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心理健康护理学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相关性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55 浏览:73704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1)了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近况;(2)明确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在一般人口学特点上的差别性;(3)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联系。策略:本探讨属于非实验性探讨中的相关性探讨。随机便利抽取吉林省两所高校护理学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作为探讨对象。探讨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所有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浅析,采取频数、百分比等统计策略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浅析;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运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浅析;采取Pearson相关浅析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135.83士40.84分;①在维度躯体化方面:二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三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强迫症状方面:一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二年级的护生得分;②三年制护生得分高于四年制护生得分;③非独生子女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在维度精神病性与其它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的护生得分;④放任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型护生得分;专制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型护生得分:⑤在维度敌对方面:对专业态度是无所谓的护生得分高于满意的护生得分,不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满意的护生得分,以上统计有显著性差别(P0.05),其余人口学变量的护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别。(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总分为177.92士39.39分;①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学习适应、校园适应与满意度方面,一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与情绪适应方面,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情绪适应方面,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②专科的护生得分高于本科护生得分;③在维度人际联系方面,教养方式是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得分高于放任型的护生得分;型护生的学校适应得分高于专制型的护生得分;在维度人际联系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教养方式为型护生得分高于专制型护生;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得分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别,对本专业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无所谓的护生得分,且高于不满意的护生得分。以上差别均有显著性(PO.05),其余人口学变量的护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别。(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有显著性的负相关联系。结论:(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足与学习类型和生源地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程度与学习类型、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有着负相关,说明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良好其学校适应也相应较好。关键词:护理论文学生论文心理健康论文学校适应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6-8
Abstract8-12
第一章 绪论12-21

1.1 探讨背景12

1.2 探讨目的12-13

1.3 探讨作用13

1.4 文献回顾13-20

1.5 本探讨的技术路线20-21

第二章 对象与策略21-24

2.1 探讨对象21

2.2 探讨策略21

2.3 探讨工具21-22

2.4 资料收集22

2.5 资料处理22

2.6 资料浅析22-23

2.7 质量制约23-24

第三章 结果24-33

3.1 一般人口学特点24-25

3.

2.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况25

3.3.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近况25-26

3.4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点与心理健康的差别26-29

3.5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点与学校适应的差别29-32

3.6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联系32-33

第四章 讨论33-40

4.1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点33-34

4.2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34-36

4.3 护理学专业论文导读:调查问卷54-55上一页12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总体特点36

4.4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36-38

4.5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联系特点38-40

第五章 结论40-41

5.1 主要结论40

5.2 本探讨的不足点40

5.3 进一步探讨的方向40-41

参考文献41-47
致谢47-48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8-49
附录B 综述49-54
参考文献53-54
附录C 调查问卷54-55