试验组、对照组各个患者在观察期末与基线期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减低(P0.01)。试验组的临床制约率、显著进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步率、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98%)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P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服药7天的评分均值与基线期比较,均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对照组受试者在服药第28天时,积分均值与基线期比较出现显著减低(P0.05或0.01)。3.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浅析:试验组、对照组各个患者在观察期末与基线期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减低(P0.01)。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进步率、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试验组总有效率(93.2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48%)(P0.05)。试验组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在服药7天时,积分均值与基线期比较均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试验组的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在服药第28天时,积分均值与基线期比较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4.观察期末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五组中医证型HAMD抑郁量表疗效浅析:肝郁痰阻、心肾不交两个证型抑郁症患者观察期末HAMD抑郁量表评分均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期末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五组中医证型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浅析: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心肾不交型中医症状积分均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期末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五组中医证型SDS自评量表疗效浅析:肝郁气滞、心肾不交两证型有着显著差别,试验组SDS量表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5.不良反应浅析: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结果显示均无显著差别。结论:1.欣悦颗粒1-5号辨证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比西药氟西汀起效快且效果好;2.欣悦颗粒1-5对于改善相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显著优于同证型的西药氟西汀,说明中药对于改善临床症候群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而西药治疗有着一定局限性;3.欣悦颗粒1-5号在临床探讨中未发现显著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治疗抑郁症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关键词:抑郁症论文中医辨证分型论文HAMD抑郁量表论文SDS自评量表论文中医症状积分论文欣悦颗粒1-5号论文盐酸氟西汀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3
英文缩略词13-14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4-38

一、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14-25

1. 流行病学14-15

2. 抑郁症的相关因素15-16

遗传因素15
生物化学因素15
性别15
社会和家庭联系15-16
儿童期经历16
性格因素16
3 发病机理16-18

3.1 神经递质学说16-17

3.2 神经内分泌学说17

3.3 免疫应激学说17-18

3.4 神经影像学论文导读:对照策略452.4具体治疗药物及给药案例452.5量表疗效与评价45-462.5.1HAMD抑郁量表疗效评价标准452.5.2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标准45-462.6药物安全性评估462.7临床探讨观察指标46-472.7.1背景资料观察462.7.2疗效性观测462.7.3安全性观测46-472.8临床试验记录472.9合并治疗的规定472.10不良反应的记录及报告策略472.1
说18
4 治疗18-22

4.1 药物治疗18-21

4.2 心理治疗21

4.3 电痉挛治疗21-22

参考文献22-25

二、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探讨25-38

1 中医学对精神情志疾病的认识25-29

1.1 中医学对人体精神情志的生理活动的认识25-26

1.2 中医学关于情志疾病及郁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26-28

1.3 现代医家对郁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28-29

2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29-31

2.1 专方治疗抑郁症29

2.2 辨证分型施治29-30

2.3 针灸治疗探讨30-31

3 抗抑郁中药现代探讨31-34

3.1 复方中药制剂抗抑郁作用的实验探讨31

3.2 单味中药抗抑郁作用的实验探讨31-34

参考文献34-38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探讨38-68
前言38-40
1 临床资料40-44

1.1 一般资料40

1.2 诊断筛选标准40-42

1.2.1 西医诊断标准40-41

1.2.2 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41-42

1.3 纳入标准42

1.4 排除标准42-43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43-44

2 试验设计及探讨策略44-48
探讨流程44

2.1 样本含量44-45

2.2 分组策略45

2.3 对照策略45

2.4 具体治疗药物及给药案例45

2.5 量表疗效与评价45-46

2.5.1 HAMD抑郁量表疗效评价标准45

2.5.2 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标准45-46

2.6 药物安全性评估46

2.7 临床探讨观察指标46-47

2.7.1 背景资料观察46

2.7.2 疗效性观测46

2.7.3 安全性观测46-47

2.8 临床试验记录47

2.9 合并治疗的规定47

2.10 不良反应的记录及报告策略47

2.11 统计学处理47-48

3 结果48-65

3.1 病例完成情况48

3.2 一般资料浅析48-54

3.

2.1 性别分布48-49

3.

2.2 年龄分布49-50

3.

2.3 中医证型分布50-51

3.2.4 基线期两组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SDS自评量表、中医症状积分的评分比较51-54

3.3 治疗后两组相关疗效指标的变化及其评定54-65

3.1 两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54-55

3.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55-57

3.3.3 两组各个证型间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值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57-65

3.1 两组各个证型间HAMD抑郁量表评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57-59

3.2 两组各个证型间中医症状积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59-62

3.3 两组各个证型间SDS自评量表评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62-65

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65-68
讨论68-74
1 抑郁症患病特点浅析68-70

1.1 女性抑郁症患病多于男性68

1.2 青壮年人群抑郁症发病率较高68

1.3 抑郁症辨证分型浅析68-70

2 临床疗效浅析70-72

2.1 HAMD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浅析70

2.2 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浅析70-71

2.3 观察期末试验组五组中医证型与对照组五组中医证型HAMD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SDS量表评分疗效评定71-72
3 不良反应浅析72-73
4 药物安全性评价73-74
结论74-76
结语76-77
参考文献77-78
附录78-88
附录1 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78-82
附录2 中医症状评分情况82-86
附录3 抑郁自评量表(SDS)86-87
附录4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87-88
致谢88-90
个人简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