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走向以“经历”走向“经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73 浏览:20065
论文导读:《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加上"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写道:"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加上"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写道:"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所说的活动当然要有"动",手动,口动,脑动。"活动经验"与"经验"密不可分,当然就与人密不可分,学生本人要把在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总结上升为"经验"。
一线教师对"基本活动经验"仍感到陌生,积累什么样的数学活动,决定了可以积累什么样的活动经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小学"图形与几何"学习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 关注点滴生活,积累直接的活动经验

直接的活动经验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联系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如对于图形的大小、形状、特性等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生活经历,关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积极鼓励并有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反思和积累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让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经历"走向"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组,使学生充分积累直接的活动经验。

二、创设情景,积累间接的活动经验

间接的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构建的模型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如鸡兔同笼、顺水行舟等。
[案例]:《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屏幕上展示情境:叮叮、当当分别沿着一个6×4的长方形和一个9×2的长方形赛跑,结果当当输了,当当不服气,说比赛不公平。
师:谁想说什么?
生答:应该量两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怎么量?怎么算?有几种不同的办法?(生思考片刻)
师:请大家动手、动脑,一分钟后给出自己的解答。
在老师创设的赛跑情景中,在"间接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感知了图形的周长,激发了探究周长计算方法的,在"赛跑"的活动体验中,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动脑又动手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从"经历"走向"经验",积累了间接的活动经验。

三、落实动手操作,积累设计的活动经验

设计的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教师特意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如地面拼图等。
[案例]:《长方体体积计算》教学片断
动态演示课件:沿着长、宽、高依次切去一部分。
师: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变化?体积的大小又是如何变化的?
师:大胆地猜想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动手操作:。
要求:①用几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②记录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数出体积。
这一教学片断中,在教师特意设计的摆长方体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操作产生的图形表象和具体数据,支持着学生对"长×宽×高"的计算意义的理解,帮助他们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从"经历"走向"经验",在学生经历的"手动、脑动、口动"中,积累设计的操作活动经验、探究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经验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四、注重分析、归纳,积累思考的活动经验

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思考获得的数学经验,如预测结果、探究成因等。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经过探索实践,经过合作交流,才有可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标"中提出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论文导读:,更加重要的是思维的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要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凸显数学本质的数学问题,激发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五上《组合图形面积》教学片断师:那么这个组合图形可以怎么转化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有哪些转化方法?学生反馈,根据
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数学活动经验并不仅仅是解题的经验,更加重要的是思维的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的经验。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要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凸显数学本质的数学问题,激发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
[案例]:五上《组合图形面积》教学片断
师:那么这个组合图形可以怎么转化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有哪些转化方法?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分割和添补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五种方法。
(随着每一种方法的出现,教师将各种方法用彩纸在黑板上呈现):
方法

一、横着分成上下两个长方形;

方法

二、竖着分成左右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方法

三、斜着分成两个梯形;

方法

四、补上一块,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方法

五、把上面部分的长方形剪下,补在长方形

的右边,转化为一个长11米宽3米的长方形。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方法:
我们可以把前三种方法都称为分割法,用加法算,第四种方法跟前三种方法都不同,补上一块这种方法叫添补法,用减法算,第四种方法称为割补法,不用加也不用减
师:这五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最不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悟:在转化时,我们应该通过观察,选择一种简洁又容易计算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讲究策略,选择策略,这样才能既快又好。
爱因斯坦说:"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感悟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后,我进而有寻求转化策略上洒下大笔墨,在五种方法的归类中,在五种方法的比较中,在五种方法的选择中,学生不仅学会转化,而且学会选择一种简洁的转化策略,感悟转化的合理与有效,真正积累了归纳、推广等思考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我想这才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这样的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教学,才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其数学经验积累、丰富和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确立"经验"的视角,认真组织知识、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积淀经验,形成方法,感悟思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